准备算计:哪儿的利率高

2000-06-14 07:24
三联生活周刊 2000年19期
关键词:外币存款存贷市场化

黄 烨

导读:明天的银行将让你充分感受银行家的智慧

利率市场化何时出台

你与银行很近,因为那是你家的保险柜。你与银行人很远,因为你与他们没有实质交道。你把自己的血汗钱放在哪家银行都无所谓,因为一样的可靠,一样的利率。但是,过不了多少日子,你就会切身体会到银行家的精明,他们会笑容可拘地与你握手,告诉你将给你“特殊的存款利率”,“特殊的贷款利率”。你会从每家银行给你的不同好处中,体验到他们一个比一个精。

这就是银行,这是我们明天的银行——时间也就在三年内。中国人民银行行长戴相龙在7月的一次讲话中宣布,中国的银行利率体制将在三年内完成市场化改革。利率市场化终于从经济研究的厨房出炉,端上了金融市场的饭桌。

新的利率政策将按照“先外币,后本币;先贷款,后存款;先农村,后城市”的顺序逐步放开利率市场。第一步完全放开境内机构的外币利率,其次,放开了金融机构同业拆借利率和银行间国债市场利率。这两步目前已经完成,相关政策业已出台。接着,改革矛头将先后指向开放农村银行的存贷款利率和城市银行的存贷款利率。尤其是城市银行的存贷利率牵动广大城市居民的心。

自1996年,央行7次宣布降息以激活内需,但是收效甚微。最后一次以征收利息税形式变向降息的手段也未引起储户的明显后响。存贷利率彻底放开,个人存贷利率由银行自行制定,并且与申请个人教育经历、收入状况、资信程度等指标挂钩,以市场调节作为杠杆,拉开银行与银行,个人与个人间有效期距,一方面造成市场上闲游资金供需不平衡,另一方面对个人银行存贷注入风险因素,彻底打破国人“存银行最保险”的传统观念,使银行存款如同证券投资一样,成为个人日常生活中投资理财的正常手段。

政府搀扶的手早晚松开

长期以来,国人对银行有一种天然的信任,月月将生活预算外的余钱存入银行以备不时之需,在早期这是国内市场商品资源短缺的结果,现在更多的作为社会保障体系完全形成之前的权宜行为。若再深究原因,“存银行最保险”的观念则来自银行早年对居民的宣传。90年代有过这样的一则令人印象深刻的报道,大意是说一个老太太不了解银行的作用,将多年的辛勤积攒藏在瓦缸里,结果虫咬霉蛀损失惨重。经过儿女教育与银行宣传,她终于将高高兴兴地将钱存入了银行,再也不用担心一辈子的心血毁于无端了。在这样的宣传中,银行完全抛开了应有的商业身份,而将自己与政府的可靠与可信等同起来。

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及WTO的逼近,金融市场化的呼声高涨,银行商业化进程正在路上,利率体制作为三大货币政策之一,其于宠观经济调控中的战略地位日益突显,最终将完全走向市场,由市场供需决定利率大小,而人们对银行根深蒂固的信任心理也将随之逐步瓦解。

城市银行存贷利率的政策尚未出台,利率放开后是走高还是走低无从分析。但就眼下放开的外币存贷政策看来,按有关规定,价值300万美元以下的小额外币存款利率由银行行业协会统一制定,各金融机构统一执行:价值300万美元及以上的大额外币存款利率由金融机构和客户协商确定。观察与分析人士普遍认为,对于小额的外币存款利率,各家银行暂时不会争相抬高造成竞争。

很难结论,本币利率放开之后,形势将会朝占更大比例的小户居民有利的方向发展。利率市场化压力很可能将储户们逼向更有效更多元化的投资渠道,人们最为熟悉的便是国债购买与股票投资,为资本市场注入更多更鲜活的资金。政府小心搀扶的手终究要放开了,人们不得不扑向投资理财的大海学会游泳。学习初期的陌生与艰辛难免令人怀念陆地的安稳可靠,一旦学成,享受到的将是更加自在的遨游。十多年的商品价格放开培养了人们成熟的消费心理,放开的利率也将培养出更多精明的理财专家。事实上,利率市场化后,资本市场资金流动性更大,结构更优化,对个体投资者的吸引力也随之加大,由此形成良性循环。

猜你喜欢
外币存款存贷市场化
试论二人台市场化的发展前景
离市场化还有多远
“泛市场化”思想根源及其治理:评《泛市场化批判》
宁夏出台公积金存贷新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