苗运武
我的恩师韩嗣煌先生,一生求学、育人,为海峡两岸的和平统一,为祖国的高等教育,为现代武术的推广与发展倾尽了全部心血,积劳成疾,于2000年3月30日23时20分平静的走完了他人生的最后路程。
恩师自幼丧父,生活艰辛,在凄苦的环境中养成坚韧性格。他天资聪颖,发愤读书。清华大学毕业后,一直从事高等教育事业,诲人不倦。文革后赴奥地利格拉兹大学作访问学者两年,回国后任北京水电学院研究生部导师、研究生部工程机械室副主任,桃李满天下。1985年后加入民革,先后任民革中央委员、民革北京市委秘书长,为海峡两岸的和平统一呕心沥血。
恩师自幼羸弱,为强健体魄,遂拜意拳宗师王芗斋老先生习练武术,恩师刻苦认真,勤奋好学,尽得真传。王老先生和师兄姚宗勋去世后,恩师成为意拳正传大师,近年应霍震寰先生(霍英东先生之子)邀请,曾先后多次赴香港讲学传艺。并著有《意拳》等学术著作,首次将意拳提高到理论高度,特别是运用力学原理解释武术真谛,为现代武术运动的发展开辟了先河。
恩师为人正直不阿,待人诚恳,博闻强记,多才多艺,从不自傲,视吾辈如己出。遴选人才重品德与悟性,教学严谨,特别注重科学,破除迷信,使习练者无不身心健康,以饱满的热情投入到工作与生活中去。
恩师讲学授艺提纲挈领,循序渐进,强调基础训练,站桩时不但讲究意念的把持,同时还须合理的间架搭配。所以意和力丢其一不为拳。意和力怎样的用心去把握住,怎么去统一,是个关键,也是比较难掌握的内容。他常用现实生活中的例子比喻或形容。同时以力学原理进一步解释,甚至用笔画出内力图分析,并且还让习练者结合实际感受意和力的关系问题,从而以较短的时间掌握这项内容。他的这一立体教学思想,使吾辈在意拳道路上能够长足的进步,为推动意拳的普及与提高作出不懈的努力。去年在徐州市的黄河公园内举办了首届意拳学习班,爱好者络绎不绝。现代武术在古彭徐州这样深入人心,恩师会含笑于九泉。
悼念之情难尽言表,谨作小诗一首记事:武功和武德,先贤两臂膀。尊长爱护幼,点滴积修养。实践出真知,科学指方向。坚韧英勇气,楷模令世仰。
恩师安息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