备一份肿瘤档案

2000-06-07 13:37许叔祥
大众医学 2000年4期
关键词:甲胎蛋白标志物原发性

许叔祥

记得10多年以前,我们为一个单位的职工进行肿瘤普查,发现一位才30岁出头的男同志甲胎蛋白(AFP)高达600微克/升以上,这可是原发性肝癌的指标啊!我们怀着十分震惊的心情把他请到医院作进一步检查,得知其结婚不久,孩子才1岁多,这更增加了我们惋惜的心情。但作了肝脏的全面检查,却未能发现异常。再查甲胎蛋白,比原来更高。后经多科专家会诊,最后医生确诊他患了单侧睾丸精原细胞癌,当即进行了手术。10多年过去了,我们一直在观察着他:孩子长大了,他的生活和家庭仍然美好如初。

人们一定会问,甲胎蛋白是检测原发性肝癌的,为什么最后被确诊为精原细胞癌?如今很多媒体报道了“一滴血,测癌症”的高新技术,是否意味着B超、CT、磁共振等技术已经过时?要回答这些问题,还得从肿瘤标志物说起。

“肿瘤标志物”即患肿瘤以后出现的特征性变化。就血液检查而言,就是测定特殊的物质,包括肿瘤分泌的抗原、激素和代谢产物。现在能测定的物质已有几十种,如原发性肝癌的AFP,消化道肿瘤的CEA等。自然,人们一定希望通过一次测定就能一一作出诊断——是不是癌?位置在哪里?而事实上,至今还不可能。因为,第一,肿瘤从无到有,由小到大,有一个渐变的过程,它分泌的特殊物质也必然从无到有,由少到多。第二,同一种肿瘤,可以分泌多种物质。第三,同一脏器的良性疾病,由于炎症、损伤或代偿增生,也会一过性地分泌同一种肿瘤标志物。第四,不同脏器的肿瘤也可以分泌同一种肿瘤标志物,如胰、胆、胃、肠、肺的肿瘤都可出现CEA的升高。

鉴于肿瘤标志物的以上特征,在初次检查时,我们建议作有关指标的联合检查,以提高阳性率,避免遗漏。如果发现某一两项阳性时,以后便只需测这几项。此外,要进行动态检查,不能寄希望于一次测定就能“一刀切”。凡良性的疾病,经治疗或自愈,标志物数值会很快恢复正常;相反,若是恶性肿瘤,必然不断上升。值得一提的是,血液肿瘤标志物的测定,在肿瘤定位诊断上只有相对的趋向,而不可能作绝对的判定,必须结合临床和形态检查才能明确定位。为此,我们可以理解上述病例中出现的情况了。至于上述“一滴血”之说,绝对夸大其词,不可相信。

肿瘤标志物测定和B超、X线、CT等检查,实际上是从两种不同的角度来寻找肿瘤,前者是物质,后者是形态(包括位置与大小)。从理论上讲,若有足够的灵敏度,物质的出现应早于形态的发现。一个能被影像学发现的肿块,最小是1立方厘米,约相当于109个细胞,实际生长可能要4~12年。但当形态、位置未确定之前,往往难于确诊,也无从手术。所以,又往往把血液肿瘤标志物的发现称为“假阳性”。实际上,有不少是早期肿瘤。我们建议对某些肿瘤标志物长期阳性,甚至不断增高的患者,进行严密观察和多学科检查,以便尽早作出定位诊断。原患肿瘤,经治疗好转而相关标志物再度升高者,不必等形态学发现第二个病灶,便应立即加以治疗,以利控制病情,延长患者的生命。

由上可见,血液肿瘤标志物的主要作用是病情随访,而不是诊断。阳性患者被称为“保护人群”,利用标志物可跟踪整个肿瘤病程,观察疗效,监测复发,是临床上不可或缺的手段。为此,我们强调肿瘤患者在治疗前必须测定相关的标志物,留下一份肿瘤档案,以供日后对照。

血液肿瘤标志物的作用

1.预后判断:患肿瘤或高度怀疑肿瘤者,标志物升高,其数值越高,预后越差,寿命越短。标志物阴性,不能排除肿瘤,有可能浓度太低暂未能测出,也可能分泌物质未能发现。

2.疗效观察:标志物阳性者,若手术切除完全,则肿瘤标志物必然恢复正常;如手术不彻底,肿瘤有残留者,肿瘤标志物会下降,但不恢复正常。用化疗或放疗者,治疗初期因肿瘤破坏,释放物增多,可见标志物短时间反跳,若治疗有效,以后就逐步下降;若经一两个月治疗,标志物仍不下降,医生会改变治疗方案。

3.复发、转移监测:经手术、化疗、放疗治疗好转,标志物恢复正常者,必须定时复查肿瘤标志物。若原已消失的成分再次出现,提示肿瘤复发或转移,这比临床症状早出现3~13个月,及时治疗,可延长生命。

4.良恶性鉴别:它只是相对的辅助指标,必须在排除各种良性疾病一过性升高的情况下,才能作出判断。

猜你喜欢
甲胎蛋白标志物原发性
甲胎蛋白升高,就一定得肝癌了吗
甲胎蛋白:您了解多少?
颅内原发性Rosai-Dorfman病1例影像学诊断
脓毒症早期诊断标志物的回顾及研究进展
你真的了解甲胎蛋白吗
冠状动脉疾病的生物学标志物
原发性甲状腺淋巴瘤1例报道
原发性肝癌脑转移一例
肿瘤标志物在消化系统肿瘤早期诊断中的应用
MR-proANP:一种新型心力衰竭诊断标志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