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李照山&李照林
所谓拳套,即武术套路也;所谓方法,即这招克那招之法也。对此,王芗斋在《大成拳论》中进行了精辟的剖析。他指出:“拳之深邃本无穷尽,纵学者颖悟绝世,更具有笃信力行之精神,终身习行,亦难究其极,而拳套与方法,所谓人造之拳架子也。”我们由此可知,拳学是一门高深学问,即使聪慧过人,努力追求,终身练习,也难以达到终极境界。对于当前流传的套路与方法,是否有必要加以练习呢?这要看习武者的目的与动机。
远古时代,人们为了生存同野兽进行格斗,于是就产生了各种各样的打斗动作,尤其是这些方法后来在军事方面的应用,才使武术从萌芽状态到逐步形成。原始的武术一切都是从实战出发,根本无套路可言。后来,人们把一些攻防技术动作串连起来,就形成了套路,其本意是要保留在实践中所产生的技击方法。但是,由于在串连过程中不可避免地添加了一些与技击无关紧要的动作,如此,也就降低了其攻防格斗效果。随着社会的变迁,时代的进步,武术套路种类越变越多,而且越来越向观赏性和娱乐性方面发展。王芗斋先生说:“自满清三百年来,为一般门外汉当差表演而用,即拳混子谋生之工具。”这种表演形式除武术艺人外,还被江湖上的把式及戏曲所吸收,为了增加表演效果,则进行了添枝加叶的渲染。当今,套路作为一个体育竞赛项目,也增加了其规范性及艺术性,显然,这种规范性及艺术性对于搏击的应用是不现实的。王芗斋先生继续分析到:“果欲研拳者,则又何暇而习此,非但毫无用处,且于神经肢体与脑力诸多妨碍,戕害身体一切良能。故习此者,鲜有智识,而于应用尤不适合,且害处极多,笔难尽罄。对于拳之使命、卫生原则相距更远,根本不谈。”
关于拳套中的招式应用,王芗斋先生的见解更是一针见血,他说:“对于较技,设不用方法拳套而蛮于混击,或不致败,倘或用之,则必败无疑。至谓五行生克之论,则尤妄甚。在决斗胜负之一瞬间,何暇思考?若以目之所见,一再思察,然后出手以应敌,鲜有不败者,生克之论,吾恐三尺幼童,亦难尽信,夫谁信之,何询之于决赛过者,自知吾言非谬也。见《汉书》洪范五行志,乃指人民需要开发金、木、水、火、土应用而言,后一般不学无识之辈,滥加采用,妄为伪造,致演为拳术中所谓五行生克之论,此不过江湖之流,信口云云而已,岂学者亦可以读此乎。盖拳道一项,大都知系人伪造,然招式方法,又何尝不是人所伪,皆非拳之原则,非发挥本能之学也。纵有纯笃之功夫,信专之坚忍,恒心毅力而为,然亦终归是舍精华而就糟粕者也。”我们知道,作为一个套路,至少要有二十以上招式,有的达一百多个招式,每一个招式都有技击意义,但是,这些招式是否真的那样灵验吗?我们可以从大量的例证加以说明。
笔者少年时,怀着对武术的好奇之心,学习了长拳、捕伏拳等,有一次和朋友互相切磋,待还没有想到用哪招时,就挨了一下,当对方打来时,就想到用某招去破解,可一旦应用又遭失败。后来,我又学习了简化太极拳、孙式太极拳、杨式太极拳、陈式太极拳等,由于套路中的招式太多,在实际技击中,根本无暇顾及到底应该用哪招。
在我的学员中,也不乏此例。山东济宁的刘涛,曾去过不少地方学习了不少拳术,可一与人交手,便手忙脚乱;河南息县的许长中,曾在某一武校学习三年,能熟练地打出几十个套路,后来他与我校一名以业余形式仅学半年的学员交流技击,只有挨打的份儿,根本无还手之机。再如,在当今的武术套路竞赛即或冠军人物中,如果让他们直接进行擂台对抗赛,肯定会一败涂地。由此我们可清楚地看到,拳套与方法对技击到底有多少益处?
什么是拳学之法呢?王芗斋先生指出:“要知拳学根本无法,亦可云无微不法,一有方法,精神便不一致,力亦不笃,动作散漫不果速,一切不能统一,更有背于良能。所谓法者,乃原则之法,非枝节片面之刻板方法而为法”。依笔者认为,只要能使学者具有力量、胆量、技术、经验四大要素,即为拳学正确之法。比如,我们非常熟悉的大成拳、散打、截拳道、泰拳、跆拳道等,它们仍有各自不同的拳学大法。王芗斋先生所创的大成拳,其拳理拳法更具科学性与创意性,该拳的基础功是站桩,通过站桩既可获取浑厚笃实的内劲之力,又可训练自身的精神意感,培养在实战中的无所畏惧的胆量与气概;通过试力与发力能使力量得以延伸与发放;通过走步来训练身法的灵活性,通过推手来感知触之应变的能力,通过单操手与模拟训练,来体认技击之感受,并能在反复的磨炼中不断积累经验。
对于大部分学习大成拳者来说,其当初的动机无一不是以“武”为要旨的,于是就想起了社会上流传的这拳那拳,便不由自主地走上了拳套的误区。后来,有的人发现如此费力费神难达初衷之愿而弃之,有的人感觉耍个十套八套可光耀于人前而继续留之。王芗斋先生对此指出:“盖因此中人,大部知识浅薄,好奇喜异,即告之以真,彼亦难悟,悟亦难行。盖习之者,或假拳套方法,藉以眩人而夸世,传之者,便以拳套方法能欺人,且能藉此以消磨时日而便于谋生,况根本不识拳为何物。”笔者认为,只要你是为“武”而奔之,则实在没有必要在繁杂的套路上下功夫,倒不如直接进入实质性的训练。笔者近几年来在传授大成拳过程中,应用速效式教学方法能使学员在短期内既可体验力的感知,又可初步具有防身自卫之能力。我们不可否认,对于每一拳种而言,都有其佼佼者,但这些顶尖人物虽然也是以拳套作为起点,但练到一定程度后,无一不是选择那些在拳套中最具有代表性的动作作为单操练习,并以此途径来加强力量的发放及技击动作的应用,除此之外,他们还必须进行真拼实搏的千锤百炼,方可成为第一拳派的重要代表人物。由此我们可以想象,假如这些人一开始就不参与繁杂的拳套练习,而是直接进行后者修炼,无疑能缩短其练功进程。
如果用现代的眼光去看王芗斋的拳学理论,或许有的人感到言语有些过激,但却句句中肯,可谓用心良苦。他说:“思之好不令人心痛哉,余实不忍目睹同好走入迷途浩劫而不救,故不惜本人多年体认及实地之经验,所得所知,反复申论,以正其妄,而期唤醒同胞,勿复执迷不悟也。”为了验证他的拳学理论,让事实更具有说服力,他将自己的荣辱而不顾,公开登报比武,应试者无一不像弹丸飞迸,这也充分地体验了实践出真知的过硬道理。
现在,武术套路作为一个体育项目受到不少人的关注,有的人习武并不是为“武”而来,而是仅为锻炼身体而习“舞武”,有的人出于对某些拳套的好奇而习之,出于这些人的喜好不同,进行欣赏性的或比赛性套路练习,也未免不可。但是,如果你习武的初衷确实为“武”而来,则应坚决摒除一切拳套与方法。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