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小绅士小淑女

2000-06-11 21:21徐小雯
海外文摘 2000年12期
关键词:教导小孩子女

徐小雯

不想儿女变成野孩子,该怎么办?

3年前,5岁的杨峥参加抽奖活动中奖,可以选一份喜欢的礼物。他左挑右选,拿起一份礼物摸了摸就放下,再拿起另一份,看看似乎太小了,又放下。妈妈董佳端站在一旁,觉得很尴尬,便告诉儿子不可再挑,但他不听。

董佳端非常恼怒,喝令停止,儿子这才极不情愿地选了一份礼物拿走。

有一名幼稚园学生家境富裕,所住房子面积达200平方米,以香港的标准已算是巨宅,他却仍嫌太小,常常抱怨。老师开导他,他却讥讽地反问:“你懂什么,你住过大屋吗?”

老师没想到他会如此无礼,惊讶不已,立即纠正他。他回答说:“我在家里跟佣工说话也是这样子的。”

台湾信谊基金会托儿所所长郭琼莲分析孩子没礼貌的原因时说:“今天的家长过分以小孩为中心,孩子受宠过度,渐渐就自我中心起来,不懂得尊重别人。另外,小孩也易受传媒影响,喜欢模仿成人粗鲁的语言和行为。”

香港浸会大学儿童发展研究中心主任刘诚指出,如今社会资讯多元化,漫画、电视等传媒为了竞争,有时内容难免良莠不齐,“小孩辨别是非能力低,易受不正确信息影响。”

香港社会服务联会1999年6月一项调查发现,有半数以上被访家长认为管教子女颇困难,甚至极困难。为什么今天的孩子会难于管教?

台湾友缘基金会临床部主任林丽玲说,主要原因是亲子沟通欠佳,“孩子不懂得如何以得体的言语或行为来表达好奇或需要,于是往往出现不礼貌行为,其实他们并无恶意。父母应问清楚孩子想表达的是什么,帮助孩子选用恰当的言语与行为。”

想防止儿女变成野孩子,做家长的必须注意以下几点:

以身作则

孔咏茵任教的幼稚园里有个男生爱朝女生的裙子小便,老师屡次劝诫,他都不听从,还用粗言秽语骂老师。老师致电男生的母亲,想了解因由,那母亲的答复竟是:“这孩子只是学他爸爸,他爸爸老是用脏话骂他。”

香港小童群益会总干事梁魏懋贤说,婴儿出生后最早接触的人,对婴儿的成长通常影响最大,所以小孩在日常生活或待人接物上多会模仿父母。

梁魏懋贤说:“父母必须树立好榜样,给孩子适当指导,教他们分辨对错。父母做了错事,也必须向孩子道歉。”

香港教育学院幼儿教育学院院长陈钳笙指出,小孩多半崇拜、尊敬父母,并模仿父母的行为。但很多家长常在不知不觉中教了子女一些不良行为,例如在孩子面前争吵。她说:“父母必须特别小心自己日常的行为,以免误导子女。”

台湾信谊基金会的郭琼莲也有同感。她认为父母应以身作则,否则孩子难以信服。“譬如大人要求小孩见到人要道早安问好,他们自己却从不这样做,孩子便很难听话照做。”

多赞少骂

很多家长常用体罚来管教孩子。香港教育心理学家彭智华说,这种“以暴易暴”的方式有很多副作用。他举出一个案例:有个男孩在校内殴打同学,老师调查之后,发觉该男孩在家里常遭父母责打,打同学只是模仿父母而已。

彭智华说:“打骂孩子会令孩子失去自信,留下阴影。况且现在时代不同了,以前的孩子会忍受父母打骂,现在的孩子则动不动就说要离家出走,甚至投诉遭父母虐待。所以父母必须改变传统的管教方式,否则只会令亲子关系更恶劣。”

不少父母赞同这种观点。董佳端爱用称赞的方法鼓励儿子杨峥争取好表现,例如考试成绩好会有礼物、对人有礼貌会受赞赏等。董佳端忆述:“有一次乘电梯,门就要关上时,儿子看到有个女士推着婴儿车走过来,连忙按住开门钮,待她进了电梯才让门关上。事后我夸他懂事,他很开心。”

郭琼莲说,做父母的必须向孩子明确指出什么行为是正确的,并且要多些赞美鼓励,“孩子如果还小,标准不要订得太高,以免孩子做不到而生挫折感。”

陈钳笙说:“人天生喜欢受人称赞,受了称赞就情绪好,学习和吸收知识的能力都增强。小孩若曾遭父母打骂,都宁愿忘记这种不愉快的往事,所以父母一面打骂孩子一面说教是没有用的。”

她又说:“小孩做了错事没什么大不了;最重要的是让他们明白什么是对什么是错,为什么这样做是错,要怎样做才是对,他们以后便不会再犯同样错误。”

掌握时机

陈钳笙说,家长不必刻意安排某段时间向子女灌输做人处事的道理,但一旦有可利用的事例发生,便应把握机会对孩子晓以大义。家长也要顾及孩子的自尊和情绪,孩子如果情绪激动,便应先行安抚,事后再找机会教导。孩子情绪激动时是不会讲道理的。董佳端说,大人自己情绪欠佳的时候,往往很难控制自己,也不宜教导孩子,因为这时候他们自己也难以保持头脑清醒,遑论教导小孩谁对谁错了。

梁魏懋贤建议家长利用日常闲谈的机会教导孩子,比如吃晚饭的时候或假日在外玩耍的时候,这样做不但不会使孩子抗拒教导,更能增进亲子关系。她说,许多父母因工作忙碌,难以抽空与子女沟通,其实这些父母应明白“教育子女始终是首要的事情。”

制订规则

彭智华指出,自信和自律都对儿童性格的形成非常重要。“所谓自信,就是有信心地表达自己内心的感受。所谓自律,就是在生活细节上有所规范,而这需要自小训练。”家长应容许小孩自由表达意见,但同时也应给孩子制订一套生活常规,让孩子遵守并养成习惯。

陈钳笙说,有所幼稚园让老师与小孩一起制订一套日常规则,其后老师发现小孩都乐于遵守这套规则。她说:“道理很简单,小孩有份参与制订规则,自然认为自己有责任遵守并承担责任。”

家长不妨与小孩一起制订一套在家里遵守的规则。陈钳笙说,必须让小孩清楚为什么要有这些规则,以及不守规则会有何后果;规则的内容不可太繁复,必须容易记住。彭智华提醒家长,要关注小孩内心的感受,规则应制订得具有弹性,要让小朋友知道,虽然法贵必行,但也有例外的时候。

循序渐进

学者和专家都认为对小孩不可要求过高,教导须循序渐进。

彭智华曾在超级市场见过这样的情景:有位家长拿着糖果纸往收银处付款,原因是她的孩子不肯等待,要立刻吃掉糖果。彭智华说,遇上这种情况,家长应与子女谈判,例如说好下次要付了款才吃糖果,再下次要付款后过一会才吃;如此下去,慢慢推迟吃糖果的时间,直至孩子肯回到家才取出糖果来吃。

孩子如果不肯跟人打招呼,家长也可以用这一招:先是要求孩子对人点头微笑,然后试着要他跟人握手,慢慢再要他讲“阿姨早、叔叔好”。彭智华说:“开始时家长也许会尴尬,但很快就会有所改善。家长要有耐性,不要因为怕尴尬就纵容或喝骂子女。”

与校方合作

儿童入学前,父母对其行为影响至巨,入学之后,老师或同学对其行为也有重要的影响,因此家长必须与校方紧密合作。香港油麻地天主教小学校长张志鸿说:“学校和家长紧密合作,才能对抗社会不良风气。”该校有不少学生家长志愿参与校务,例如加入校董会,当义工。另外,家长必须学习如何关心子女,也须常与校方联络。张志鸿说:“这样双管齐下,才能收到最佳教育效果。”

谈到家长与学校合作,孔咏茵有过令人感慨的经验。她曾经跟一名学生家长说起该学生操行欠佳,岂料家长竟说:“教好孩子是学校的责任,孩子操行欠佳全是学校的过失。”

孔咏茵说,家长和学校必须相辅相成,如果家教不好,不管学校多么努力教导孩子,也是枉然,“如果家长有礼貌而且讲道理,他们的孩子多半是校内的乖学生,学业也往往出类拔萃。”

心思有别

我和九岁儿子小恩在游泳池享受假期,附近有两位漂亮女士在晒太阳,身上都只穿细带式比基尼泳装,非常引人注目。小恩一直凝视着她们,但偶尔也瞥我一眼。她们起身离开时,小恩盯得更紧。

然后小恩转过头来。我正担心他会问些令我尴尬的问题,怎料他悄悄地说:“爸爸,我可以拿走两位姊姊留下的糖果吗?”

某年夏天,我们在湖边度假,两岁的外甥马修突然失踪,吓坏了所有人。十几个亲戚立即出动,在树林和岸边搜索,终于发现马修在树林里玩耍,平安无恙,大家都松了口气。

“马修,你听着!”他的母亲厉声道,“从现在开始,无论你想去哪里,得先告诉我,知道吗?”

马修想了想,然后说:“好吧,我想去迪士尼乐园。”

[摘自美国《读者文摘》]

猜你喜欢
教导小孩子女
Tomb-sweeping Day
一粒米
云小孩(上)
懒小孩
正在上大学的成年子女是否属于离婚案件中“不能独立生活的子女”?
撒谎
绝对小孩
长幼有序
绝对小孩
教育子女陋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