钟捷
当你看了这张照片,也许心里会犯疑,照片的中央有一个长长的柄、圆圆“脑袋”的东西,看上去多么像个“蘑菇”,究竟为何物?其实,它是人们常常说起的大肠息肉,是被电子大肠镜放大了近十多倍的有蒂肠息肉。
说起肠息肉,大家可能并不陌生,但它可能是个极为敏感的字眼。当病人得知自己肠子里长了一个息肉,心里就会七上八下:肠壁上怎么会长出来这个“怪物”?它是不是癌肿?或有朝一日会不会转变为癌?怎样将它去除?
从广义上来讲,任何突出于肠腔内的隆起性病变都可称为息肉,但一般所指的息肉,仅仅是粘膜局限性隆起。应该说,息肉是一种良性病变,不是癌肿,不会危及生命。它可小至芝麻、绿豆,直径仅几毫米,也可大至核桃,直径有2~3厘米,数量从1个至数个不等;从形状上来说,有有蒂息肉、亚蒂息肉(图2)、广基息肉之分。
平时最多见的息肉是炎症性和腺瘤性两种。前者与大肠炎症反应有关,后者则由于结肠粘膜表面细胞更新的不平衡引起。炎症性息肉在炎症治愈后可自行消失,对腺瘤性息肉我们必须有所警惕,它一般不会自行消失,如果长久存在于肠腔内,则有恶变的可能。因此,检出息肉和确定其病变性质的最有效措施,是定期进行全结肠镜检查(图3)。
得了炎症性息肉,一般无须特殊处理,每隔1~2年作一次结肠镜随访即可。小的腺瘤性息肉,可通过肠镜下电凝方法直接切除(图4),较大的有蒂息肉(一般直径大于2厘米),可在肠镜下先用金属钛或尼龙线结扎其根部,然后用电凝切除,病人无须受开刀之苦。
大众医学2000年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