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琴美
语言作为人类特有的现象,与人的心理发展密切相关。特别是儿童早期,语言发展是儿童认知、情感及社会性发展的一个重要窗口,不同的语言发展水平代表着儿童不同的心理发展阶段。儿童语言发展中的几个重要问题和现象可以很好地说明这一点。
儿童的语言发展是以其他心理发展为条件的。如年幼的儿童很喜欢成人重复同一个故事,是因为孩子认识事物的范围有限,熟悉的东西给他带来亲切感,在重复中,他每次都会有新的发现;儿童能够理解符号的功能时,他们开始从口头语言向书面语言转换,会对文字产生浓厚的兴趣;慢慢地,儿童的逻辑能力又进一步发展,能理解比喻、幽默、玩笑等,当儿童意识到语言对他人的内心世界、他人的情感产生作用时,他们开始理解或出现善意的谎言。亲子之间的依恋很可能是儿童语言发展的前提条件,孤独症的孩子往往不能形成依恋关系,故难于发展语言。
因此,从儿童的语言发展可以很好地了解其心理发展水平。如童言无忌的背后恰恰反映了儿童尚不具备相应的语用技能和语用知识,儿童因不懂得人际交往中的礼貌原则,故往往说出成人不敢说或不愿说的话,真可谓“实话实说” ,常常令人捧腹大笑或哭笑不得。例如,妈妈对孩子说:“你不能说人家太胖、很难看等,他们会不高兴的。”孩子却反问道:“那难道让我说假话?”有时,我们也会为孩子趣语背后的含义所震惊,孩子天真无忌的童言本身对我们也具有教育作用。如果我们认真倾听孩子讲话或两个孩子的对话,则会很吃惊地发现孩子的表达与我们多么不同。
儿童早期的语言发展与大脑发育密切相关。大量科学研究表明,7岁以前是儿童语言发展的敏感期,最迟不超过12岁,一旦错过了这一时期就很难发展和学习语言,学习外语也有一个最佳时期。著名神经外科医师怀尔德·彭菲尔德的开创性的研究表明,学习第二语言的理想时间在9岁之前。在大脑皮质单侧化之前,存在两个语言区,每半球一个。在最初的大约9年时间内,左半球是一个人母语储藏的地方,右半球是有可能吸收外国语言的。在大脑功能专门化之后,右半球如果没有被第二语言占用,薄弱的语言区就消失了。裂脑的研究表明,语言的发展主要是左半球的功能(而且在9岁以后,这半球是主管语言学习和表达惟一的大脑区域),而右半球包含了一个人对文化的体验和想像力。但也有人认为,儿童过早学习外语可能会影响思维深度。不过,儿童学习外语与学习母语的环境不同,因此,如何让儿童学习外语还是一个值得研究的问题。
右半球更多地与个人的、情绪的生活体验有关,而词语渐渐地和物体、情绪和体验结合起来。因此,与情绪和非语言体验相关的语言便包含了左右两半球之间的相互作用,如左半球功能之一的言语激活了做出脸部表情的右半球。于是,语言表达不仅与心理能力相结合,而且与个人生活体验相结合,使语言成为个人和群体生活的必要的组成部分。
大脑两半球功能的整合有助于儿童的创造性思维。年幼儿童的大脑功能尚未单侧化,它能以一个整体的形式发挥作用,将智力和情绪、自由和约束、幻想和现实结合起来,形成了混乱和秩序和谐相处的局面。随着大脑两半球功能的分化,大脑的工作效率和准确性大大提高,左半脑所负责的语言成为社会学习、逻辑推理和线性思维的工具,而统辖想像、情感和梦幻的另一大脑半球变得“无言无语”。大脑两半球创造性的和谐可能会被追求判断的速度而阻断,因为要交流的思想必须得到分析,然后贴上标签,而直觉的思想没被贴上标签,零碎的知识往往被忽视。理性的心灵开始占据主要的地位,“散漫的”心灵仍像孩子那样任性、不守规矩。但符合常规的答案得到了赞赏,因为它能帮助人们在大多数情况下有效地处理日常事务,但却在某种程度上抑制了学生的创造性和探索精神。
随着大脑的发育,儿童的语言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也不断发展,语言发展与认知、情感和社会性发展相互影响、相互促进。因此,在儿童早期创设良好的语言环境,例如,聆听孩子的话,让孩子充分表达自己的感受和需要,使儿童的语言尽可能贴近自己的感受(如我觉得、我想、我要),而不是远离自己的感受(如我应该、我必须);多进行亲子语言游戏,如猜字游戏等,不仅可以促进儿童的语言发展,而且可以促进儿童的身心全面健康的发展。孩子的语言能力和语言风格就是孩子心灵的镜子,或自由开放或压抑封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