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121”邮票背后的秘闻

2000-06-14 05:12郑启五
收藏 2000年7期
关键词:体委邮票运动会

郑启五

为了对抗美国操纵的第五届亚洲运动会,1966年11月25日至12月6日在柬埔寨王国首都金边举行了“第一届亚洲新兴力量运动会”,中国派出了330余人的庞大代表团参加。我国为这次运动会发行的纪121纪念邮票按理按例都应该在11月25日发行,最迟也应在12月6日。然而却拖至12月31日,比开幕式晚了36天,比闭幕式晚了25天,这在新中国体育邮票发行史上是绝无仅有的。

这套邮票在编号上虽属老纪特系列,但按发行时间则应纳入“文票”系列。“文革”初期最有代表性的动作——“手摇小红书”首次进入邮票,以“文革”的专题信息而论,纪121堪称“第一套”了!“小红书”在这套邮票密集的程度(四枚都有)甚至超过了此后发行的任何一套文字票。从设计图案分析,这套运动票徒有虚名,根本没有任何体育运动的信息,而只有运动员学毛著的画面,它无疑是那个时代最真实的写照——“革命第一,友谊第二,不要比赛”。在此后长达3年多的时间里,中国运动员完全与世界赛事隔绝,他们宝贵的青春被耽误了,多少本该夺得世界金牌的尖子,却在大字报大批判大辩论中白白浪费生命的菁华。

据有关历史资料披露,尽管1965年12月23日邮票发行局制定的《1966年邮票发行计划》中没有亚洲新兴力量 运动会的内容,但早在1966年的5月2日体委宣传司就与邮票发行局联系发行邮票事宜。邮票发行局经研究后,于8月15日派设计室的陈晓聪到国家体委宣传司进行工作联系。此时“文革”已经爆发,“红海洋”正迅猛地席卷全国。体育司介绍了运动会的意义和宣传要点,并对邮票的设计提出了三点看法:一要突出政治,宣传毛泽东思想,把政治内容寓于体育邮票之中 ;二要体现周总理关于“增进友好、互相促进、共同发展、团结反帝”的指示 ;三要有别于争名次、争地位和争金牌,对技术反映不要太多,要着重反映新风尚、新精神和新面貌。

于是在“文革”的大气候和鲜明的政治要求下,接受此套邮票设计任务的设计师万维生、陈晓聪和李大玮三人共同研究,设计出了“中国运动员热爱毛主席”、“团结反帝”、“增进友好”、“互相促进”四幅图案。从人物的形象和颜色的配置而言,形成了较好地视觉效果。单就设计水准而言,并不亚于纪100“第一届新兴力量运动会”。然而运动会毕竟是运动会,尽管亚洲新兴力量运动会和1963年在印度尼西亚举行的“第一届新兴力量运动会”都有以体育运动为名,行团结反帝之实,但没有竞技,何谓运动?“文革”的大气候显然无法使邮票像“纪100”那样,尽情地展示运动员的竞技身姿,最后甚至连“技术反映不要太多”都无法做到,变成了“根本不要”。

1966年10月27日在“革命大串联”乱哄哄的气氛中,设计人员把四幅图稿送到了国家体委,请他们审看。双方当场就第三图“增进友好”中,《毛主席语录》该由中国运动员拿好还是外国运动员拿好展开探讨。体委方面认为由外国运动员拿好,说明是中国运动员送的。10月28日,体委给邮票发行局写来了书面意见,认为邮票设计是“比较成功的”,并提了具体意见,设计人员又进行了修改。邮票图稿送邮电部审批时,有关领导认为,我们的运动员在别的国家高举毛主席像和《毛主席语录》不宜,这会对西哈努克的影响不好。但大势所趋,其异议已难以拦阻“红海洋”的肆虐。11月5日图稿由邮电部党委上报中共中央工交政治部,处于“文革”动荡中的工交政治部显现了从未有过的谨慎,于11月8日批复如下 :“请征求国务院外事办公室意见后,送请中共中央宣传部审批。”原本有邮票图稿终审权的工交政治部并没有行使职权,这与“文革”之初各级领导人人自危的心态与处境不无关系。这样以来,原本比较宽松的印制时间就不断被添加的程序消耗掉了。

1966年11月12日,邮电部遵照工交政治部的指示,发函国务院外事办征求意见,外事办没有异议。11月21日邮电部党委将图稿上报中宣部审批,中宣部领导开会研究后于次日答复如下 :“邮票上的主席像要用标准像,在印刷中一定要保证质量,其他图案没意见。”邮票发行局的设计人员根据中宣部的意见作了修改,然后交付北京邮票厂制版印刷。本来邮票抢在11月25日运动会开幕当天发行还有一线希望,不料第一图上的毛泽东像几次印样都不理想,与“一定要保证质量”的要求有距离。经研究后决定改用涂料纸,试印后效果不错。邮票按质按量印了出来,尽管运动会早已闭幕,但总算赶在了1966年的最后一天发行。从目前的收藏来看,这套邮票的纸质和刷色都是上乘的,经受住了时间的考验。由于印量只有500万,加上面值全为8分,当时在邮政窗口大量消耗,存世量有限,故市场价一直坚挺。 责编毅 民

猜你喜欢
体委邮票运动会
独一无二的邮票
龟龟运动会
春季运动会
我们的 『付副体委』
邮票上的“三月三”
迷人体委
get Shopty!我们的运动会
找寻通往童年的那张“邮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