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江孜在西藏历史上的地位等6则

2000-06-13 22:56
中国西藏 2000年1期
关键词:藏区西藏科技

谈江孜在西藏历史上的地位

如今,年楚河畔高耸的宗山抗英遗址、独特的白居寺和遗存的贵族庄园,已成为江孜古城的历史见证。陈钢发表在《西藏民族学院学报》1999年第三期上的文章,论述了江孜在历史上重要的军事、政治、经济和文化地位。文章说江孜的形成,大约有六七百年的历史。古时,那里仅是一个僻静肥沃的乡村。法王白阔赞曾在宗山建宫居住。到萨迦时期,萨迦政权囊钦(内务长官)在宗山正式重建宫殿,称之为杰卡尔孜,简称“杰孜”,江孜地名始于这座宫殿名。这座城池建立数百年来,其作用主要表现在:1、江孜特殊的地理位置,决定了它边防要隘的重要地位。江孜,在前藏西南,后藏东北,面山背水,为前后藏交通重地,又是通往不丹、锡金的要道,是西藏内战或防御外侵的要隘。历史上1727年西藏内部卫藏战争和20世纪初英国侵略西藏战争,都是以江孜为要隘,进行对峙和抗击的。清朝中央和西藏地方政府也曾在此设重兵驻守,可见其在西藏军事战略史上的举足轻重的地位。2、江孜贵族是西藏地方政府政治势力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江孜位于年楚河肥沃的平原地带,因此这里集中了许多贵族,主要有噶锡、帕拉、噶雪、江乐金等家族,他们以江孜殷实的庄园财富作后盾而进入噶厦政府,担作主要角色。如噶锡家族的康济鼐,就曾总理西藏事务。从1728年到1959年,江孜贵族在噶厦中的席位数约30多个,成为西藏政府地方势力中的重要组成部分。3、江孜贸易的发展,推动了西藏贸易的繁荣。西藏贸易往来,拉萨是云集之所,而江孜位于萨迦、日喀则之东,亚东关口之北,是三地往拉萨的必经之地,许多佛教徒和商贾之人汇聚于此,形成江孜贸易市场。1904年以后,西藏地方政府开放了江孜商埠,江孜的贸易数量和规模逐渐扩大,贸易地位大为提高,有力地推动了西藏贸易的发展。4、江孜白居寺的建立,成为西藏佛教文化的一朵奇葩。由于江孜便利的交通和贸易的发展,佛教各派信徒云集,形成白居寺的独特之处,各教派和平共处于一寺。白居寺容纳了宁玛、萨迦、噶举和格鲁等教派,为西藏佛教的发展提供了肥沃的土壤。正由于江孜在军事、政治、经济和文化上的优势,江孜对西藏的发展起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民国时期藏区教育概述

民国时期,现代教育开始出现于藏区,并有一定程度的发展,而从藏区自身来讲,不论是西藏,还是周边各省藏区,都在积极寻求发展现代教育的途径。苏发祥发表在《民族教育研究》1999年第三期上的文章,对此作了专门研究。文章说,清末民初,由于全国范围内施行的新政,西藏和外部世界接触增加,加之民国政府相续颁发了一系列发展和扶持边疆少数民族教育的法令法规,现代教育在藏区生根、发芽,并有一定程度的发展。民国政府成立后,设国立蒙藏学校,为蒙藏地区培养人才。1929年6月,国民党第三届执行委员会第二次全体会议通过《关于蒙藏之决议案》对实施蒙藏教育作出决议。1931年又通过了《三民主义教育实施原则》,其中蒙藏教育为主要项目。1941年国民政府颁行《边地青年教育及人事行政实施纲领》,这个纲领将边疆民族教育分为初等教育、中等教育、高等教育、社会教育、补习教育和特种教育6类。对每类实施方法都作了明确规定。还设立了相应的教育行政机构和督导机构、劝学制度,在此形势下,藏区各类学校应运而生。就西藏地方而言,辛亥革命后,其主要学校是布达拉宫里的“孜罗扎”和大昭寺东侧由噶厦政府主管的“孜康罗扎”,主要为地方政府培养僧俗官员,仅开设一些简单的计算和公文程式课,更多的还是佛学知识,谈不上新的教育思想和教育方法。十三世达赖后来推行的新政中,发展西藏地方教育,培养科技人才被放到了重要的地位,但十三世达赖喇嘛的设想并未能付之实际,只办起了为数不多的几所藏文学校,但他的举措则有着积极意义。1916年曼孜康(医算学校)开办是西藏当时唯一一所医药历算专科学校。1938年国民政府在拉萨创办国立拉萨小学。同时为了加速西藏教育,还特别补助了大吉岭和噶伦堡的两所中华小学。1943年前后,英国人先后在拉萨和江孜开办了英语学校,1944年江孜又开办了军官学校,这3所学校学生多来自贵族家庭。由于这是帝国主义在西藏办的教育,遭到西藏僧俗民众的反对,拉萨英语学校只办了5个月就关闭了。而其他藏区的教育较西藏则要好些。1913年国民政府在西宁办蒙番小学,1920年该校增添师范甲种讲习科,1924年易名宁海蒙番师范学校。1922年国民政府在甘南改一所卓尼私塾为卓尼私立高等小学,1928年又改为卓尼公立小学。此外在岷县、宕昌(今舟曲县)、洛大(今迭总县)等藏族聚居地都办有初级小学。1927年拉卜楞寺藏民文化促进会办了一所藏民小学,接着又设立了中山小学、夏河县立小学、县立藏民汉语学校,这些学校在传播新思想、新文化和开通社会风气方面都起到了积极作用。兴办学堂也是清末赵尔丰在川边改土归流的主要内容,辛亥革命后,教育设施破坏殆尽。后来逐年恢复。1939年西康建省后,所属19县有小学校25所,省立中学18所,县立小学7所,短期小学100所。四川藏区、云南藏区初等教育都有了较大发展。国民时期藏区高等教育仅有国立边疆学校和国立康定师范学校。40年代末,国民政府要求一些大学创办边政系和边疆语文学系。

西藏传统寺院教育及其对现代教育的影响

西藏的传统寺院教育的内容远远超过宗教神学的范围,广泛涉及各个领域对传播藏族传统文化确实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许德存发表在《中国藏学》1999年第三期上的文章,通过研究传统寺院教育,从它的形成、制度、内容和方法去认识寺院教育的地位和功能,提示它的发展规律,从而把握西藏传统教育与现代教育的关系,以推进现行寺院教育和学校教育体制的改革,更好地为西藏社会经济服务。文章说,西藏的寺院教育是借助于翻译佛经和进行其他宗教活动而起的。桑耶寺的建成是寺院教育形成的重要标志,但只是雏形,规模不大,内容单调,方法单一。11世纪以后,随着各教派的形成,逐渐发展了以寺院为中心的寺院教育,各教派基本上规定了适合于本教派的学习内容和教学方法。每个教派都设立了闻思院和修行院,各教派各自为阵,处于发展阶段。15世纪,格鲁派在广泛吸收各派特点的同时,兼顾大小乘佛教思想,规定《现观庄严论》、《中观论》、《俱舍论》、《释量论》和《律经本论》为必修书,甘丹寺、哲蚌寺、色拉寺建全了五部大论的学习。学程严格、教材固定、学制严谨、机构齐备、组织健全、方法独特,从初级到高级有一套严格的考试制度和学位晋升制度。三大寺还开设了显宗学院、因明学院、密宗学院、时轮学院和医学院等等。当时的寺院不仅是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同时也是一个教育中心。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寺院教育渐渐形成了自己的教育体系,除了佛法教育外,还有语言文法、书法绘画、音乐舞蹈、天文历算、历史法律、伦理道德、文学艺术、工艺美术、医药医术等等,但是这些学科都被宗教神学烟雾所笼罩,无法实现其本来的面目和价值,从而得不到进一步的发展。寺庙教育也有消积和不适应社会发展的一面:1、传统寺庙教育是一个封闭的教育体系,没有选择性竞争性,始终绯徊在一个固定的模式中;2、只重人文教育,缺乏科技教育;3、是一种教条式的教育;4、这种教育的繁杂性和漫长性,扼杀了人性。受西藏寺院传统教育的影响,现行西藏教育存在不少问题:1、轻视科技教育,特别是高等院校在课程设置上,以人文科学为主,忽视实用性人才的培养;2、受传统教育的价值取向,缺乏对学生个性的培养;3、以僧为荣的价值观念是传统文化教育中根深蒂固的观念之一,这种影响不仅着家庭教育,也弥漫在学校教育中间;4、意识形态上的滞后和僵化,导致教育结构的不合理和学科的重复建设。因此发展西藏教育,要从传统的神佛思想中解放出来,抛弃狭隘的民族主义思想,立新观念。作为高等教育,要进一步推进管理体制改革,合理规划,统筹安排,更新教材内容,拓宽知识结构,建立科学、教研、市场紧密结合的机制,创造出一种符合西藏实际的现代教育和文化氛围,在提高办学效率的基础上,开展多渠道办学,走“外延式”和“内涵式”相结合的办学道路。

西藏传统文化与现代化

藏民族在走向现代化的过程中,要很好地解决传统文化与现代化的问题,于乃昌发表在《中国藏学》1999年第三期上的文章探讨了这个问题。文章说,西藏传统文化的形成和演变经历了吐蕃王朝建立以前的远古文化,吐蕃王朝时的奴隶制文化,吐蕃王朝崩溃到13世纪西藏政府归于元中央政府统一治下的过渡时期文化,封建农奴制文化。在这个历史过程中经历了两次大的转型,从原始文化向农奴制文化的转型,从奴隶制文化向封建农奴制文化的转型。从本世纪中叶开始,西藏文化进入了西藏历史上第三次转型期,这次转型,将会使西藏文化进入更加辉煌的时代。西藏传统文化的特点是,1、物质文化与精神文化的对立和统一,物质文化是指吐蕃时期的农业、畜牧业、渔业、冶炼业.铸造业等,而与其相对应的是自古形成的哲学思想、观念体系、意识形态、道德精神艺术创造等等。2、世俗文化与宗教文化的对立统一,宗教文化虽曾一度居于思想意识的统治地位,但西藏各族人民群众是西藏文化的主体,丰富而绵延积厚的世俗文化是西藏传统文化的主流。3、科技文化与神秘文化的对立统一。一些身居高位的神职人员不能否定他们科学和理性的一面,而许多宗教典籍也具有百科全书的性质。4、剥削者文化与大众文化的对立统一。5、多民族文化的融合统一。6、文化内外交流和统一。在现代化建设中西藏传统文化的地位、价值和作用,文章从五个方面进行了论述:1、正确认识西藏传统文化是西藏现代化建设的基础,也是绝不可忽视的区情;2、正确估价西藏传统文化,是维护祖国统一、社会安定、民族团结、目标一致地进行现代化建设的一种重要社会机制和一种重要力量源泉。3、正确区分传统文化的“精华”和“糟粕”,取其精华,弃其糟粕,让传统文化的优秀部分,在西藏现代化建设中发扬光大,为西藏现代化建设服务。4、在坚持对传统文化扬弃的同时,坚持改革和创新。5、坚持改革开放,反对文化保守主义,清除文化自满自足心理,把目光投向未来,投向世界,投向现代化。

藏族古代科技发展及宗教人员的作用

在西藏的科技发展只上,宗教与科学一直形如同水火,存在难以调和的矛盾。毛继祖发表在《青海民族学院学报》1999年第四期上的文章说,在藏族古代社会,由于历史发展的特殊性,其宗教与科技既相互对立,又相互联系。在文字还没有形成的远古,藏族的科技是口口相传,代代接替的,如藏医藏药、乳品加工、伐木烧炭、金银铜铁冶炼、耕种田地、兴修水利、凿木造犁、修造桥梁等等。随着社会的发展,藏族科技如医药、历算、寺庙建筑、木刻印刷、神像塑造、壁画绘制、手工工艺、藏毯编织等等得到很大发展。文章从藏区科技的发展得出结论,认为其政教盛衰与科技发展关系密切,政教兴则科技兴,政教衰则科技衰,其原因就在于宗教人员对在科技方面产生的作用。而宗教人员在科技方面所产生的作用主要表现在:1、宗教人员在翻译佛经的同时,将大量医药、历算、工巧等方面的著作译为藏文,对借鉴异族文化,发展本民族科技起到了积极作用。2、历史上藏文科技著作,都是由宗教高僧撰著而成。3、所有科技著作和佛经一样,是由寺庙的僧人刊刻印行并保存下来。从西藏科技发展史来看,一些高僧为西藏的科技发展作出了不可磨灭的功劳,应给予正确评价。如宇妥·云丹贡布、桑结嘉措、松巴堪钦·益西班觉等等。

猜你喜欢
藏区西藏科技
天上的西藏
科技助我来看云
神奇瑰丽的西藏
科技在线
科技在线
科技在线
徒步搭车到西藏 真正的说走就走!!!
甘孜藏族自治州派出所遭冲击 警察开枪自卫
冲击派出所扰乱藏区不得人心
本期导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