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念玖
1942年我在燕京大学读书期间,勤工俭学,到托儿所“打工”,开始和孩子们结下不解之缘。半个世纪过去了,我看着一代又一代的孩子出生、长大、结婚生子、为人父母,很想借此机会和今天的父母们聊一聊我多年从事幼教工作的一些感受、体会和心得。这里既有一个老教育工作者的理性思考,更多的是我作为一个母亲的亲身感受,希望对大家能有所启迪。
给孩子创造一个宽松、自然、和谐的家庭氛围
精神紧张是当今社会广泛流行的“文明病”,相当多的父母在养育孩子的过程中也同样处于紧张状态,存在着或多或少的担心和焦虑。这实在没有必要。父母们一心巴望孩子吃得好、长得胖,孩子一顿吃得不香,下一顿父母就要想方设法多塞一点,变着法儿地弄好吃的喂给孩子。这些味道鲜美的食物却使孩子的嘴巴愈吃愈刁。孩子和成人一样,胃口有大小,对食物的爱好有偏差,这都是正常的。实在没有食欲,饿他两顿也就好了。许多父母不仅希望自己孩子的发育指标能达标,而且最好能超标。体重轻一点,身高差一分,出牙晚半个月,开口慢几个月,举步迟几天,常常会让父母寝食不安,四处投医。
千万不要惶惶不安。实际上孩子发育有一定规律和范围标准,只要在范围之内,孩子也是会有很明显的个别差异的,早点、晚点都不是问题。本来不成问题的事,家长一紧张,反而成了问题。宽松自然的氛围对孩子的心理、情绪都有重要影响。孩子就怕大人太多的束缚,父母和家庭气氛紧张,还会让婴儿不安。宽松自然表现为父母对孩子不勉强,不强迫,和孩子说话温和亲切,多用暗示、商量、鼓励的口气,少用指令性的语言。
放手放心,鼓励独立
我认为,人的发展相当程度是先天素质自然成熟的过程。对于这种与生俱来的属于“内在目的的追求”,后天的环境和教育的作用主要是创造条件,促其发展。成人尤其不能以自己的意志强加于孩子。培育孩子好比园丁育苗,只能按照他们的自身特点加以培育。若将有生命的树苗,按人的要求用铁丝棍棒捆绑扭曲成盆景,尽管好看,可供展览和获利,但实为违反自然的一种摧残。教育孩子,绝不可如此。
今日父母的责任是什么?供吃供住供就学已不在话下,我以为尽责的好父母就是要给孩子创造机会,让他通过自己的实践,主动探索,认识环境,发展能力。在以往的传统观念中,教育简单地说就是一个“管”字。孩子从小在父母的“管护”下长大,在幼儿园、学校被教育、被管,成为一个听话、守规矩的“好孩子”。我们可以观察一下周围的有些孩子:听话,像个小大人;模仿力强,创造性差;胆子较小,适应能力、动手能力差,至于克服困难的毅力和不怕失败的勇气则更不多见。
难怪有人称我们的教育为“哺喂式教育”。孩子从出生到中学,近二十年一直处于被大人“抱着走”“牵着走”“赶着走”的状态。现在的孩子,物质条件虽好,精神却不快乐,因为他不能做自己喜欢做的事,不能尝试;没有失败,也就得不到克服困难的欣喜和快乐。
所以,父母要放手,从婴儿期起,给他们机会自己玩,让他们摆弄、拉扯、触摸玩具,获得乐趣。可以这么讲,受成人的干涉少,孩子的创造力就会强一些,而且放手本身对孩子也是一种尊重。
不要指望孩子成为天才
有些家长非常注重智力投资,让孩子学外语、练乐器,绘图画等等。他们一心要培养孩子成为佼佼者,出人头地。
孩子是有潜力的,但孩子也有先天差异,兴趣是学习的动力。父母要善于观察、理解自己孩子的素质特点,因势利导,扬其所长避其所短,才能事半功倍,否则就是拔苗助长,有害无益。以自己的愿望、理想强加于孩子,是对孩子的不尊重。
我读过一份有关少年大学生的分析报告,很有启发。不少少年大学生,主要是记忆力和理解力超常。他们可以考出好的成绩,但实践经验不足,科研和动手能力欠缺。而且由于孤芳自赏,自命不凡,他们心理承受力差,成绩一滑坡,就会失去信心。有人说得好,少年大学生是“大学的智力、中学的性格、小学的脾气”。连不少少年大学生也认为自己只是一部学习机器。我们做父母的对此要有清醒的认识。
我个人认为,对3岁以前的孩子不宜提倡进行竞争性强的活动,这不利于他们的心理和性格的发展。
目光放远,面对未来
今天的孩子,今后要面对未来高度文明、竞争激烈的社会,真正能够与他人竞争的并非学历,也不是专业知识,而是个人的教养气质与创造开拓能力。
一个高度文明的社会,对人的仪表、举止、言谈、动作方面都有一定的要求。礼貌不仅是个人内涵心灵的体现,更是一种润滑剂,它可以避免冲突,缓解矛盾。在西方社会,讲究礼貌、遵守公德已成为一个人的行为准则和习惯,一种社会风气,这也值得我们“接轨”。文明礼貌的基础,是对人的尊重。一个人有没有教养,有没有高贵的品质,是文明还是愚昧,在第一次接触时就会给人留下难忘的印象。“先入为主”可能不一定准确,但它对人与人之间的交往起了极其重要的作用。2-3岁是培养礼貌的年龄,父母不可忽视。从小懂文明、讲礼貌,长大后待人接物大方、得体,懂得自尊,也懂得尊重他人,这种习惯将使孩子获益终身。
一个有教养的人自尊、自信、自爱,不骄不躁,自制力强,容易与人共事,能适应不同环境。对事对人都认真负责,可以信赖,可以委托重任,这是事业有成的关键。对于孩子从小就要培养“责任心”,这才是将来有所作为的根本。培养责任心很简单,就是“给他自由和责任”,两岁可以自己收拾玩具,大些的孩子则对自己作的选择和行为负责,错了自己纠正,父母不必苛责,也无需代替解决。常见一些父母,当孩子做错事的时候,怒气冲冲,责骂不断,却自己动手收拾残局。这样做,孩子不但得不到教育和教训,反而自尊心受到伤害,对父母心存怨恨。所以,自由一定要伴随责任,这对孩子、对成年人都一样。
但愿每个孩子都有一个快乐幸福的童年。
(作者系著名儿童保健和早期教育专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