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煜
2000年元月一日,一个中国妇女很兴奋地登上了飞机,飞往英国去见自己的英国妈妈。
这个中国妇女至今仍不知自己的真实姓名。出生于湖南省邵阳市的她原本是一个奄奄一息的婴儿,是英国妈妈将她从鬼门关拉回,于是便有了这个绵延半个世纪、穿越万水千山的爱心故事。
无私的爱,点燃了她生命的火种
1949年10月的邵阳城。先天营养不良的她出生不到两个月便感染“麻痘”,家里人以为她无可救药了,用一块蓝花花的布包着她,写上生庚时辰,将她扔在普爱医院旁边的小山坡上。那家医院是英国人创办的。
带给她平安的是一位叫莎莲的英国女医生。那天清晨,从外面散步回医院的途中,她听到了婴儿的啼哭,爱心促使她走近婴儿。“天啊,这小孩感染上了痘花,再不精心治疗就会死的!”她迅速将婴儿抱回医院。一个月后,婴儿脱离了危险。
莎莲看到婴儿活泼可爱的模样,亲了又亲,十分喜爱。决意终生不嫁的她渐渐动了做母亲的念头,征得院长毕加造的同意,她决定收养这个中国女婴,并给她起了个意味深长的名字“懂得爱”。一个姑娘抚养一个嗷嗷待哺的婴儿,真的不容易。她没有奶水,婴儿哭得厉害,为了不让“小宝贝”哭,莎莲从供给自己的少得可怜的牛奶中“挤”出一部分给婴儿吃。她还从中国人开的缝纫店铺里给婴儿定做了春夏秋冬四季的衣服。“小宝贝”睡觉前有哭的习惯,莎莲特意从店铺买来了中国式的摇篮。夜晚婴儿一哭,她便翻身起床将她抱在怀里,唱着英国童谣哄她入睡。小宝贝撒尿弄湿了被子、衣服,她自己动手搓洗。因为经常睡眠不足,吃喝不正常,一年后,莎莲瘦了一圈。但是她依然觉得很快乐,经常乐滋滋地抱着“小宝贝”在外面散步。她体会到了做母亲的艰辛,也品尝到了做母亲的快乐。
小孩一岁后,莎莲兴高采烈地抱着她,央求院长毕加造用从英国带来的照相机给她母女俩合影。她自己也没想到,这张照片竟成了她几十年来思念女儿的慰藉。
“小宝贝”长到3岁后,因当时的政治原因,远涉重洋的英国医生们不得不回国。莎莲望着活泼可爱的女儿,依依不舍。她决定选择一个忠厚仁慈的中国人做女儿的父亲。在医院做西餐的钟秋生成了理想的人选。当她和院长毕加造将这个想法与钟秋生商量时,颇具爱心的钟秋生毫不犹豫地答应了。于是,“小宝贝”又有了新的父亲母亲,她的名字也改为“钟德艾”,与“懂得爱”谐音。
临别时,莎莲望着女儿,泪眼婆娑。她带走了女儿穿的那双做工精致的绣花鞋,一顶蓝花布的小帽子和一张女儿周岁时的相片。
挥手告别时,女儿哭喊着“妈妈!妈妈!”心里充满痛苦的莎莲,脑海里突然有了一个坚定的信念:“以后无论如何都得回来看看女儿。”
深厚的母爱,埋藏了一万多个日子
离开莎莲的钟德艾,整天都哭着要妈妈。
英国人走了,擅长做西餐的钟秋生也失去了工作。已有一个男孩的他,家中又多了一张口,困窘的生活,迫使这个厚道的汉子带着女儿钟德艾回到乡下老家种田。在艰辛生活环境中成长的钟德艾,从小便很懂事。钟秋生看着女儿逗人喜爱的样子,心里很欣慰。他经常给钟德艾讲她凄楚的身世,讲英国妈妈细心抚养她的故事。钟德艾很感动,心里常念叨:“要是能再见到英国妈妈多好啊!”钟德艾很快长成为一个大姑娘。1965年,16岁的她积极响应党的号召,下乡到僻远的南山牧场,一干就是十年。这十年里,她经常向同伴讲她的英国妈妈和仁慈父亲钟秋生对她无私的爱。后来,她回邵阳城参加了工作,这种亲情还一直在她的血液里流淌!且说莎莲回到英国后,又去印度工作了28年,尔后又远赴非洲工作。可是,无论她去哪个国家,她都带着钟德艾一周岁时的照片,都带着那双绣花鞋和那顶帽子。每看一次女儿的照片,她对女儿的思念之情便浓一份。这一份母爱一点一滴地蓄积着。
因为思念女儿,她特别关心中国的时事。她曾经给邵阳的中国朋友写过信,向她们打听女儿的现状,但信件都被原封不动地退了回来。她又给世界人道主义组织写信,托他们打听女儿目前的状况,可一直都杳无音信。但是,她坚信自己一定能与女儿重逢。1987年,年已70高龄的莎莲回到了英国,思念女儿之情也更浓了。此时,普爱医院院长毕加造已逝世,其曾在邵阳普爱医院工作过的儿子想故地重游。莎莲获此消息后,欣喜若狂,立即找到他,拿着那张已经发黄的照片对他说:“请您帮忙一定要找到这个女孩的下落,她可是我思念了35年的女儿呀!”毕加造的儿子满口应允。
已为人母的钟德艾听说她日夜思念的英国妈妈托人来找她了,那份喜悦和激动无以言表,她立即来到老人下榻的宾馆。看到那张发黄的照片,看到自己小时候的活泼模样,想到英国妈妈怀揣着这张照片思念了自己35年,钟德艾的眼睛湿润了。她飞快地托人写了一封英语信,告诉英国妈妈自己的现状和对她的思念之情。
历经一万多个日夜,母女俩终于牵上了线。
远涉重洋,母女重逢
莎莲收到女儿的信后,得知女儿现在已拥有一个幸福美满的家庭,欣喜万分。她马上铺开信纸,叙述自己35年来的工作情况和对她的思念之情。她在信中写道:“我很想得到你的一张全家福照片,特别是想看一看我那小外孙女的模样。”钟德艾收到信后,对考上初中的女儿唐铮说:“你看婆婆多想念你,你从现在起可得下苦功学好英语呀,以后多写信给婆婆,不然的话,每次都请别人帮忙写信多不好!”12岁的小姑娘很懂事地点了点头。
莎莲收到女儿的全家福照片后,很认真地瞧了半天,看到钟德艾全家和睦幸福,看到小外孙女活泼的样子,特别高兴。她立即寄了一张自己的近照,并告诉钟德艾:“我现在虽然退休了,虽然我很想飞来中国与你们见面,但是我依然在参加社会公益活动,用你们中国话来说就是发挥余热吧!所以我不能够马上就来邵阳,不过,我相信这个日子不会太远的。”一年后,钟德艾的女儿唐铮已能用英文写信给英国外婆了,接到外孙女的英语信,莎莲很兴奋,她鼓励外孙女学好知识,做个对社会有用的人。
自此后,跨越大西洋的母女情便开始由唐铮传递了。莎莲在大洋彼岸等待着到中国来的机会。
机会终于来了。1996年,普爱医院创建90周年,莎莲接到了邀请函。1996年9月,已是76岁高龄的她不惧颠沛之苦,终于决定来邵阳看一看医院几十年的变化,看一看中国的发展,看看女儿钟德艾。
10月28日夜晚,钟德艾一家都兴奋得没有睡好觉,他们兴奋地等待着与英国妈妈重逢这一激动人心的时刻。10月29日上午10点,莎莲等国外友人终于来了。在长沙黄花机场,母女俩45年后重逢,心情十分激动,莎莲紧紧抱住钟德艾,泪水打湿了双眼。尔后,她深情地抱住外孙女唐铮亲了又亲。到邵阳后,她又自豪地告诉邵阳市委书记周本顺等党政领导说:“这一天,我等了45年了。我来邵阳一是想看一看医院的变化,二是想看我女儿全家呀!”周本顺紧紧握住她的手说道:“您真是位伟大的母亲呀!”莎莲是个热心的社会志愿者,一生没有很多积蓄,她带给女儿钟德艾的只是一些小纪念品,钟德艾很高兴地收下了养母的一份厚爱。莎莲送给外孙女唐铮的是一本英国版的牛津大词典,要求她学好英语,还送给她一万元钱用来买电脑,她要求唐铮学好电脑,以适应信息时代的需要。面对如此关心自己的英国外婆,唐铮高兴得热泪盈眶。
10月31日晚,莎莲忙中偷闲,兴奋地来到女儿钟德艾那温馨的家。她从旅行袋中拿出一张发黄的照片和一双镶有兔毛的红色小棉鞋,对钟德艾说:“艾妹子,这是我珍藏了几十年的宝贝,现在我将它送给你。”临走时,她深情地站在女儿家中那粉黄色的窗帘下良久不语。她对女儿说:“我回国后,你能寄一副同样的窗帘给我吗?看到它,我好像看到了你和你的家人一样。”钟德艾含着热泪点了点头。
11月2日,莎莲和女儿全家依依惜别。
外孙女接过亲情接力棒,跨越新世纪
莎莲看到中国几十年来发生的巨大变化,看到邵阳市也有敬老院、福利院,她心情非常愉快。回国后,她写文章向英国人介绍中国的变化,并一再叮嘱已考取了长沙铁道学院的外孙女唐铮学好英语,争取早日来英国传播中国文化。莎莲很喜欢外孙女,希望她能来英国,到自己身边来,陪伴自己度过愉快的晚年生活。
1998年10月,莎莲为唐铮办好了去英国威尔士大学留学的手续。女儿临行前,钟德艾有点舍不得。唐铮可是自己的独生女儿,又考上了大学,在国内也有美好的前途。可一想起英国妈妈捡回了自己的命,辛辛苦苦抚养了自己3年,又那么深爱她、思念她、寻找她,寻了30多年,那份苦,那份比血还浓的亲情,多么崇高,多么珍贵。她终于下定决心让女儿去英国陪伴老人。
唐铮临走前,深情地说:“妈妈,我知道你让我去英国是想让这份比血还浓的情义永远延续下去,我愿意接过这根亲情的接力棒。”钟德艾含泪点点头,并一再叮嘱女儿为外婆分忧,要孝顺外婆。
莎莲对踏上异国土壤的唐铮十分疼爱,她把对女儿未尽的爱都给了唐铮。她每天准时开车接送唐铮,每天上学前还塞几个苹果和几块面包在她的书包里,让她当午餐吃。她不让外孙女吃苦,不准她课余出去打工。唐铮也将母亲未尽的孝道补偿给了这位和善的英国外婆,经常给她讲中国的风土人情和有趣的故事。
1999年7月,英国《泰晤士报》报道了这祖孙三代人的动人故事。充满人性美善的故事在异域广为传扬。
莎莲很满意这个外孙女,但又觉得自己夺去女儿之爱,有点自私。1999年9月,她打电话给女儿钟德艾,充满歉意地问道:“我要唐铮来英国是不是有点自私?”钟德艾动情地说:“怎么会呢,你可是世界上最具爱心的母亲!”越洋电话传递着这绵延了半个世纪的母女情!莎莲已为唐铮在英国找了个男朋友,她希望这份跨越国界的母女情在英国永远闪亮。1999年12月,莎莲又替女儿钟德艾办好了到英国探亲的手续。这份比血还浓的异域亲情在新的世纪将繁衍成另一种美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