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PA(MasterofPublicAdministration,即公共管理硕士),在西方,其热门程度及影响力仅次于MBA(MasterofBusinessAdministration,即工商管理硕士)。
MPA,1924年创立于美国。在欧洲的发展始于二战后,有称为MBAPS(公共服务工商管理硕士),借助于MBA的影响力,只是在后面加了PublicService牷也有称为EMPA(Europe)( 欧洲公共管理硕士)。
现全美开设MPA课程的院校已达220多所,在学学生有3万多名,在联邦政府任职中的人有10%~20%拥有MPA学位,美国马克斯韦尔学院的MPA可与哈佛大学的MBA相比,入学竞争十分激烈。
在韩国,1万名最高级的公务员中有30%拥有MPA学位。
1991年,我国引进MBA。2000年9月,我国将开始招收第一批公共管理硕士,即MPA。
MPA考察团
1999年4月,当中国总理朱●基在美国访问的时候,另一支中国考察团一行数人正穿梭于美国东西海岸的各高等学校之间,他们是国务院学位办副主任李军和国家行政学院教务部主任季明明率领的考察团,使命是赴欧美考察西方MPA的发展情况。这支看似普通的学界考察团自然没能引起新闻媒体的高度注意,但其以后所显示的意义表明:中国除寻求经济上的进一步对外开放外,谋求政府行政管理上的对外交流与经验借鉴,也正日益紧密广泛。
考察团的行程十分紧凑,在总共两周的时间里,他们考察了美国的哈佛大学肯尼迪政治学院、得克萨斯学院、马克斯韦尔学院后,即从美国东海岸直飞欧洲,又考察了法国国家行政学院、英国伯明翰大学、伦敦大学、施派尔德国行政学院等。考察团对上述学校的MPA办学模式、课程设置、教学方法等进行了充分了解并加以比较,对我国开办MPA已大至心中有数了。
所以,考察团归国后,即向教育部作了汇报,国家人事部对此事亦十分重视。国务院学位办立即召开“开办MPA专家论证会”。据悉,参加论证会的专家分别来自北大、清华、人大、复旦、中山大学等高等院校及国家行政学院。经过几轮论证后,不出意料地通过。
已有消息证实:2000年9月,我国正式开始招收MPA研究生。
MPA,公务员制度建设的重要步骤
公务员制度起源于19世纪的英国。
1854年,由英国政府委派的诺斯科特·脱文得安(Northcote-Trevelyan)提出《吏治考查报告书》,或称《关于建立英国常任文官制度的报告》,认为当时英国的文官制度不足以为政府吸收优秀人才,要求确立公开竞争的考试制度,择优录用文官,并统一各部门录用文官的标准,建立统一的文官制度。主张将公务员分成高级与低级两大类,前者任行政领导,担负决策重任须有大学文化程度;后者为处理日常的例行公事,须受过普通教育。这个报告奠定了英国现代公务员制度的基础。
以后,经资本主义世界各国的长期实践发展,其公务员制度已十分成熟和完善,公务员大致可分为政务和事务两类:政务类通过选举产生,事务类通过考试录用。前者属政治范畴,后者属行政范畴,事务类公务员不受政治变迁或政权交替影响,而且如不发生严重的渎职或失职行为,不得无故遭辞退,这十分有利于政府管理的稳定性和规范化。
因此,人们认为行政管理领域是一种事务性的领域,不受政治或政策的影响,政治是政治家的活动,行政则是职业技术官员的活动。它渐渐形成一门行政科学,将政府管理同企业管理行为认同一样,强调规范化、科学性、制度化。美国行政学的奠基人威尔逊说:“行政管理的问题并不是政治问题,虽然行政管理的任务是由政治加以确定的,但政治却无需自找麻烦地去操纵行政管理机构。”
西方人曾谦虚地认为:他们的文官制度来源于中国的科举制度。但其本质上是截然不同的,科举服务于皇权,“一朝天子一朝臣”;而公务员制度的根本是严格按照规范化的程序和法律办事,公务员是公共服务职员。它的益处是显而易见的,它利于政府机构的稳定,利于沟通与公民的关系,利于提高政府的办事效率。
MPA正是在这样的发展情况下产生的,1911年,纽约市政研究局创办“公共服务培训学校”,开启美国公共行政或管理教育之先河。1924年,美国马克斯韦尔学院成立并合并了公共服务培训学校,启动了美国也是世界上第一个MPA计划。
可以说,MPA是公务员制度建设的重要步骤。
2000年4月4日,中央组织部部长曾庆红率代表团访问日本,并考察日本公务员制度和行政体制。这表明,我国除在经济上引进市场经济,学习西方先进管理经验外,开始从行政体制、政府运作上借鉴西方国家的经验。
目前,我国实行“初任、任职、更新知识、专门业务”等4种类型公务员常规培训方式,离规范化的公务员制度要求尚远,而且现有的政府行政体制和职能运作方式也不利于公务员队伍的规范化。改变人们的思想观念和转变政府行政职能,是当前推出MPA的意义所在。1991年,我国引进MBA教育时,是以市场经济观念、现代企业运作方式凝聚信念,那么MPA又以什么样的凝聚力来减少当前的行政腐败?当政府仍占有较多的社会资源时,提高政府效率,便是提高了整个社会效率。从这一点讲,MPA不仅仅是教育部门建立一门新学科、设置一种新学位,而是我国建立现代行政体系、完善公务员制度建设的重要步骤。
但我们仍寄希望于制度的建设,即使众多MPA拥有者充实于各级公务员队伍之中,而没有权力制衡和监督机制的跟进,高素质的行政管理人才会不会又被旧有的势力稀释呢?进一步,MPA如果形成“特权阶层”、从政的捷径,MPA将走向反面。
MPA:当代行政管理趋势
1999年7月,国际行政院校联合会(简称IASIA)年会在伦敦结束后,经我国有关部门申请,其2000年年会于今年7月10~13日在北京召开,大会主题为:“增进政府的责任性、回应性和效率:面向新世纪的观念与启迪。”
近几届会议主题和讨论问题表明:各国政府机构都面临经济全球化的现实挑战,各国政府都在致力于探索公共管理的效率和服务,加强与公民间的沟通,并与之形成良好的互动关系。从上世纪70年代末开始的全球化行政改革浪潮,使政府机构向分权化、企业化、简捷化、民主化的方向发展。
1990年联合国大会专门讨论了公共行政管理问题,会议认为,90年代的全球变革已极大地改变了政府工作方式,所有国家,无论处在经济和政治发展的哪一水平,都必须重新思考政府管理方面所存在的问题。欧洲行政院士伊莎贝尔·科特里也说:“公共部门的有效性对于世界经济的繁荣具有重要意义,那些能够预见危机并且依次对政府进行改革的国家会走到前面。”
改革的浪潮仍在继续,政府与公民之间越来越倾向于相互回应,一成不变的僵化模式不利于社会动态平衡的稳定。MPA,意味着开放,科学便要求民主,政府管理的民主化和公开化推动整体社会朝公正、健康的方向发展。
MPA:不是做官的通行证
1998年,我国政府进行建国后第7次政府机构改革,有学者称为“第7次革命”(刘智峰),时间已经过去两年,虽取得一定成效,但仍困难重重。而我国从1993年推行的公务员制度建设也被不少人批评为“形式主义太重”,包括《公务员暂行条例》存在着法规缺陷。
MPA,无疑是新的动力要素之一。它向外界表明:
1、公共行政也可以在非意识形态控制之下进行规范化的专业运作;2、有助于消除传统的“官本位”思想和不良从政习惯,真正从制度上规范公务员的考核选拔;3、政府开始注重效率,专业化的公务员队伍有助于政府形象塑造。
MPA的招生对象,除高校应届本科生以外,来自社会各阶层公务员也将占相当比例,入学需经严格的考试,其宗旨是培养国家具有高素质的公务员。可以预见,其竞争将十分激烈。此后,若有媒体称MPA是我国政界的“黄埔”,也不为怪,但却违背了MPA的精神,公务员制度的建设就是要消除我国传统社会遗留下来的“ 官本位”思想,更加注重服务角色的转换,而不是加强行政权力。
MPA热,绝不应成为从政热,“官本位”不仅存在政府中,也存在于民间。这一点,媒体不能作不正确的引导,MPA应该促使政府行政管理更趋专业化、制度化、规范化,而不是做官的通行证。
中国行政改革的推动力
我国行政体制弊端仍很严重:官僚主义、服务意识欠缺、效率低下、机构重叠、权力交叉等。1998年政府机构改革的目标是建立办事高效、运转协调、行为规范的行政管理体系;完善国家公务员制度、建设高素质的专业化行政管理队伍,其关键都涉及人的要素。
现在我国共有行政人员800多万,吃皇粮有3300万人,每年2000亿元的行政事业开支,占国家总财政收入的40%。如此庞大的财政支出是各级政府和事业单位头疼的大事,这样势必影响其公共服务职能,且出现“揽权争利”现象。国家行政学院王伟等教授在对我国道路交通管理体制作调查研究时发现:在全国许多地区,公安交警和交通路政部门经常为处理高速公路故障车而发生纠纷,甚至发生打架等执法冲突。某省高速公路通车才3个月,交通部门与公安部门就发生执法冲突5次,其原因都是为了争夺拖车费与维修费。
众多的社会管理事务需要MPA发挥作用,高效率需要高素质人才。市场越发达,公民社会会形成多元的各种利益集团,公共管理要求专业化、高效率,以维护各种利益间的公平竞争。MPA将大量采用案例教学、情景教学和现场实习,有助于推动我国政府公共管理的社会化。改革政府的机构设置原则和职能运作方式,为MPA创造良好的制度环境,互相推动和促进,我国的现代行政管理体系才可以建立起来。□刘卫东(北京)
MPA(MasterofPublicAdministration,即公共管理硕士),在西方,其热门程度及影响力仅次于MBA(MasterofBusinessAdministration,即工商管理硕士)。
MPA,1924年创立于美国。在欧洲的发展始于二战后,有称为MBAPS(公共服务工商管理硕士),借助于MBA的影响力,只是在后面加了PublicService牷也有称为EMPA(Europe)( 欧洲公共管理硕士)。
现全美开设MPA课程的院校已达220多所,在学学生有3万多名,在联邦政府任职中的人有10%~20%拥有MPA学位,美国马克斯韦尔学院的MPA可与哈佛大学的MBA相比,入学竞争十分激烈。
在韩国,1万名最高级的公务员中有30%拥有MPA学位。
1991年,我国引进MBA。2000年9月,我国将开始招收第一批公共管理硕士,即MPA。
MPA考察团
1999年4月,当中国总理朱●基在美国访问的时候,另一支中国考察团一行数人正穿梭于美国东西海岸的各高等学校之间,他们是国务院学位办副主任李军和国家行政学院教务部主任季明明率领的考察团,使命是赴欧美考察西方MPA的发展情况。这支看似普通的学界考察团自然没能引起新闻媒体的高度注意,但其以后所显示的意义表明:中国除寻求经济上的进一步对外开放外,谋求政府行政管理上的对外交流与经验借鉴,也正日益紧密广泛。
考察团的行程十分紧凑,在总共两周的时间里,他们考察了美国的哈佛大学肯尼迪政治学院、得克萨斯学院、马克斯韦尔学院后,即从美国东海岸直飞欧洲,又考察了法国国家行政学院、英国伯明翰大学、伦敦大学、施派尔德国行政学院等。考察团对上述学校的MPA办学模式、课程设置、教学方法等进行了充分了解并加以比较,对我国开办MPA已大至心中有数了。
所以,考察团归国后,即向教育部作了汇报,国家人事部对此事亦十分重视。国务院学位办立即召开“开办MPA专家论证会”。据悉,参加论证会的专家分别来自北大、清华、人大、复旦、中山大学等高等院校及国家行政学院。经过几轮论证后,不出意料地通过。
已有消息证实:2000年9月,我国正式开始招收MPA研究生。
MPA,公务员制度建设的重要步骤
公务员制度起源于19世纪的英国。
1854年,由英国政府委派的诺斯科特·脱文得安(Northcote-Trevelyan)提出《吏治考查报告书》,或称《关于建立英国常任文官制度的报告》,认为当时英国的文官制度不足以为政府吸收优秀人才,要求确立公开竞争的考试制度,择优录用文官,并统一各部门录用文官的标准,建立统一的文官制度。主张将公务员分成高级与低级两大类,前者任行政领导,担负决策重任须有大学文化程度;后者为处理日常的例行公事,须受过普通教育。这个报告奠定了英国现代公务员制度的基础。
以后,经资本主义世界各国的长期实践发展,其公务员制度已十分成熟和完善,公务员大致可分为政务和事务两类:政务类通过选举产生,事务类通过考试录用。前者属政治范畴,后者属行政范畴,事务类公务员不受政治变迁或政权交替影响,而且如不发生严重的渎职或失职行为,不得无故遭辞退,这十分有利于政府管理的稳定性和规范化。
因此,人们认为行政管理领域是一种事务性的领域,不受政治或政策的影响,政治是政治家的活动,行政则是职业技术官员的活动。它渐渐形成一门行政科学,将政府管理同企业管理行为认同一样,强调规范化、科学性、制度化。美国行政学的奠基人威尔逊说:“行政管理的问题并不是政治问题,虽然行政管理的任务是由政治加以确定的,但政治却无需自找麻烦地去操纵行政管理机构。”
西方人曾谦虚地认为:他们的文官制度来源于中国的科举制度。但其本质上是截然不同的,科举服务于皇权,“一朝天子一朝臣”;而公务员制度的根本是严格按照规范化的程序和法律办事,公务员是公共服务职员。它的益处是显而易见的,它利于政府机构的稳定,利于沟通与公民的关系,利于提高政府的办事效率。
MPA正是在这样的发展情况下产生的,1911年,纽约市政研究局创办“公共服务培训学校”,开启美国公共行政或管理教育之先河。1924年,美国马克斯韦尔学院成立并合并了公共服务培训学校,启动了美国也是世界上第一个MPA计划。
可以说,MPA是公务员制度建设的重要步骤。
2000年4月4日,中央组织部部长曾庆红率代表团访问日本,并考察日本公务员制度和行政体制。这表明,我国除在经济上引进市场经济,学习西方先进管理经验外,开始从行政体制、政府运作上借鉴西方国家的经验。
目前,我国实行“初任、任职、更新知识、专门业务”等4种类型公务员常规培训方式,离规范化的公务员制度要求尚远,而且现有的政府行政体制和职能运作方式也不利于公务员队伍的规范化。改变人们的思想观念和转变政府行政职能,是当前推出MPA的意义所在。1991年,我国引进MBA教育时,是以市场经济观念、现代企业运作方式凝聚信念,那么MPA又以什么样的凝聚力来减少当前的行政腐败?当政府仍占有较多的社会资源时,提高政府效率,便是提高了整个社会效率。从这一点讲,MPA不仅仅是教育部门建立一门新学科、设置一种新学位,而是我国建立现代行政体系、完善公务员制度建设的重要步骤。
但我们仍寄希望于制度的建设,即使众多MPA拥有者充实于各级公务员队伍之中,而没有权力制衡和监督机制的跟进,高素质的行政管理人才会不会又被旧有的势力稀释呢?进一步,MPA如果形成“特权阶层”、从政的捷径,MPA将走向反面。
MPA:当代行政管理趋势
1999年7月,国际行政院校联合会(简称IASIA)年会在伦敦结束后,经我国有关部门申请,其2000年年会于今年7月10~13日在北京召开,大会主题为:“增进政府的责任性、回应性和效率:面向新世纪的观念与启迪。”
近几届会议主题和讨论问题表明:各国政府机构都面临经济全球化的现实挑战,各国政府都在致力于探索公共管理的效率和服务,加强与公民间的沟通,并与之形成良好的互动关系。从上世纪70年代末开始的全球化行政改革浪潮,使政府机构向分权化、企业化、简捷化、民主化的方向发展。
1990年联合国大会专门讨论了公共行政管理问题,会议认为,90年代的全球变革已极大地改变了政府工作方式,所有国家,无论处在经济和政治发展的哪一水平,都必须重新思考政府管理方面所存在的问题。欧洲行政院士伊莎贝尔·科特里也说:“公共部门的有效性对于世界经济的繁荣具有重要意义,那些能够预见危机并且依次对政府进行改革的国家会走到前面。”
改革的浪潮仍在继续,政府与公民之间越来越倾向于相互回应,一成不变的僵化模式不利于社会动态平衡的稳定。MPA,意味着开放,科学便要求民主,政府管理的民主化和公开化推动整体社会朝公正、健康的方向发展。
MPA:不是做官的通行证
1998年,我国政府进行建国后第7次政府机构改革,有学者称为“第7次革命”(刘智峰),时间已经过去两年,虽取得一定成效,但仍困难重重。而我国从1993年推行的公务员制度建设也被不少人批评为“形式主义太重”,包括《公务员暂行条例》存在着法规缺陷。
MPA,无疑是新的动力要素之一。它向外界表明:
1、公共行政也可以在非意识形态控制之下进行规范化的专业运作;2、有助于消除传统的“官本位”思想和不良从政习惯,真正从制度上规范公务员的考核选拔;3、政府开始注重效率,专业化的公务员队伍有助于政府形象塑造。
MPA的招生对象,除高校应届本科生以外,来自社会各阶层公务员也将占相当比例,入学需经严格的考试,其宗旨是培养国家具有高素质的公务员。可以预见,其竞争将十分激烈。此后,若有媒体称MPA是我国政界的“黄埔”,也不为怪,但却违背了MPA的精神,公务员制度的建设就是要消除我国传统社会遗留下来的“ 官本位”思想,更加注重服务角色的转换,而不是加强行政权力。
MPA热,绝不应成为从政热,“官本位”不仅存在政府中,也存在于民间。这一点,媒体不能作不正确的引导,MPA应该促使政府行政管理更趋专业化、制度化、规范化,而不是做官的通行证。
中国行政改革的推动力
我国行政体制弊端仍很严重:官僚主义、服务意识欠缺、效率低下、机构重叠、权力交叉等。1998年政府机构改革的目标是建立办事高效、运转协调、行为规范的行政管理体系;完善国家公务员制度、建设高素质的专业化行政管理队伍,其关键都涉及人的要素。
现在我国共有行政人员800多万,吃皇粮有3300万人,每年2000亿元的行政事业开支,占国家总财政收入的40%。如此庞大的财政支出是各级政府和事业单位头疼的大事,这样势必影响其公共服务职能,且出现“揽权争利”现象。国家行政学院王伟等教授在对我国道路交通管理体制作调查研究时发现:在全国许多地区,公安交警和交通路政部门经常为处理高速公路故障车而发生纠纷,甚至发生打架等执法冲突。某省高速公路通车才3个月,交通部门与公安部门就发生执法冲突5次,其原因都是为了争夺拖车费与维修费。
众多的社会管理事务需要MPA发挥作用,高效率需要高素质人才。市场越发达,公民社会会形成多元的各种利益集团,公共管理要求专业化、高效率,以维护各种利益间的公平竞争。MPA将大量采用案例教学、情景教学和现场实习,有助于推动我国政府公共管理的社会化。改革政府的机构设置原则和职能运作方式,为MPA创造良好的制度环境,互相推动和促进,我国的现代行政管理体系才可以建立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