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苏联武器专家哪里去了?

2000-06-13 21:27洛文
坦克装甲车辆 2000年6期
关键词:科研人员弹道导弹坦克

洛文

苏联解体后,大量苏制武器装备扩散到世界各地,引起人们的极大不安。然而,大量研制武器的“苏联专家”,他们的情况却至今鲜为人知。

武器专家知多少

前苏联在冷战时期为与美国争霸世界,建立了规模空前的武器装备研究体系,制造了数以万计的主战坦克、步兵战车、自行火炮和弹道导弹。苏联解体后,许多武器流落世界各地,苏制坦克、装甲车辆、“萨姆”导弹随处可见,引起一些西方国家的不安。然而,研究制造这些武器的兵工厂和科研人员,他们近况如何却很少有人知道。据美国官方估计,且不算坦克、火炮等常规武器,单是弹道导弹和热核武器的苏联研制专家就有6万人。其中,从事核科学和核武器研究的约3万人,各种导弹设计人员2万人,研究生物武器的约7000人,化学武器的3000人。据美国一家非政府研究机构日前发表的一份报告称,前苏联在研究制造生物武器的高峰时期最多使用过7万名科学家和技术人员。其中5个军工厂约1.5万人,另有4万余人分布在全国各地50个民间科研单位和生物制品厂。

多少专家流离失所

前苏联解体后,俄罗斯经济陷入困境,国防预算大幅度消减,研究新式坦克的项目进展缓慢,有的兵工厂开工率不足50%。研制武器装备的工程技术人员无所事事。他们迫于生计四处寻找出路,解决个人生活问题。最初主管当局仍禁止科研人员擅自外出谋生,以保国防安全。以后迫于无奈,逐渐放松了某些限制。在科研和生产单位不断萎缩的情况下,科研人员陆续外出。主要从事核物理研究的全俄实验物理科学研究院(相当于著名的美国拉斯阿尔姆斯实验室),1991年~1996年流失500人;从事病毒和生物战剂研究的维克多科学中心,1991年以来失去2000人;制造SS—18洲际弹道导弹的乌克兰南方机械制造厂,几年内先后有5000人外出自谋职业。莫斯科1家制造导弹制导系统的精密仪器厂,仅1992年~1993年就失去1800人。美国传媒称,1992年10月,在1架飞往朝鲜的客机上,有36名从事弹道导弹研究的科学家、工程师被截住,他们至今下落不明。

异国他乡谋求生计

流失的武器专家有的是短期出国谋求生计,有的则长期移居异国他乡。他们的去向主要是西欧和美国,有的也到伊朗、伊拉克、朝鲜等第三世界国家。不少国家想方设法寻找、招募这些专家为他们效力。他们先是通过调查找到某研究所或公司进行秘密磋商,条件成熟时利用合法途径引到国外。也有的直接与个人接触,邀请参观贸易展览或国际学术交流,提供往返机票和食宿经费。他们在学术交流会上发表演讲,主持单位付给高额报酬。事后仔细研究一下学术报告内容,常与武器研究有关。有的公司则许以高薪和优厚生活待遇,公开聘请“苏联专家”帮助工作。

然而,美国对此十分恼火。他们宣称“苏联专家”为伊朗、伊拉克等“无赖”国家工作,帮助发展弹道导弹和热核武器,将给美国“带来严重威胁”。尽管有些核生化武器的研究已是公开的秘密,甚至从专利上可以查到,但要真正制造成实用型武器仍有不少难点有待解决。如在关键性问题上获得指点,可明显加快研制进程。印度虽在导弹和核武器领域取得进展,但是新式坦克和自行火炮的研究仍有不少困难,急于获取这方面的先进技术。

采取措施加强国防

俄罗斯近年来处境不利。北约东扩,南联盟遭轰炸,车臣战乱,使俄深感加强国防实力的重要。最近“白杨”—М导弹已正式部署,年内还将部署С—400远程防空/反导导弹。俄军副参谋长马尼洛夫大将声称,如在今后受到武力威胁,将首先动用核武器回击。俄罗斯欲研究制造新式武器,肯定需要大量的武器设计专家和工程技术人员。至于多余的军事科研人员,则要逐步转到民用产品的研究制造单位,为企业提高效率和经济效益作贡献。年高体弱的则安排退职退休。

一些西方国家则以“国际合作”、“和平利用原子能”的名义,与俄开展合作项目。美国、日本、韩国已在莫斯科设立国际科学技术中心,投资2.3亿美元与近300家研究所、实验室合作,据称约有2.5万名科研人员“受益”。美国能源部的《防扩散计划》也称要帮助俄罗斯科学家“顺利转入民用企业”。然而,对美国的用心俄罗斯不能不提高警惕。一次,美国大使带美科学顾问试图进入某军事设施时,就曾遭到俄方婉言谢绝。

猜你喜欢
科研人员弹道导弹坦克
实现三代功能化轮烷树状分子合成
科学数据需共享科研围墙也要拆除
企业科研人员激励问题及对策研究
快来看,科学家都支持睡懒觉啦
超级坦克大乱斗
96B坦克的精彩瞬间
坦克新杀手
谈天说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