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乡土剧、金庸武侠剧独占台湾各大电视台黄金时段的今天,谁也没想到一出风格清新、拍摄手法唯美的反映30年代诗人徐志摩情爱故事的电视剧《人间四月天》,竟在收视率偏低的台湾公共电视台形成一股“志摩旋风”,引起观众的热烈回响,也使这部原先不被看好的文艺剧的编、导、演迅速走红。现在,这股热潮已吹回祖国大陆:上海、南京等地纷纷播出该剧,形成一个大家关注的焦点。
全台湾着了魔这部被形容为节奏缓慢、气氛沉闷的爱情剧能脱颖而出,真是跌破了所有台湾电视制作人的眼镜。当初“华视”、“中视”等大电视台,根本不敢买它的播映权;公共电视台真称得上独具慧眼。
“天哪!连悲伤都可以这么美!”“每次看时,都觉得自己置身在充满诗意与质感的场景中,久久不去。”网友们对徐志摩的爱情故事心醉不已,纷纷上网抒发自己的观后心得。而剧中充满文艺腔的对白,竟也成为时下台湾青年人的口头禅,“徽徽!许我一个未来吧!”“你的爱,正含着泪。”“好恨啊!这一层隔阂!”“你向一个没有半点自由的人要自由,对不起……我给不起。”把荧屏前的男男女女感动得不能自已。
这一段发生在“五·四”时期的爱情故事,在如今现实主义挂帅的爱情世界里,显得纯真无比,也让人看来格外有感觉。这股清流吸引了知识分子的目光,也成了校园、上班族讨论的焦点。书店里,《徐志摩全集》、《小脚与西服》及林徽音的著作都成了畅销书。就连尘封已久的传记文学,包括记载徐志摩与他生命中的三朵云彩(张幼仪,林徽音、陆小曼)的生平轶事,也在瞬间变成热门书籍。《人间四月天》在台湾播出还不到10集,1万张原声带CD就已告罄;该剧的录像带推出后,迅速畅销;VCD及笔记书的出笼,形成一股抢购热潮;内地的制作公司还打算推出会念诗的“志摩娃娃”……刹那间,似乎全台湾都沉浸在这位早已作古的大诗人所带来的爱情旋风中。《人》剧的受欢迎,也使得创台后声势一直处于低迷状态的台湾“公视”,一下子被高高拉抬起来。
一种文化现象《人间四月天》显然颇投台湾年轻学子的缘,而剧中怀旧的浪漫气氛,更是触动了许多人细微的温柔神经。剧中的文艺腔,像“自由”、“灵魂”、“爱情”等,一夕间成了大众话题,似乎谁若是不了解,就是“逊”毙了的落伍分子。
《人间四月天》形成一种文化现象,让学者们纷纷对此做出解读,认为是怀旧的爱情吸引了大家的目光;此外,徐志摩当时所处的“五·四”时代,正是由“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婚姻走向自由恋爱的开端。在那个新旧交替的时代中,徐志摩等人所呈现出来的大悲大喜,或许正是吸引观众之处。而一手创作出《人间四月天》的编剧王蕙玲,则认为最主要的是徐志摩对爱情的坚定信仰及为了爱即使犯错了还能理直气壮的勇气,感动了在疏离的人际网络里的每一个男女。
王蕙玲曾是台湾黄金时段“八点档”的主力写手。她的《京城四少》、《第一世家》还曾经夺得过金钟奖的最佳编剧。而写徐志摩的故事,对她来说则只是一个意外。那是几年前,她读书时偶然翻到徐志摩的事迹,引发了她的写作兴趣。移民加拿大后,她经常就着夕阳霞光读徐志摩的诗和散文,“读着读着,徐志摩就钻到了我的脑袋里”。
剧中人物充满诗情画意的对白,是这部戏的卖点之一。王蕙玲的才情和功力,也因为这些充满文学味道的对白而受到相当大的注意。
这部戏的成功,当然带红了演员。它既让一直苦思从偶像歌手转型的伊能静受到极大瞩目,又让新人黄磊和周迅迅速走红。
《人间四月天》的成功,也证明了走精致文学路线的连续剧,在台湾仍有市场,且潜力很大。
*((蔡宜玲黄星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