韩 宽
第三回 眼望河南疾走明浮桥
心仪名家勇闯城隍庙
且说甲戌子高一脚低一脚离开了老爷庙茶园,返回车马店。进屋后,不吃不喝不洗不说话,直愣愣望着天花板,想理出头绪,却昏昏然一团麻。
店家见甲戌子无精打采回来,知道输了棋,但何至于这么沉重。也许受了城里人欺辱,便跟进来问个究竟。
甲戌子本不想说,但看店家一片好心,便一五一十将今天的遭遇倒了出来,最后有点疑惑地问道:“难道他就是老高棋孙唐”?
店家听完,一拍大腿,埋怨他道:“你呀,遇上白了。他是此地的棋霸,许多人都不愿跟他下,怎么让你给碰上。”
他叹了口气,又说:“早上我正要给你说他的事,让你防范,谁知你不听见就走。年青人受点磨难也好,这人不是孙唐,而是人见人烦的白木匠。因棋品差、爱损人,大家背后叫他‘白。”
原来这白木匠也是一家高棋,平日做棺材生意,一有空闲就上茶园找孙唐下棋。论棋力,两人不分上下,可此人举止粗鲁,出口成脏,常搞汤孙老高棋心烦意乱,输面较大。因此,孙老高棋总躲着他,不想今日却让甲戌子碰上,也算一切吧。
甲戌子听完,如梦方醒,自己糊里糊涂下棋,却错把冯京当马凉,这口恶气先存着,等会过老高棋再说。
次日午后,甲戌子又走进了老爷庙茶园。遗憾的是孙唐仍未露面,想等一等,又怕碰上白。又一想,趁着日正当头,何不去河南岸逛逛,主意已定,即离开老爷庙,直奔金城关。
由于城隍庙、天齐庙在黄河南岸,当时的过河途径有两条,一是坐羊皮筏子,可抄近路,二是要走到白塔山下的金城关过浮桥。甲戌子为省钱,当然走浮桥。
说到兰州的黄河浮桥,却也大有来历。明太祖朱元璋登基,年号洪武,为平定天下,兵大举北进,元军节节败退。
当时元军统帅扩廓帖木儿,汉名王保保,封河南王,镜天下兵(金庸笔下的《倚天屠龙记》中的汝阳王正是王保保羲文——察罕帖木儿。书中的王保保叫库库特穆尔,当然还有个妹妹敏特穆尔,汉名赵敏)。
王保保眼看大势已去,便收拾残部,败走甘肃兰州,当看到黄河无桥可通,长叹一声,天助我也!
于是便在黄河以北的高坪上大兴土木,安营扎寨,取名王保保城,与西邻的白塔山隔崖相望,想凭借黄河之险以守残部。
洪武五年,即1372年,朱元璋下决心清除元军残余,便派宋国公冯胜率部进军兰州,攻打王保保。兵至黄河南岸,面对滚滚波涛,苦思破敌良策。于是“架浮桥以渡黄河”的办法应时而生。
二十四条木船一字排开,用四根粗铁索在两岸固定,船上铺木板,铆上铁钉。一座简易浮桥突兀出现,黄河已不成天险。
王保保不得不丢下惨淡经营了四五年的城廓,再次败逃沙漠。浮桥得名‘镇远桥,以示纪念。
几百年过去了,历史人物早成朽骨,而王保城却保留至今。笔者的少年时代就是在王保保城度过的。
镇远浮桥也随着黄河一桥(铁桥.1907年由德国人修建)的出现而永远留在了历史的记载中。
闲言少舒,且说甲戌子踏上晃晃悠悠的浮桥,面对脚下滚滚而泻的大河,心中也在汹涌起伏,老爷庙碰壁的阴影老是挥之不去。今天去闯城隍庙,前景又如何呢?
甲戌子不知不觉中已走过浮桥,立身在黄河南岸,放眼观瞧,敢情河之南较河之北气魄大多了,四面高高的城墙将市中心包得严严实实,只有东西南北的几处城门可通。
甲戌子初来乍到,不明地理。好在过河者俱是进城人,便随着人流进入了水北门。
这水北门乃城内饮用河水的主要通道,一路上只见车拉水,驴驮水,人担水,来来往往,熙熙攘攘,整个马路湿漉漉,常年不干。
当走完湿道转向东西街时,眼前兀地一亮。原来这里才是商贾云集之地,小贩叫卖,店铺成排。
甲戌子心无旁骛,只管赶路,突然一股香气扑鼻,定睛一看,只见香烛缭绕,“隍庙”牌楼赫然入目。
甲戌子三脚并作两步,飞快向庙内奔去,穿过头顶上的戏台,心中只有茶馆,只有棋。
城隍庙里进三庭院,穿前庭,进中庭,人尚未面,下棋声早已入耳。
城隍庙地处中心,游客最多,棋迷也最多,能在这里下盘棋,既露脸又过瘾。赢了有人捧场,输了有人搅场,所以大部分棋迷乐意旁观,不敢轻易上场。
甲戌子自上次遭遇‘白后,知道城里不比乡下,冒失不得,便凑上前小声问茶馆:“请问,刘番高棋在吗?”
茶馆见是一位农家打扮的年轻人,以为是刘番家亲戚托人来报讯的,便和手一指棋桌:“旁边喝茶的就是。”说完,又冲刘番喊了一声:“刘高棋,有人找。”
二人四目对视,互不相识,刘番看着有点拘谨的甲戌子,主动问道:“小伙子,你找我啥事?”
甲戌子看这个远近闻名的高棋并没有大架子,而且说话平和,心中顿时放松了许多,便鼓足勇气轻声回答:“我想跟您下盘棋。”
话音虽轻,四周棋迷却闻声震动。呵!看不出这个小伙子还是个会家子,居然敢找到刘大高头上,今天有热闹看了。
(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