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孩子远离危险

2000-06-13 23:20朱京传贾晓斌
为了孩子(孕0~3岁) 2000年12期
关键词:犯罪分子陌生人爸爸妈妈

朱京传 贾晓斌

1998年,在马来西亚发生过这样一个真实的故事:一天下午放学后,九岁的谭亢像往常一样,站在校门口等着爸爸妈妈来接他回家。正在他左等右等不见爸爸妈妈来的时候,一对陌生中年男女来到小谭亢身边,和颜悦色地对小谭亢说:“我们是你爸爸公司的同事,你爸爸现在正忙着一件重要事情,他让我们来接你回家。”由于平时爸爸妈妈经常教育孩子不要随便跟陌生人走,因此,一听这对陌生人如此对他说,小谭亢立即警觉起来,便转身朝学校的体育馆里面跑。他知道,这个时候学校的体育馆里还有许多老师和高年级的学生。那对中年男女一看小谭亢如此沉着和机警,没敢再追,很快溜走了。

儿童问题研究专家认为,在日常生活中,通过一些有针对性的角色游戏活动和正面教育,从小培养孩子的辨别能力和防卫意识是非常必要的。

一、从身边最简单的问题入手,教会孩子一些基本的自我保护知识和应变技巧。

通常,以下知识是家长应尽早让孩子知道并牢记的:

●孩子的全名、爸爸妈妈的全名、家庭住址、家庭电话号码以及爸爸、妈妈所在单位的电话号码。

●学会拨打各种紧急电话,如匪警电话、火警或其它紧急求助电话。

●遇到突发事件时,首先要考虑,到何处求助?向何人求助?专家们建议,通常情况下,应告诉孩子以下几个地方是比较安全的:熟识的朋友家、邻居家、繁华的商店、学校或警察局等等。此外,如果是已上学的孩子,家长还应结合孩子去学校上学的实际路线,明确告诉孩子在不同的地段,遇到紧急情况时该如何应对。

二、教育孩子学会拒绝。

家长应明确地告诉孩子:在与大人相处的时候,如果大人的所作所为使他感到不舒服,他对大人说“不”是完全可以的,而且,他这么做并不有悖于一个“好孩子”的形象。家长还应教育孩子,在街上或路途中,如果一个陌生人走上前来与他搭话,应及时而明确地告诉周围的同伴:“这个人我不认识!”等等。尤其重要的是,应经常教育孩子不要随便接受别人的东西,尤其是陌生人的东西。对于同伴好友或曾经认识的大人所给的东西,即便是盛情难却接受了,也应尽可能告知家长或由家长帮助处理。

三、教育孩子尽可能避免独行独处,做路途中的机灵孩子。

家长平时应注意培养孩子合群,教育孩子在室外活动时尽可能与同学或小伙伴们在一起。在上学、放学或去同学家的路上,一个人走的时候应注意避开黑暗或偏僻的场所,走平时一贯走的路线,不要随便改走自己不熟悉的路线。如果感觉到在路上有辆汽车好像在跟踪自己,而自己又不能判断那是真还是假时,要镇静和学会观察。遇到这种情况,通常只要掉头往回走上一段路,就能作出判断。一般而言,如果坏人在作案前发觉自己的图谋已被识破,便不会再铤而走险。

如果在路上碰到有人问路,一般情况下不要过于热心,更不能轻易去给陌生人引路。在与陌生人答话的过程中,不要与陌生人挨得太近,要注意与他保持2-3米的直线距离,以防不测。要教育孩子在独行的过程中,保持一种对周围环境的警觉和心理上的自信,不要只顾低头走路或闷闷不乐。对于经验老到的犯罪分子来说,情绪悲哀、心神不定、离家出走的孩子往往是他们的首选“猎物”。

四、教育孩子在生活中养成请示汇报的习惯。

请示汇报之类的制度性约束有助于孩子安全意识的早日养成。从安全的角度考虑,请示汇报是一种十分必要和有效的措施,有责任心的家长不应该放弃这一行之有效的方法。现实生活中常有这样的情况,孩子和一群同伴在屋外疯玩,一会儿,几个孩子自然而然地离开家门口,进了另一个孩子家,一直站在阳台上观望的家长一看到这种情景如释重负,进屋一门心思去忙自己的活了。在这里,显然出现了这样一个的问题:孩子缺乏起码的请示汇报意识,做父母的却无动于衷。理智的父母这时不该进屋忙自己的活,而应立即叫回孩子,告诉他正确的程序为:先跟父母说一声,征得父母同意,再进邻居家。

五、教育孩子灵活应变,懂得用最简单的方法应对紧急情况。

犯罪分子把黑手伸向孩子,其最终目的大多数是为了钱财。因此,为了尽可能减少犯罪分子对孩子的注意,家长平时应教育孩子生活俭朴、不炫耀家庭及自我,尽量不给孩子佩戴名贵的手表和饰品。要告诉孩子生命无价,一旦遇到犯罪分子劫持自己索要钱财,要灵活应变,情况紧急时要主动放弃钱财,确保生命安全,尽可能用最简单的办法使自己尽快脱身。家长外出必须把孩子一个人留在家时,要教育孩子在此期间不要随便开门迎客或外出,不要在电话中随便说出父母不在家的真实情况,发现周围出现异常时,要及时给父母或邻居打电话等等。

总之,为确保孩子在生活中远离危险,家长要从身边的小事做起。

(编译自美国《读者文摘》)

猜你喜欢
犯罪分子陌生人爸爸妈妈
面对爸爸妈妈的期待
我想让爸爸妈妈吵架
与谁接头?
我和爸爸妈妈比童年
关于流窜犯罪案件的分析及侦查措施的运用
我的爸爸妈妈
论DNA技术在森林刑事案件中的应用
谨防陌生人
谨防陌生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