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伯益
他曾是富家子弟,养成了一身游手好闲的陋习。后来家道中落,他只好收起性子,随老父一道外出讨生活。一个懒散惯了的人,就像是一匹无羁的野马,即使是套上了笼头,也很难一下子适应新的生活。他内心柔弱而多变,稍有不顺之处,便会牢骚满腹,知难而退。于是,他便成了父亲的心病。
父亲去世后,只给他留下了一只小小的锦囊,还有一纸简短的遗训:"为父在生意场上拼打半生,虽曾有过无限风光,但世事难料,到头来也没能为你挣下一份家业。永别之际,只有这枚小小的锦囊相赠,希望它能伴你一生好运。除非到了最最绝望的关头,请千万别随意打开。吾儿谨记。"
当初,他对那只锦囊并未抱多大奢望,尽管他并不知道那里面珍藏的到底是什么,但他却确切地知道,单凭那只小小的锦囊并不能改变他吃苦受穷的命运。父亲这座大山倒了,今后的路就得靠自己去走了。
不久,他进厂当了一名工人,上班下班,娶妻生子,同大多数人一样过着极其简朴却又温馨的平民生活。
然而,好景不长,一场运动的来临,因为他那曾经富有的父亲,让他一夜之间沦落为异类,一家几口被人无情地赶到乡下。从小就不知稼穑之术的他,在无边无际的田野上就像一棵无依无靠的稗草。在那段阴冷晦暗的日子里、一家人过着衣不遮体、食不果腹的悲惨生活。绝望中,他想起了父亲的锦囊。锦囊里是一只密封的匣子,匣子里兴许装着父亲遗赠给他的几两散碎银子或是几枚传家的首饰,有了它兴许就可以度过眼下的饥荒。犹豫良久,他又将锦囊放回原处。他想这并不一定就是人生最最绝望的关头,虽然他没了工作,没了工资,被人无情地赶到乡下,但他还有一个患难与共的家啊。只要咬咬牙挺过这一段困顿的岁月,一切都会好的。
摘帽,平反,回城,一家人又有了新的快乐。
可是,人到中年,偏又遭遇下岗。他又一次想起了父亲的锦囊,但那只是一闪念的依靠。锦囊虽好,它只能解一时之困,却难了一生之愿。绝望中,他想起了白手起家的父亲,他绝不可因此便放弃与命运一搏。这些年他们一家人省吃俭用也有了一点积蓄,他便与家人商量着下海经商。但是商海无情,几个回合下来,他被人骗了个血本无归。一家人赖以生存的救命钱说没就没了。那一刻,愧对家人的他真绝望到了极点,甚至还想到过死。即便如此,他仍执意不肯动用父亲的锦囊,面对儿子那乞求的目光,已是雪染双鬓的他仍不服输:"孩子,现在还不是最绝望的时候,钱财没了,我们还有双手啊。"
一家人在他的带领下,凭着勤劳的双手开始重建家园。当希望的曙光重新照耀他们的生活时,他却病倒了。油尽灯枯时,他想起了穷途暮年卧病在床的父亲和那只给了他一生希望的锦囊。他对家人喃喃地低吟:"锦囊……锦……囊……"相儒以沫几十年的老伴明白他的心思,便让孩子们找来那只锦囊。
打开锦囊,里面是一只装饰精美的楠木匣子,匣子的八角都镶着铜饰,浑身透露出富贵气。在人们的惊羡中,他早已俏然安详离去。
可是,当人们小心冀翼地将楠木匣子打开时,在场的人都愣了--匣子是空的!
其实,父亲的锦囊只是一份对生命的承诺,它将希望的种子播进他柔弱多变的心里,让他在逆境中获得永不绝望的勇气。人生难免坎坷,只有永不绝望,才能跨越人生中一个又一个绝望的低谷,最终抵达希望的彼岸。
(摘自《黄河黄土黄种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