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琴家首先是歌唱家

2000-06-13 21:12
音乐周报 2000年17期
关键词:钢琴家肖邦克里

“钢琴家首先应该是歌唱家”这句话是美国南加利福尼亚大学钢琴教育家诺曼·克里格在本月24日,上音金刚石琴公开课上强调的一句话。

听克里格上课是在他与上海广播交响乐团合作格里格钢琴协奏曲演出之后的第三天,三个多小时的钢琴课,“风趣、幽默、由浅入深、细致入微”来评价尤为妥当。

他从三个学生所演奏的穆索尔斯基的《展鉴会上的图画》、肖邦的《第三奏鸣曲》和勃拉姆斯的套曲《间奏曲》为例作讲解。

《展》中,他让学生想象钟声和循着悠远的如同西藏喇嘛吹奏乐的号声,慢慢地观赏一幅幅图画,他比喻那种声音应该是轻轻摇晃正要入眠的孩子,慈祥而亲近,对钢琴家来说这不一定是经历而是想象,这就是音乐的魅力所在。作曲家由于不是钢琴家,因此要求钢琴家凭借自身的文化素养加以诠释,完全照搬乐谱会弄巧成拙,《肖》曲他要求学生离开钢琴边演边唱,他告诉学生肖邦在学校学过戏剧,而且一生钟爱歌剧大师贝里尼,因而肖邦的乐曲洋溢着歌唱性,如果一个学生不会将肖邦的乐曲吟唱出来,而且是从内凡深处的吟唱,恐怕是演绎不好肖邦的作品的,他将这首乐曲比喻成右手是主人,左手是佣人,大姆指总是最偷懒的,手在演奏时如同吟唱《船歌》般,双后左右轻轻摇曳,把握好声音变化分寸,《勃》曲中,他说八分音符弹奏得要像飘渺的雾霭,不要太实在,但整个感觉要如同巨人般,勃拉姆斯的行板与莫扎特的行板有很大的不同,勃的稍慢但又很平稳,如同大提琴的吟诵,声音是朝上的,尤其是这首乐曲,作曲家创作时不是特意为音乐会而作的,恰恰是为自己写的,因而很自我,仿佛到了生命的晚期,颇为伤感,在用手腕弹奏时如同呼吸,形成孤线型,这一点如同绘画,画圆总是最难的,要多练弹孤线型的乐曲,在弹奏八分音符时要象管乐的声音……,克里格边讲、边练、边演,他告诉记者,中国的学生是很棒的,但由于琴的质量和对作品的理解又显得很遗憾,他相信随着中国的开放,新世纪的世界钢琴舞台上会有更多的中国钢琴家出现。

克里格教授如数家珍地说起王健,说起马友友,谭盾,说起中国很多很多作曲家、演奏家均与他是好友,他对中国的深厚感情缘于他80高龄的老母亲,作为犹太人的母亲,40年代曾居住在上海大连路、周家咀路长达九年,五十年后的今天,母亲带着儿子再次走访自己当姑娘时的居住地,“啊,一切都变了,找了很长时间,一切已成往事”,上海的变化太大了,这种变化令外国人仰慕,克里格教授笑着说:“我下辈子一定要做中国人。”问其原因何在,他回答道:“因为中国的菜太好吃了。”怪不得母亲俩用筷子的娴熟令我惊讶。

猜你喜欢
钢琴家肖邦克里
大银幕上的克里弗
勤奋学习的小肖邦
你今天真好看
最具有诗人气质的大钢琴家
你今天真好看
弹琴与补鞋
肖邦的魔法
要借你个肩膀吗?
钢琴家风范
小狗圆舞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