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郭华东
1997年10月,我有缘结识了赵堡太极拳第十一代传人原宝山先生,并蒙先生厚爱,从学拳艺,至今已两年有余,略有小成。愿将所受原师教诲及心得成文,以念师门之恩。
原师名恭家,现居西安,祖籍河南温县赵堡镇。1929年出生,其祖原复孔为赵堡太极拳一代宗师张宗禹门下高徒,神手张彦之师兄。原老师幼从叔父原成习艺,1938年日寇侵华延及温县,遂和家人迁居西安。1961年,又拜赵堡太极拳第十代宗师、太极拳名家郑悟清(1895年~1984年)为师,殷勤受教,备受郑公赞赏,并传以秘抄拳谱,嘱继承先人传统,日后发扬光大。原师身受悟清公多年言传身教,苦练拳艺,深研拳理,历五十余年实践,对太极拳颇有心得 。早年因工作不便,极少传艺。近年来,为了响应国家全民健身的号召,不顾年逾古稀,广泛传拳授艺、著书立说,积极弘扬太极拳艺。并担任西安武当赵堡太极拳研究会副会长,温县赵堡太极拳郑悟清拳法研究会顾问,温县赵堡和氏太极拳研究会副会长,中国武当山武当拳法研究会理事、特邀研究员等职。
原师曰:“太极拳者,拳术之上品也。其拳丹合一,内外兼修,为历代先人倾心血之结果。习练有得,不但能强身健体,延年益寿,而且能打斗防身,竞技争雄。
“初学者,宜端正方向,以立根基。内要静空,外要轻松,最忌粗心浮气,精神不专,尤忌身形不活,手脚不随。倘能平心静气,注目于神,轻摇之以松其肩,柔随之以活其身,徐行之以稳其步,待至肩松身活步稳,然后镇头领气以卫其力,力顺则气自通,气通则力自重,所学之法如是,练而习之,以期纯熟,则手眼步一致,心神气相通,自能臻自然而然之妙境也。
“太极拳之初习者,以自然柔活为主,惟其慢始能匀,惟其柔始能活。
“太极拳者,自然之道也。自然则气顺,气顺则力重,此理不可不知。切忌不可刻意导引,专注练气,犯此则不自然,不自然则非太极拳之道也。
“太极拳之动静作势,纯任自然,运化灵活,循环无端,要知其虚实开合,起落旋转,俱从圆形中来。而一圆之中,即有无穷之奥妙。
“太极拳之动作,本为无数圆形。圆者,最合乎自然之动作也。有手圆、身圆、足圆之分;亦有纵圆、横圆、平圆、斜圆之别。太极拳之动作,招招浑圆,故每势以转圆为主。学者,以有形之圆,练至无形之圆,则近乎于道也。
“太极拳之运动,圆之运动也。练拳者,练圆圆合一之道也。
“初学者,一招一式务必细心体会,身手步一致,手足到位,不可拖泥带水。一式练至精熟,始可再学下一式,不可贪多,以图浮表美观,而要于内在情理悟之于心,行之于体,是为至要。
“耍拳者,返先天之修炼也。似孩童戏玩,无拘无束,举手投足,纯任自然,久之则达天人合一之境。然初学者宜知,耍拳乃练之有成之习法,不可盲从。高手耍拳,随意举动,自成法度;初学者,根基不稳,难成大气候。
“太极拳之练习,尤须注意顶裆之劲,无使有失,否则必致上重下轻,身形不正,站立不稳,百病丛生。太极拳之关键技法,在于调裆。裆劲灵活,则力自顺。
“太极拳之推手,须明阴阳,晓虚实,以柔克刚,处处要顺。气要顺,手法要顺,身法要顺,步法要顺。上下相随,因人而动。务必舍己从人,粘中走,走中化,化中发。出手有尺寸,搭手要准确,着力轻灵,用力圆活,不用过分之力,如此始可变化无端,运用无穷也。
“太极拳之技击,务须随机应变,不可拘泥于死法。知己知彼,方可百战不殆。出手冷、脆、快、狠,招招不离要害。骨节要对,不对则无力;手把要灵,不灵则生变;发手要快,不快则迟误;打手要狠,不狠则不济;存心要精,不精则受愚。乘其不备,出其不意;先下手者为强,后下手者遭殃。未曾出手,一气当先;既入其手,灵动为妙。出手于无形,打人于无意。打下如迅雷,天塌山倒。打死不后退,两强相遇勇者胜。起手不留情,留情不出手。然又须知,与友切磋,与对敌不同,出手宜掌握分寸,点到即至为要。
“习太极拳者,应博采众家之长,补己之短,不可狂妄自大,故步自封,宜谦虚谨慎,以礼待人,以理服人。
“习太极拳者,不可恃技为非作歹,危害社会,否则必遭天谴,为世所不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