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著/琳达·李 编译/曹阳
在李小龙的整个一生中,甚至在他死后数十年,一直有一大批武术家试图赶超他。总的来说,我能够理解这些人的做法,他们是出于对小龙的敬意。小龙无论作为武术家还是作为普通人,都是杰出的。然而我也惊奇地发现,有许多人错误地追求他身体上的成就,完全忽略了最重要的部分——小龙的精神。他们觉得像小龙那样地吃饭、练功、去香港学咏春拳,学他的穿戴打扮,模仿小龙的发型,就能成为小龙那样的人,甚至连他的广东调口音也照学不误。
更离奇的是有人甚至写信给我要小龙的鞋或其它纪念品。还有人出高价要买下他的350SL梅塞德斯车。他们认为,如果能驾上小龙的车他们就更像大师。他们频频出现在小龙在西雅图的墓地,以示他们对小龙的忠诚和他们与小龙“是一体”的感情。也有人写信说要与小龙在“另一个世界”相会,他们忘了李小龙武功的精髓在于训练有素的思维及情绪状态。
为了表明我的观点,我也许有必要重申一下小龙加入华盛顿大学时为他的英国新生写的两段话。
李小龙站在西雅图(通往大学的路上)他的工作室前留影。我在1963年首次遇到这位衣冠楚楚的年轻人。
武术是一种特殊技能,一个好的习武者不只要有好的身体训练,而且要使思想与技能相辅相成,这是一项相当微妙的艺术。武术的原理并非像科学那样源于事实,那样易于掌握。它就如同花一样自然生长,而武术原理的核心是“道”——宇宙的自发行为。
李小龙进一步阐明的“道”在英语中没有确切的词语,只好用“事实”来表述。他详细阐明了武术练习者应遵循的道:
在Ruby Chow的酒店前留影,这是他初到西雅图时工作和生活的地方—1959年。
道体现在阴、阳两种共存的相辅相成的力,它们一直存在并隐藏于所有现象之后。阴、阳的原理也称太极,是武术的基本构架。
正如李小龙常对学生所讲的那样:
仅具备了技巧算不上是真正的大师,他应该深入探索其内部的规律。只有掌握了这一点,他的思维才能与他自身的本能相和谐,只有这样他才具备了一定的道行,即“无为”。“无为”包括审慎的思考和不断更新自己的观念。我想只要拥有强烈的渴望每个人都会为之奋斗到底。
在奥克兰詹姆斯·李家的后院。
以下是李小龙同叶问的练功体验:
经过武术学校四年艰苦的训练,我开始理解并感觉到绅士的节操——化解对手的攻击、发挥自己的潜能,所有这一切必须平静地毫不费力地完成,也许听起来简单,但在实际运用中却很难。一与人交手,思维就完全乱了。尤其在一系列踢打变化后,我的绅士理论全无踪影,心里只想着无论如何也要打败对方。
我的老师叶问、也是咏春拳学校的校长对我说:“龙,放松,镇定,忘掉你自己,跟上对方的动作。让你的思维不受任何干扰,最重要的是学会排遣超然的艺术。”
的确,我必须放松,然而每到这时我就身不由己。我对自己说“放松”,时刻强迫自己“放松”。我的强烈的自我意识发展成为心理学上的“双盲”。我的老师对我说,“龙,要自然实现这种转变,不要受干扰,记住别违背你的本性;不要与任何问题发生正面冲突,要随机应变,这周就不要练了,回去好好想一想。”
李小龙摆出的咏春拳姿势。
第二周我呆在家中,花费大量时间苦思冥想和练功。最后我不再去想,一个人驾船出去。在海上,我把过去的训练都考虑了一遍,自己发疯般地在水上乱击。就在那时我恍然大悟,功夫的本质不正如这水——这最基本的元素吗?不正是这普通的水向我道出了武术的真谛吗?我用力击水,但它依然如故。我再次用尽全身的力气去击,但它仍旧波澜不惊,我累时试图抓住它,但这是不可能的。水——这世上最柔的物质,它能适应各种容器。尽管它看起来很弱,但它能穿透世上最硬的东西。就是它!我要像水一样。
忽然间一只鸟从天空飞过,水面上映出鸟的影子。就在那时,我突然被自己吸引住了,那种隐藏在自身深处的神秘感觉吸引了我。我当时在对手面前的心情不正如同这水面鸟的影子吗?这不正是老师叶问所指的孤立、排遣吗?此时并非没有思想,而是感觉毫无滞留和阻碍。因此,为了控制自己,我必须首先接受自己的天性,有所为,有所不为。我躺在船板上,感觉到自己与道合而为一。我与自然浑然一体,我只是躺在小船上,任它顺流而下。那一刻我的内心忽然觉得与人面对并非一种负担,而是两人的合作。这时我的心里不再矛盾,对我来说整个世界成了一个统一的整体。
李小龙练高踢。这是除了在电影中难得一见的镜头。图中箭头说明他如何发招练功。他的柔韧性是一流的。
以上是李小龙在18岁或20岁时的心理历程。老师叶问在本质上引导小龙进入武术的精神境界,这也是在20世纪50年代末美国的许多习武者最易忽略的地方。在西方,精神方面往往被忽视。美国的习武者主要对身体方面的训练感兴趣。他们或者出于健康原因,或者为了自卫,也有人为了参赛夺冠而从事体力训练。初学者很少有人对东方的精神与原理感兴趣。他们的老师也许只会装模做样地告诉初学者回家练习一周,“考虑一下无力是怎样一回事”。
李小龙与Taky Kimura练习摔跤。
我们不要忘了,西方世界的宗教支柱是基督教。因此,习武孩子们的父母只关心他们的孩子是否会为佛理或禅宗所接受。从法律的立场来看,特别在今天西方世界的恶意的法律外衣下,甚至几年前仅有的几位能教授李小龙的教义的大师现在也不愿继续下去。因为他们在引导孩子们或成人习武中碰到的少许疑难问题与他们的信仰发生冲突。而与此相反,李小龙不仅为武术的精神所吸引,而且还满腔热忱地追求它。归根到底,他对武学精神的追求甚至超越他的身体能力和专长,使他后来脱颖而出,取得前所未有的成就。
令许多武术家感到困惑的是:一个20出头的年轻人如何在5年里只研究一种功夫,他身高1.73米,体重不过130斤,如何能打败众多美国武术家?他所见所闻百分之九十五以上全是平庸之辈。难道他一人呆在家里练就一身功夫?显然李小龙有他的过人之处。最重要的是他不仅仅掌握了咏春拳的体力训练法,尽管李小龙从香港去旧金山时只有18岁,但他却对他自己和周围的世界有了深刻的理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