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许静
树有根,水有源。然而,毛泽东像章的根在哪里?源又在何方?带着这一问题,我走访了我国像章收藏、研究老前辈许韧先生。许先生就像章的产生又提出了新的见解。他认为最早的毛泽东像章叫做“学习纪念章”,出现在1942年的延安,是伴随着整风运动而产生的。学习纪念章上的毛泽东头像是用照片剪贴手工制成的。这种纪念章现今仅有五六种,其规格一般为2.25厘米×1.12厘米。纪念章上繁体书写“学习”二字,向我们展示了当时的时代背景(图一)。
1941年5月,毛泽东在延安高级干部会议上作了《改造我们的学习》的报告,这个报告是延安整风运动的开始,由此展开了我党党内第一次学习马克思主义的教育运动,一时间,党内将“学习”摆在了首位。党中央明确规定各级党校的学员基本任务是学习,同时决定5月5日(马克思诞辰)为“学习节”。为了加强党对整风运动的领导,延安的党、政、军各部门和各级单位都成立了学习委员会,简称“学委会”,毛泽东曾担任中央总学委会的主任。学委会这一组织,一直保留到建国初期,不难看出“学习”是我党政治教育的重要手段。因此,最早纪念章上出现“学习”二字,也就不难理解了。同时也可看出,延安出现的“学习”纪念章有着浓郁的整风色彩,不仅是党内政治导向的产物,也是当时人们思想追求的一个体现。目前这一藏品已属罕见,中国体育总局原局长伍绍祖曾保存有一枚。
在“学习”纪念章的带动下,当时还出现了只有毛泽东头像照片而无任何字样的纪念章。西安市红十字会医院原副院长、离休老干部常乐民于1943年在陕北绥德县新华书店曾买到了一枚。第一种纪念章上除了有“学习”二字以外,还出现了毛泽东头像(有的和朱德头像同时出现)。这充分体现了当时广大群众对毛泽东的尊敬与爱戴。此时产生的纪念章和以后“文革”中制作的毛泽东像章在涵义上是有所不同的,“文革”中的像章大多有着浓厚的个人崇拜色彩。
1942年整风运动还带动和促进了大生产运动,在这一运动中,像章的制作也一直发展着。1943年,南泥湾的八路军359旅制作了毛泽东纪念章用作奖章,规格是2厘米×3厘米,上有毛泽东和朱德两人的头像,并有“南泥湾劳动英雄”和“359旅1943”字样(图二)。359旅718团的李位、赵占奎、李四、张玉嵛、韩治根、钟长久六位战士在1943年获得劳动英雄光荣称号,并获此章。据时间推算,这枚奖章应当是人民军队中第一枚毛主席纪念章。“大生产奖章”有6厘米×2厘米和3厘米×3厘米两种规格,均为红底黑边,中有毛、朱双人头像,下面有“陕甘宁边区劳动模范工作者大会纪念章”字样。大会召开于1943年11月26日,颁发纪念章数目不详,只知大会闭幕时曾将鲁艺的王式廓同志制作的毛泽东木刻头像,作为纪念品赠送给与会代表,以此弥补纪念章数量的不足。
1944年5月,毛泽东亲笔题词“埋头苦干”,表彰延安油矿矿长陈振夏同志,以倡导埋头苦干的革命精神,因而在同年延安出现了“埋头苦干”纪念章,为2厘米×3厘米长方形,纪念章左上角有毛、朱两人头像,下有“埋头苦干”四字。
同年10月陕甘宁边区召开的第一次文教大会上颁发了“边区文教大会纪念章”。据考证纪念章上并无字样,只有毛主席的照片头像。原全国重点中学—延安中学的党总支书记李善英同志,曾出席过这次大会,获奖并得到这枚纪念章。后因胡宗南侵犯边区,这枚纪念章遗失,每谈及此事,年过八旬的李老惋惜不已。
从1944年到1945年初,在延安还相继出现了3.5厘米×2厘米长方形的“陕甘宁边区工厂代表大会纪念章”(图三),2.5厘米×1.7厘米长方形的“为人民服务纪念章”(图四)和4.5厘米×2厘米长方形的有“陕甘宁边区生产展览会赠”字样的纪念章……纪念章上有的是毛泽东单人头像,有的是毛泽东和朱德的双人头像。1945年凌子风用锡为七大主席团成员作了15个金属像章,代表延安鲁艺学院为七大献礼,使得像章的制作由手工照片阶段过渡到金属制作阶段,像章制作工艺迈进了一大步。为自己尊敬的人制作纪念章成了人们情感表达的最好途径。凌子风制作的精美的锡质纪念章出现在七大开幕式上,700多名与会代表有许多都是第一次见到这种毛主席纪念章,他们欢喜乐狂,激动不已,这一新事物在他们心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会议结束前,与会代表和延安的一些干部胸前又出现了有毛泽东正面头像、直径为2厘米的两种圆形纪念章:一枚的头像是分头,纪念章底色是外红内白,最外有黑边;另一枚头像为背头,底色外白内红,最外有黑边。据说党的“七大”前后,延安还出现了以中央军委名义制作的五角星形“战斗英雄奖章”,尽管仍沿用毛泽东的照片手工制成,但纪念章由单一的长方形发展到圆形、五角星形,形状的变化无疑是纪念章的又一进步。这些纪念章的出现充分说明了毛泽东像章的根和源就在延安。
那么毛泽东纪念章在当时条件下又怎样传播到全国各地呢?
首先是与会代表在会议结束返回各地后,将延安出现毛泽东纪念章的信息传给了各根据地和有关部队。从1946年到1947年已有不少根据地有了当地制作的毛泽东纪念章,如晋察冀边区、太行军分区都制作了毛泽东纪念章。“东北民主联军毛泽东奖章”(见图五)就是“七大”会议以后第二年出现的。
第二个途径是通过党、政、军干部的派遣和调动。为了抗日战争的最后胜利,党中央向各个革命根据地派遣了大批军政干部。参加过长征的张汉丞同志在日本投降时,他正在延安中央党校学习,组织决定他首批进入东北。10月初到达当时的嫩江省,担任警备二旅旅长,后去龙江县富拉尔基镇。“当时富拉尔基镇驻有红军,为了取得他们的支持,他首先到苏军司令部作自我介绍,并把随身珍藏的毛主席像章作为证件拿给他们看,算是挂上了号”,受到了苏联红军的热情接待。小小纪念章不仅起到了意想不到的身份证明的作用,还使纪念章传入当时的东北嫩江省。
为了适应革命形势的发展,在此之前的1944年11月,党中央派遣王震的359旅从延安南泥湾出发,并将四川、湖北、贵州籍干部编成一个旅随军出征,所到之地,有计划地将随军干部留在各地,发动群众,开展斗争,迎接解放。这些延安来的干部有的就将毛泽东纪念章留在了当地,“南泥湾劳动英雄奖章”也流传在南下的征途中。
第三种传播方式是通过学生分配。1937年在延安成立的抗日军政大学,影响逐年加大,学生分配时,抗大和延大的毕业生分到了各革命根据地,他们也成了毛泽东纪念章的传播者。目前有实物可证的是延安大学校徽(长方形1厘米×3厘米),上有毛泽东侧身讲话半身像。1948年冬,延大学生李仲成、崔鹏等4人曾经把旧牙膏皮加热用红胶泥做模具,制作出毛泽东纪念章数十枚。
延安时期的还有陕北公学、中央民族学院、中央女子大学、鲁迅艺术学院、泽东青年干部学校等十多所干部学校,学生分配到各地也都成了毛泽东纪念章信息的传播者。
各种形式的毛泽东纪念章或奖章,在“七大”以后,以延安为中心通过各种途径,向全国各个根据地和部队辐射并很快遍及全国。
毛泽东像章的根在延安,历史为鉴。开始由一个品种共几枚的“学习纪念章”,发展到“文革”时期数万种,数亿枚,种类之多,数量之大,在中外徽章史上都是罕见的。毛泽东像章的源在延安。然而,延安时期的毛泽东纪念章的制作情况至今鲜为人知,恳请知情者能够提供有关纪念章制作的线索和意见,进一步推动毛泽东像章的收藏与研究。
参考资料:中国共产党党史资料1954年辑《回忆嫩江剿匪》张汉丞,《毛泽东延安记录》赵海编著。
责编亚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