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乔保柱
吴文翰先生,当代著名武派太极拳家、理论家。
1928年,吴文翰先生生于河北省邢台地区南和县。邢台地处河北省南部,明清两代属顺德府,是畿南重地,习武之风盛传。新中国成立后,他在北京政法部门工作。“文革”中,他被下放原籍劳动。粉碎“四人帮”后,他重返政法战线,80年代末离休。
吴文翰自幼在邢台读书生活,拜武派太极名家李圣端为师。当时,他还得到王志延、范述圃、郑月南等名师的指教,继承了武派太极拳的拳架、打手、散手、器械,从而成为武派太极拳名师。当年,他随清末文举仝酌泉攻读经史,遂奠定了良好的古文化基础。学生时代,即在当地报刊发表诗词。
由于他多年的刻苦学文习拳,为自己今后研究太极拳、武术理论打下了扎实地基础。吴文翰先生除习练太极拳、械外,自六十年代开始有意识地搜集研究太极拳的理论和有关拳史资料,并做了大量笔记。“文革”中,他被下放原籍农村,生活艰难。劳动之余,他常义务为人治病、教拳,并时与师兄陈固安等人研习太极拳、搜集邢台地区的武史资料,如梅花拳、二郎拳、三皇炮捶以及鲜为人知的杨露禅长子杨风侯之子杨振远一支的杨派太极拳史料等。有时不辞辛苦,骑自行车跑到百里外寻访武林隐者……
七十年代,吴先生始动笔书写太极拳华章。这个阶段,他主要对练拳歌诀(如太极拳“体用歌”)和为古拳论注解并译为白话文。同时,他还为太极拳前辈和些许拳家以诗作传。
他积极参加、组织、指导各种太极拳活动,因此,被做为武派太极拳名家代表参加了1986~988年的一、二届全国太极拳名家研讨会,并应邀担任第二、三届国际太极拳修炼大会武派太极拳导师,被北美洲武(郝)派太极拳总会聘为名誉会长。
他是北京市正式普及武派太极拳的第一人,曾应邀到北京工业大学、北京中医药学院讲授武派太极拳。目前,在北美、南美以及欧洲等地传播武派太极拳的大都是他的学生。
从政法岗位离休之后,他把自己的主要精力都用在了研究太极拳和编写拳史拳论上。从1982年开始,他先后在各类武术杂志及《体育报》上,发表了一百余篇有关太极拳的精论之文。由于他广征博引,妙笔生花,知识丰富,深受读者喜爱,因此,他被誉为“武林一枝笔”。此外,为宣传太极拳历史,他和书画家冯向杰先生合作写过很受读者欢迎的《太极拳史画》一文,在读者中影响甚大。
吴文翰先生的重大贡献,是他对太极拳理论和太极拳史的研究成果卓著。如他首先提出太极拳学派命题,这无疑确立了太极拳理论研究和学术地位。
吴先生认为,没有继承固然谈不到发展,但是,没有发展创造也谈不上继承。作为武派太极拳学者、名师,他继承了武派太极拳的传统,运用辨证唯物主义的科学方法研究太极拳理论发表了一系列见解深刻、富于创造性的文章,如《武派太极拳教法述要》、《武派太极拳推手》、《武派太极拳之特色》等等鸿篇巨著。
吴先生还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科学方法,在《太极拳百余年来发展情况概述》一文中,对近太极拳的发展首先提出了三个时期:
(一)创建传播时期(1840~1911年);(二)发展时期(1912~1948年);(三)广泛普及时期(1949年迄今)。
近代太极拳发展历史三个时期的划分,符合太极拳成长壮大的客观情况。由于该文见解独到,而作为第一篇论文,收入了《太极拳论文集》(中国永年国际太极拳联谊会编),从而在海内外产生了深远影响。
如果说《太极拳百余年来发展情况概述》一文从纵的方面表述了太极拳的发展,那么,在作为姊妹篇的《太极流派知多少?》一文中,吴先生从横的方面,摒弃了传统糟粕,证诸太极拳百余年来发展繁衍的盛况,把今天的太极拳分为了七大流派,且派中有派:
一、陈派太极拳
二、赵堡太极拳
三、杨派太极拳 :杨氏老架、府内派、杨班侯派太极拳、夏派太极拳
四、武派太极拳
五、李派太极拳
六、吴派太极拳
七、孙派太极拳
太极拳百余年延续或创新的流派,以“三七”分法(三个时期,七个流派)较科学合理。吴先生对太极拳史的研究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以上所记,仅是对吴先生在太极拳理、拳史方面贡献的评价之一二。我们衷心祝愿吴老益寿延年不老春,再为太极拳事业做出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