权五民 编译
养育一个身心健康乖巧可爱的宝宝是所有父母的共同心愿。实现这一愿望当然受各方面条件的限制,但也和我们所做的努力分不开。让孩子健康成长是初为父母的首要愿望。孩子把所有的意愿都用哭声表达出来,所以对孩子的哭声和一些看似无关紧要的面部表情都要绞尽脑汁地去研究,尽早发现异常情况采取措施,这就是健康育儿的秘诀。
忠告:
新生儿几乎整天呈打瞌睡状,饿了醒,饱了睡地重复着。妈妈可在孩子饿了哭出声时喂奶,其他时间让孩子躺在床上就行了。不必制定喂奶时间表而硬性喂奶。
母乳还是最好的。为了用母乳哺养好孩子,妈妈的身心也必须健康。所以,月子里在家人的帮助下要尽量养好身体,保持心情愉快。
新生儿出生时平均体重约3000克,平均身高约50厘米左右。诚然,体重和身高是孩子发育良好的一个根据,但新生儿的身高和体重是有个体差异的,所以也不必拘泥于每次的数值上,重要的是看孩子是否在有规律地顺利地成长。
体 重
体重的生理性减轻。
新生儿体重的增减是了解身体发育好坏的一个重要尺度。但是不要只看现在的分量,而要注意观察体重的变化情况。
新生儿在出生后3~4天里体重有所减轻,这是由于在不能吃足够奶的情况下还要排泄大小便以及皮肤蒸发水分、 呼吸失去水分等原因造成的。这种体重减轻的情况到第3天达到顶点,以后逐渐恢复到出生时的体重,到了出生后7~10天左右,体重就和出生时差不多了。再往后就是一生中成长最快的时期,一般一天长40~50克,满月时体重比出生时重1000克左右。
特别注意:
如果体重减少期拖长,过了两周也回不到出生时的体重,或者满月时体重增加不足600克,这说明母乳不足或者喂母乳的方法不当、也许新生儿本身有问题。这时应找大夫咨询。
身 高
新生儿出生时平均身高约50厘米。
身高的增加没有体重的增加那么明显,但是孩子出生后第一年里平均能长25厘米左右,其中前三个月长得最快,大约能长10厘米左右。
但是,由于先天体质的差别,身高的个体差异也很大。所以没有必要盲目地拿平均值或别的孩子来比较自己孩子的大小,弄得一喜一悲的。
特别注意:
如果身高的增加比体重的增加明显缓慢的话,应考虑是否营养过剩,是否喂了浓度过高的奶粉或者过早地喂固体食物而使孩子肥胖。如果孩子食欲旺盛,不要硬性减量,应找大夫商谈。
胸 围 和 头 围
头特别大,刚出生时头围比胸围大0.5厘米,孩子越小,差异越大。 过了1~2个月后,头围和胸围大体相等,往后胸围比头围逐渐大起来。 另外,新生儿躯干的特征不像成人那样呈前后薄扁的椭圆形,而是像啤酒桶那样的圆形。
体 温
正常新生儿的体温比成年人高,可达到37.5℃,吃奶和啼哭后还会升高。 另外,由于新生儿皮下脂肪不发达以及体温调节功能不成熟等原因,体温还容易受外界温度的影响而导致高低变化,特别怕冷,所以必须注意保温。
特别注意:
如果37.5℃以上的体温持续居高不下时,或者35℃以下的体温持续不升时,要请医生检查。
但是,最近出现所谓“低体温儿”(平均体温36℃左右)增多的现象。因此,如果新生儿健康的话,对体温的变化也不要过分担心。
便 和 尿
新生儿刚出生时排出黑色的胎便,往后开始变成带有草绿色的黑褐色的过渡便,而后慢慢变成普通便。完全变成普通便的时间大约需要3周左右。
大便的次数一般是一日5~6回,也有一日大便10回左右的孩子,还有2~3日大便一次的孩子。
母乳喂养儿的便是金黄色稍有点酸味儿,人工喂养儿的便是浅黄色并有大人便一样的味儿。母乳喂养儿的便较细软,次数也多。
新生儿的尿是一日哩哩啦啦地能有10回以上,多汗的热天也会有4~6小时以上也不弄湿尿布的时候。
睡 眠
新生儿整天呈打瞌睡状,醒时睡时不太好识别,好像刚刚睁开眼睛,回头看又睡着了。但快到满月时,就能区分醒时睡时的状态了,饿了醒来吃奶,饱了又睡。
感 觉
视力和听力都很弱。
视觉:新生儿的眼睛不一定完全看不见东西,大概能以0.01的视力模模糊糊地看到20厘米以外的东西。
听觉:新生儿刚生下来时就能听到微弱的声音,以后听到大声能被惊吓,对有节奏的声音有稳定感。新生儿最关心的声音是人的说话声,尤其对妈妈的声音反应快。
触觉:新生儿的手一接触到东西就要抓,这种反应叫做“抓握反射”;洗浴时浸到热水里就会哭;凉手摸时就会蠕动等等。
味觉:新生儿的味觉相当发达,特别喜欢舔喝白糖水,相反,讨厌苦味儿,所以一吃药就皱巴着脸,或者拿舌头顶出来。
嗅觉:最发达的是嗅觉器官。妈妈把乳房靠近新生儿的脸,他一定会贴上来。
日 常 照 料
稳定和保温最为重要。
新生儿几乎整天睡觉,但对外界的刺激很敏感,因此要为小孩安排一个安定和保温的睡眠环境。
最好把小孩的睡床放在温暖安静和空气清新的朝阳房间里。要注意室温,最佳温度是20℃~25℃。 小孩一般是耐热怕凉,室温如果降到15℃以下时就应取暖,并且要小心地交换室内空气和保持干燥。小孩虽然比较耐热,但在取暖好的房间里不要穿太厚。夏天新生儿睡觉时要把手脚放出来,酷暑时也许需要放冷风,但绝对不能放大,且不要对着新生儿吹。多用空调不好。因为这样会影响新生儿体温调节功能的发展,要有一定的温差让孩子去适应。
虽然噪音对孩子不利,但也大可不必一家人蹑手蹑脚的,把家里搞得太安静,在这种环境里长大的孩子极容易对声音产生神经质。
预 防 感 染
由于新生儿抗菌力低,妈妈应养成喂奶前和摸小孩前用香皂洗手的习惯,爸爸也不要一进门就抱起孩子或亲吻孩子。客人最好不要接近未满月的孩子,因为这样容易带给小孩病菌。
由于新生儿新陈代谢旺盛,身体很容易被弄脏,所以每天至少应给孩子洗一次澡。注意不要使用大人的浴盆。
特别注意:
洗澡时间最好不要超过10分钟,免得小孩疲惫;小孩情绪不佳时,洗澡时要小心。注意他是否有哪些不适。
孩子的贴身衣服和寝具要勤洗勤换,内衣和铺盖要用吸水性好的棉布来做,每次洗浴后要更换内衣,被褥要经常晾晒。
要 注 意 哭 声
小孩的哭声是传递自己的欲望和要求的惟一手段,它表达各种意思:饿了、困了、病了、不高兴了等等。
有的新妈妈因不知孩子的哭因,急得和孩子一起哭。不要急,不久后妈妈就能有根据孩子的哭貌而圆满处理问题的智慧和办法。
新生儿大部分是饿的时间哭。妈妈过了一段时间后就能掌握喂奶的间隔时间。所以,妈妈一般都能判断新生儿是否是因为饿了而哭。
有的孩子因尿布湿了心情不好而哭。所以在孩子哭的时候先看一下尿布。 孩子还有受各种冲击而哭的时候,如被大声和强光刺激时,突然被抱起时,接触热水或凉手时等等,孩子都会吃惊地哭。
营 养 和 膳 食
无论如何母乳还是最佳的营养品。
近年来,随着母乳的功效被肯定,越来越多的妈妈想用母乳来养育孩子,但采用人工喂养孩子的妈妈还是很多,这是事实。
牛奶的营养成分在相当大的程度上已接近母乳,但是,母乳所具有的免疫性和小孩裹奶时母子之间的交流和深深的母爱是喂牛奶所无法比拟的。
真正没有奶水的妈妈是没有的,只有不会喂奶的妈妈,这样的说法不算过分。 即使是扁平乳头或者是凹陷乳头,都可以用母乳来哺喂孩子,关键是喂奶的方法要得当。
有的妈妈错误地认为,反正自己还要上班,靠人工喂养是迟早的事儿,还不如一开始就喂牛乳。
如果由于各种原因实在不能喂母乳,只在产假期喂一点也行。特别要记住的是,初乳是万万不可以扔掉的!
要有用母乳来哺育孩子的决心
第一周为训练期。
第一胎母乳不多是常有的事情,即便不见奶汁也要让孩子吮吸,在其刺激下就会慢慢地出奶的。乳母要沉住气,千万不能着急。
在1周或10天内不太出奶也无妨,小孩不会因此而衰弱。见产后不太出奶时不要轻易下“我的体质不爱出奶”的结论而去补充牛奶,否则,小孩的口味便会转移到能够痛快出奶的牛奶瓶嘴上,再也不愿去费劲儿吮吸妈妈的奶头了。小孩越不吮吸,妈妈的奶水越少,妈妈的奶水越少,孩子越不愿吃。这样的恶性循环最后导致妈妈的奶彻底不出了。
在努力喂母乳2~3周后仍不爱出奶时,才应确认自己是母乳不足的体质。
不 能 用 母 乳 喂 养 的 情 况
由于很重的妊娠反应,使肾功能衰弱或心脏出了毛病等,不能让母体负担过重时,只能打消母乳喂养的念头。
有结核病和成人T 细胞白血病(ATL)等传染性疾病或毒品、 酒精中毒的妈妈,因其乳汁被污染,也只好用人工营养来喂养。
除了梅毒以外,其他性病因母子一起被治疗,喂母乳也无妨。
奶头有伤或有乳腺炎时也可以喂奶,只是喂奶时会很痛。但是如果母亲得了带脓的乳腺炎,因其是葡萄球菌所致,所以就不能再给孩子喂奶了。
对没有力气吮吸的不足月儿和虚弱儿,或者因为疾病口唇不能吮吸的孩子,应改用吸管或奶瓶喂奶,最好将母乳挤出来喂。
喂 母 乳 的 方 法
避免母乳充足却喂不饱的现象,应注意如下几点:
1.只衔一点儿奶头不行,应让孩子含住整个奶头,使嘴的压力直接接触到乳晕处,乳晕是奶腺出口的集中处,只有在此用力,奶水才能出得好。
2.喂奶前乳房往往胀得很硬,先把乳房按摩一下并挤出一点儿奶,乳房变软后再让孩子大口地衔住奶头。这样做,连扁平奶头和凹陷奶头都能使孩子的嘴贴紧奶头。
3.大部分母亲喂奶时,往往用食指和中指将奶头夹住喂,这样对出奶不利。应该把手张开,从下往上把乳房托起来并握住整个乳房,拇指从上往下撸,其他手指在下面托着乳房。
4.掌握衔奶时机也很重要。一般在孩子贴紧母亲并张开嘴时马上把乳头塞在嘴里,孩子就会吮得好。
5.喂奶姿势也很重要。是扁平或凹陷乳头的妈妈,可在喂奶时让孩子躺在垫子上,上身垫高成倾斜角30~45度,妈妈两手托起乳房从上往下地将乳头塞进孩子嘴里喂奶。不爱出奶的妈妈,还可以同时用两个拇指往下撸奶,奶汁出得会更多些。
总之,根据妈妈的状况,喂奶姿势也应有所不同。
喂 完 奶 之 后
喂完奶不要马上让孩子躺下,应等到孩子打了饱嗝排出吮奶时吸进的空气后再放下,否则孩子容易吐奶。
防止孩子吃奶后吐奶的一个好办法是,把孩子放在膝盖上,用托脖子的手使孩子身体上半身后倾,这样小孩的胃不受压力,食道与胃肠成直线,吸进的空气也容易排出。 用乳房轻摩小孩的胃附近,并用手抚摸后背,效果会更好。 这样做仍未打饱嗝的话,还可轻轻地摇动上身。
让尚未打饱嗝的孩子躺下时,要把上身垫高一些。
喂奶后剩下的母乳要全部挤出来,如果让奶水滞留在乳房里,就会影响以后的出奶量。
不要只喂一侧的乳房,要均匀地左右轮换着哺喂。这样可防止另一侧不出奶和乳房一大一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