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苏州/丁宗琪口述
(一)二枚大定得肥缺
王荫嘉先生整整长我二十岁,但是,他和我的关系用“亦师亦友”来比喻是最恰当不过了。他虽然长我一辈又学富五车,泉学知识与我可谓天壤之别,但是,他从来不摆一点架子,在和我的交往中始终以长者身份关心我、引导我,既循循善诱又爱护有加,是他培养了我古钱收藏方面的浓厚兴趣,使我进入了一生痴爱的境界。
这里,我复述王荫嘉先生给我讲过的两个故事,一是表示对他的怀念,二是使现在的钱币爱好者了解一点钱币收藏方面的历史情况,以提高钱币收藏的兴趣。
光绪年间,苏州近郊常熟县境内有一座方塔,因在太平天国战乱期间遭受炮火损坏,年久失修而倒塌。当地一位贵姓人家的孩子在这座残破的方塔内捡到二枚折三“大定通宝”,便拿它做游戏。当其父走过来,低头定睛一看,滚到脚边的古钱竟是罕见的“大定通宝”时,心里好不喜欢。原来,此钱为金代遗物,由于金在北方立国,这种古钱在江南一带发现甚少。他当时正在苏州巡抚衙门任职,并知道顶头上司周仲芬收藏古钱成癖,还没有这种钱呢。于是,这位贵先生立即请人做了个楠木盒子,把这二枚古钱嵌存在盒内,谎称是家传之宝,敬奉了周大人。
周仲芬得了这二枚“大定通宝”折三大钱后,终日摩挲,爱不释手,当时,古钱的行情极好,价格极高,珍稀品更是藏家梦寐以求之物。“不怕价格高,就怕没有货”,这是清代末年古钱币收藏界出现的一种奇怪局面。古钱迷周仲芬得到贵家孝敬的二枚“大定通宝”钱后,内心也很不安,心想 :用什么来回报贵家的这份深情厚意呢?此时,正好江苏盐务史这个职位空缺,周仲芬想,这个贵先生为人伶俐,平时一直贴着自己,近又献此厚礼,于是就力荐他补了这个肥缺。从此,衙门里有“贵盐务史,二枚‘大定通宝得肥缺”之说。由于王荫嘉先生年轻时曾考得“候补道台”这样的空衔,辛亥革命爆发后,官肯定是当不成了,但是,王荫嘉先生和周仲芬早年是场面上的好朋友,后来又是爱泉一家的泉友和同好。王荫嘉先生还对我说 :后来,周仲芬年事已高,一次,二人论钱,谈得高兴时,他曾戏谑过周仲芬 :“如果我也有二枚‘大定通宝折三钱敬奉您老的话,我这个‘候补道台也许早扶正了吧”周仲芬听了哈哈大笑,连连说 :“晚矣!晚矣!你,我都是民国的公民了!前清之事莫提,莫提!”这二枚“大定通宝”折三钱在周仲芬身故后,归张叔驯收藏,后又归陈仁涛收藏,在丁福保“历代古钱图说”P135页上“注”为“无定价”可见此钱确极稀少,最近几十年中也未见有出土。
(二)千古憾事,鎏金“太夏真兴”流失日本
“太夏真兴”钱,六朝之物也。夏,赫连勃勃,真兴年所铸。“太夏”为其国号,“真兴”为其年号,由于“真兴”年号仅使用6年,赫连勃勃之后由赫连昌继承,改元“承光。”使用3年,又改“胜光”4年,即为“吐谷浑”国所灭,故此钱存世极为罕少,鎏金者更是仅见之物,是了不得的大珍之品,历来为泉家所推崇。清末,刘鹗藏有此钱,身后为周仲芬所得。清末为官的周仲芬,自辛亥革命爆发后,景况江河日下,为应付支出曾让出了一部分古钱。张叔驯者,浙江吴兴人氏,居上海经商,财产颇丰,性好古钱,20世纪20年代以来,不惜重金,搜罗珍奇古钱。当张氏闻知周仲芬收藏的古钱有出让之意,急托王荫嘉从中撮合,以2万银元高价求购鎏金“太夏真兴”、“太清丰乐”等数枚珍钱。王荫嘉受托之后却一拖再拖,并没有及时去找周仲芬说情。约在将近半年之后,张叔驯又来催问。这时,王荫嘉才去找周仲芬。可惜,已晚了一步。周仲芬叹曰:“因犬儿患病,手头拮据,不得已在去年将连同鎏金‘太夏真兴在内的30余枚古钱,抵押给上海中国银行,贷得3000银元,由于抵押期为一年,上月已届期满,我无力赎回,不得已由银行再付我7000元大洋,这样,这批古钱已被银行没收了,你来迟了一步,不然,我们之间还有什么不能商量的呢?”王荫嘉听完这一席话,懊恼不已,心情非常沉重,尤其知道这批古钱后来落入日本收藏家平尾氏之手,更感到有一种负罪之感。他一生中数次和我讲述这件千古憾事。记得第一次讲述时大约在民国十四五年,当时我还只是一个十三四岁的孩子,和王荫嘉认识不久。但是,他很喜欢我,对我十分信任和器重。他在我这个孩子面前也毫不客气地自我剖析和批判自己,他以深深自责的口气对我说:“只怪自己懒,抽了点鸦片就不想动弹,再说自己这种人也无能,面前放着这么一笔大生意也不会去做。如果早一点认识你,由你去跑这桩事,赚1万元大洋多么容易!你年纪轻,人勤快,到周老先生处说几句好话,事情是很简单的!”他还对我说:“周仲芬是个清官,为官多年并没有多少积蓄,民国以后更不行了,想不到儿子生病也会逼到把自己收藏了一生的心爱之物拿去抵押、变卖的地步!”王荫嘉先生热爱古钱,热爱中国文物,是热爱祖国的崇高情感的反映,作为一个古泉收藏家,他当然是不愿意中国古代的珍钱流失于别国的。今天,我复述这段自己初涉泉界的往事,目的是告诉已经壮大了的集泉队伍中成千上万的集币爱好者更珍爱已有数千年历史的中国古钱,不再发生珍钱外流之类的憾事!(丁蘖整理)责编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