拳贵合道

2000-06-13 13:10王孝明
精武 2000年12期
关键词:拳术陈氏技击

王孝明

每种事物都有各自的规律、特点,武术亦然,太极是一个观念,是天地万物之道。拳贵合道,是指打拳必须符合拳理。

按照太极的理论,天地间万事万物都有阴阳两个方面。王宗岳《太极拳论》说:“动急则急应,动缓则缓随”、“阴阳相济、方为懂劲”,是说太极拳里面含有“快慢”、“刚柔”等矛盾对立的两个方面。单纯阴、柔、静、慢的拳术必不合太极之道;单纯阳、刚、动、快的拳术也不合太极之道;快慢相间、刚柔相济、阴阳平衡的拳法,才是合于太极之道的拳术,这就是太极拳之所以名为“太极”的原因。

传播广泛的杨氏太极拳只有一套杨禄禅始创至杨澄甫晚年所定型的架子。这套杨氏太极拳除慢练之外,还可以快练,最快时两分钟即可打完,也可以单式快练。据传,杨澄甫先生单练“野马分鬃式”发劲时,两袖生风,劈啪作响。单纯地慢练太极拳虽然可以起到健身作用,但并不符合太极拳之道。常常有人怀疑地问:“慢练太极拳像在水中摸鱼,能打人么?”单纯慢练太极拳的确难以用于技击。欲技击,则非要快慢兼练不可,快架子与慢架子都是太极拳的传统练法。

陈氏太极拳不只是有慢练的一路拳,还有快练的二路炮捶。陈氏太极拳的学习进程明确要求,当慢练有一定基础之后,即可练习快速的二路炮捶。不但如此,当盘架子仍不足以达到高强度技击目的时,还有许多功法练习,如抖大枪、拧太极尺、滚实心球、滚缠丝杠、拧转大缸、推举石担子等,以达到增长功力的目的。

陈氏家传太极拳现有三种:(一)陈长兴传老架,盛传于陈氏太极拳发源地陈家沟,此老架典雅古朴如汉隶秦篆,有陈小旺、陈正雷著书传世;(二)陈发科传晚年定架,流传于北京等地,此定架骨气洞达如柳体楷书,有沈家桢、顾留馨著书传世;(三)陈照奎中年传新架,流传亦甚为广泛,此新架爽爽神力似张旭大草,马虹著书述说甚详。

时至今日,传统武术似有今不如昔之感,一些所谓大师虽有大师之传而无大师之功夫;练太极拳者众,近于道者微。呜呼,太极之道尚在,太极拳功夫不可见矣!

柳宗元说:“大形躯之寓于土,非吾能私之。幸而好求尧、舜、孔子之志惟恐不得,幸而遇行尧、舜、孔子之志惟恐不慊,若是而寿,可也。求而得之,行之而慊,虽夭其谁悲。今将以呼嘘为食,咀嚼为神,无事为闲,不死为生,则深山之木石,大泽之龟蛇,皆老而久,其如道何如也?”意思是说,我们的身体生于世,但并不是私有的,如果幸而好道,努力求之而惟恐求之不得,有机会能行道惟恐行得不好,能这样长寿当然有好处,长寿能使人有充分的时间继续求道。得了道且行之满意,虽然早死也没有什么可悲伤的。如果专讲呼吸吐纳、吃药养生,什么事也不做,认为只要不死就算长生,这样的话,深山里的木石、大湖里的龟蛇,它们都活得很久也算得道吗?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个性,精益求精应是人类的共性。人的共性是人之所以为人者,是人之理。柳宗元以献身于道的精神,讥讽了那些“呼嘘为食,咀嚼为神,无事为闲,不死为生”的人。太极拳有太极拳之道,然而现在还有追求太极拳之道的吗?传统太极拳,是拳架与技击一而二、二而一者;既是技击的,又是套路的;既是表演的,又是实用的;既是精神性价值的,又是实用性价值的;二者浑然于一体,是每一个修炼者所追求的理想境界,这就是太极拳之道。如今世道升平,是鸦片战争以来国运最好的时期,太极拳之道当有复兴的契机。然而各种武术杂志上的武校招生广告铺天盖地,民族文化瑰宝沦落为路边叫卖的江湖杂耍,几十个小时可造就“武林高手”,几十天可造就“一代大师”。这些所谓大师,正如庄子所说的庶人用剑:“蓬头突鬓垂冠,曼胡之缨,短后之衣,衬慷语难。相击于前,上斩颈领,下决肝肺。此庶人之剑,无异于斗鸡,一旦命已绝矣,无所用于国事。”这样的功夫,背离了传统武术的精神,更不合太极之道。现代太极拳的某些竞赛套路以及某些运动员的表演,有太极拳之架子而无太极拳之技击,其造型虽然规范,表演也很优美,却并不合太极拳之道。另外,太极拳虽然拥有众多爱好者,但却是以健身为目的的练拳法,别说是掌握技击,连动作规范、方法正确都谈不上。这样的太极拳运动,动作无所谓规范或者不规范,虽然也能起到社交、健身、娱乐等作用,却不合太极拳之道,其于弘扬太极拳之道者若何也?□

猜你喜欢
拳术陈氏技击
义宁陈氏家风
拳术论
陈远
林挺
陈氏兄弟
少林拳实战技击精粹(上)
南派洪家拳之技击基础
浅谈长拳教学中教学方法的应用
罗汉拳秘传技击法(八)
传统技击五要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