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建春 陈素莲 李冰如 吴惟一 屠士行
(杭州市第六人民医院,浙江310014)
摘要72例慢性乙肝随机分为治疗组、大剂量干扰素组和常规治疗组,治疗2月后,分别对症状、体征、肝功能、乙肝三系、HBV.DNA、肝纤维化指标及治疗前后肝组织活检进行观察对照,结果提示本法对慢性肝炎症状体征的改善、恢复肝功能、抗病毒、改善肝纤维化指标及肝组织病理有一定疗效,尤其对抗病毒、血清球蛋白及肝纤维化指标的改善与常规治疗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0.01),与大剂量干扰素组比较疗效相似(>0.05)。
主题词肝炎,乙型/中医药疗法纤维变性/中医药疗法纤维变性/穴位疗法干扰素α/投药和剂量
肝纤维化是慢性肝病、肝硬化的病理特征之一,这种病理改变贯穿于慢性肝病发展过程中。而病毒本身对肝组织的损害及机体通过免疫攻击而导致肝细胞的持续损害是形成肝纤维化的基本原因,干扰素是目前公认抗病毒药物,但由于其价格昂贵,临床上难以广泛应用。大量临床和实验资料表明,中医药在肝纤维化的防治中有着广阔的前景,但对病毒的抑制作用欠佳。故自1995年5月~1997年4月,笔者采用病理组织学和血清学方法,应用中药联合小剂量干扰素穴位注射治疗慢性乙型肝炎肝纤维化患者,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
本组72例均系住院患者,根据1995年全国传染病寄生虫病学术会议诊断标准,全部患者均诊断为慢性乙型肝炎。肝纤维化的诊断均经病理组织学或血清学检查,包括透明质酸(HA)、胶原Ⅳ(CL.Ⅳ)、血清Ⅲ型前胶原(PCⅢ)、层粘蛋白(LN)。全部病例随机分为3组:治疗组、干扰素组(简称对照1组)及常规治疗组(简称对照2组)。治疗组24例,其中男22例,女2例;年龄18~42岁,平均34岁;病程2~8年,平均5.6年。对照1组24例,均为男性;年龄23~46岁,平均37岁;病程3~9年,平均5.5年。对照2组24例,男20例,女4例;年龄20~45岁,平均33岁;病程1.5~7年,平均5.1年。各组平均年龄、病程、e抗原和HBV.DNA(乙肝病毒基因)检测阳性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
2治疗方法
治疗组:应用干扰素α.2b30万u穴位注射,隔天1次,取穴足三里或三阴交;口服中药。方剂组成:当归、丹参、黄芪、赤芍、桃仁、红花、柴胡、枳壳、甘草等,每天1剂煎服, 60 ml,每天2次。口服Vit.C、Vit.B.co,每天3次,每次2片。疗程2月。
对照1组:应用干扰素α.2b 300万u,每日1次,连续3天,肌注,以后隔天1次;常规护肝药物,Vit.C、Vit.B.co,服法同上。疗程2月。
对照2组:口服Vit.C、Vit.B.co,服法同上;护肝片4片,每天3次;澳泰乐冲剂2包,每天3次。疗程2月。
3疗效观察
3.1观察项目
治疗2月后观察:(1)症状和体征:包括乏力、纳差、腹胀、肝区疼痛、肝病面容、肝掌、蜘蛛痣等。(2)各组分别观察肝功能:乙肝三系、HBV.DNA及肝纤维化指标。(3)病理学检查:经病理诊断42例,治疗前后二次肝组织活检2例,观察治疗前后病理组织学上肝纤维化的改变情况。
统计方式:玹检验和χ2检验。
3.2结果
(1)症状、体征改善情况:治疗组服药2月后,乏力、纳差、肝区不适等症状及肝病面容、肝掌、青紫舌、肝脾大小质地等体征均有明显改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0.05)。
(2)对e抗原和HBV.DNA的观察:分别对e抗原、HBV.DNA的转阴率对照观察,并对e抗原和HBV.DNA双转阴率对照观察,结果见表1。
(3)对肝功能的影响:3组患者治疗结束后,观察ALT(丙氨酸氨基转移酶)、白蛋白、球蛋白变化,治疗组和对照组ALT复常率分别为20/24(83.3%)、15/24(62.5%)和17/24(70.8%),治疗组与对照1组、2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0.05);而对白蛋白、球蛋白观察,治疗组与对照1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0.05);与对照2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0.01)。见表2。
(4)血清纤维化指标观察:治疗结束后分别观察HA、CL.Ⅳ、LN、PCⅢ,治疗组与对照1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0.05);与对照2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0.01)。见表2。
(5)病理学检查:治疗组治疗前后肝活检1例,肝穿间隔42天,治疗后炎症活动度及纤维化程度分别降低1期;纤维间隔明显减少,扩大的汇管区缩小,肝小叶结构接近正常。干扰素组1例肝穿间隔90天,治疗后炎症活动度由G4转为G1,肝纤维化程度由S3转为S1。
4讨论
慢性肝炎由于病毒感染所引起的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应答,并激发自身免疫反应,如抗LSP介导ADCC反应,导致肝细胞损伤,胶原沉积。近年来,中医中药治疗肝纤维化取得一定的进展,但由于其抗病毒作用欠佳,故选择小剂量干扰素穴位注射,从而达到标本皆治的目的。国内外学者研究证明,在慢性肝炎患者血清中检测HA、LN、CL.Ⅳ、PCⅢ,能可靠地反映纤维化的程度和活动度,是目前观察抗纤维化药物疗效较为公认的血清学指标。
中药组方主要为当归、赤芍、丹参、桃仁、红花、黄芪、柴胡、枳壳、甘草等,具有活血化瘀、疏肝理气的作用。既往研究证明丹参、赤芍、柴胡等具有显著的抗肝纤维化、抗脂质过氧化物、抗慢性肝损伤等作用[1,3],但活血逐瘀过久过猛则易伤正。而黄芪作为一种传统扶正药物,具有补中益气、升阳固表等功效,现代药理研究黄芪可明显减少总胶原及Ⅰ、Ⅱ、Ⅴ型胶原在大鼠肝脏的病理性沉积,使胶原蛋白含量明显降低,并明显减轻受损肝细胞的变性、坏死,活跃巨噬细胞吞噬功能,且随疗程延长而增强[4]。干扰素具有调节免疫、抗病毒作用。足阳明胃经穴位足三里具有强壮作用,为保健要穴;足太阴脾经穴位三阴交为足三阴经交会穴,有健脾和胃、养肝益肾之功,针刺足三里、三阴交有提高NK细胞活性、诱生IL.2的作用[5,6],从而达到清除病毒目的。应用本法治疗慢性肝炎纤维化患者24例,与大剂量干扰素治疗24例和常规治疗组24例对照,观察了患者症状、体征的变化,肝功能的复常率、血清HA、CL.Ⅳ、LN、PCⅢ的变化和部分肝活检病理组织学的改变。结果显示治疗组对患者的症状和体征的改善、肝功能的恢复及血清纤维化指标的改善均有良好的促进作用,尤其对血清球蛋白和肝纤维化指标的改善与常规治疗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与大剂量干扰素组比较疗效相近,说明本方法有阻止慢性肝炎肝纤维化的进展及促进肝内增生的纤维组织降解的作用,费用低廉,值得进一步研究。
5参考文献
1马学惠,赵元昌,尹雷,等.丹参对肝纤维化重吸收的作用.中西医结合杂志,1988;8(3):161
2杨大国,王林杰,宋为云,等.重用赤芍治疗慢性肝炎纤维化前后肝穿组织学比较.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1994;14(4):207
3关冢永一.有关长期应用小柴胡汤对慢性丙型肝炎各种纤维化指标的研究.国外医学·中药分册,1996;18(5):23
4马红,王宝恩,陈翌阳,等.黄芪对免疫损伤性肝纤维化大鼠的治疗作用.中西医结合肝病杂志,1997;7(1):32
5陈良良,解光尧,江克文,等.针灸对肺癌患者的免疫调节作用.中国针灸,1997;(4):197
6章宇,杜娜,吴根诚,等.脑室内微量注射纳络酮及电针对鞘内吗啡引起免疫抑制的影响.针刺研究,1997;22(1,2):92
(收稿日期:1999.02.01,赵昕发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