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百五十年前,1645年的一个清晨,闽浙交界的苍南关上,清军正强迫过往的明朝官民剃发结辫,否则格杀勿论。这时三匹骑马武士拔剑格斗,清兵如割草般倒地。一位武士以剑指清兵说道:我父亲是南明福建总兵郑芝龙,我们决不剃发!说罢将清兵的长辫削断,甩向半空。此人就是郑成功,原名郑森,正赶往福建探望母亲。
当时南明偏安一隅,明隆武帝对前途十分担忧,北有清军,又把台湾丢失给了荷兰人,所以一见郑森就赐他国姓爷,并赐名“成功”,任御营中军都督。但令郑成功吃惊的是,父亲郑芝龙却认为南明实力太弱,只能固守福建拓展海运,后又在清帝的诱降下,决定降清,并密令仙霞关守将李卫适时向清军开关放行。
隆武皇帝得到密报立即将郑芝龙监视起来,并加封郑成功招讨大将军,赴边关探查军情,郑成功轻装简从连夜出发。
皇帝的行动自然逃不过总兵郑芝龙的耳目,他对儿子郑成功的命运深感担忧,指令妻子翁氏新认的义女薛良抄近路追赶郑成功,密示他提防李卫,如遇不测可先杀李卫。
李卫已按计划当夜起兵降清,郑成功忽来,他便设下埋伏准备兵戎相见。薛良看见军队运动,立即弹奏“十面埋伏”报警。郑成功闻讯警觉,李卫图穷匕现,幸亏郑成功有父亲给他的水牛甲护胸及薛良抛出的短剑救了他一命,薛良却因此而受伤。
李卫被杀,郑芝龙也就随即起兵降清,郑成功、施琅、万礼等大将仍留在隆武帝身边抗击清军。福州城被清军攻破,郑成功母亲翁氏坚强不屈刺腹自尽,郑成功只得退守厦门二岛。
十几年后,郑成功抗清复明的希望更加渺茫。厦门每日都有大量台湾百姓逃奔而至,荷兰人在台湾施以重税苛刻。荷舰屡屡轰击厦门岛,封锁海上商道,郑成功决计收复台湾。
郑兰龙以前在台湾曾留下一个叫何斌的人,荷军在台湾的军事布署,以及当地的地理潮汛,他全清楚,因而攻打台湾必须找到何斌。薛良自告奋勇去台湾找何斌 。
薛良到了台湾,终于找到了何斌,但随即被扣为人质,何斌得以返回厦门。
1661年4月,郑成功率兵两万五千人,战船二百艘进攻台湾。由于何斌深知地理,凭借大潮带领郑军渡过鹿门岛浅海,郑军得以出其不意,天降神兵出现在赤嵌城的荷军面前。
荷军仓惶应战,并将薛良等二十几个台湾百姓押在城头作为人质,如郑军不撤,他们便残杀人质。何斌心地善良,他主动上前企图以身换出薛良。不想话未说完就被荷军打死城门下。薛良遥望郑成功最后一眼,毅然跳城而死。郑军万炮齐轰,将士们前仆后继杀出一条血路,终于攻下赤嵌城。八个月后,荷军台湾总督揆一签下投降书,交出台湾岛,台湾又回到了祖国的怀抱。
民族英雄郑成功历尽艰辛,终于收复台湾岛。第二年郑成功病逝台湾,时年三十九岁。
(责任编辑张凡)
福建电影制片厂
潇湘电影制片厂联合出品
编剧:张冀平
导演:吴子牛
摄影:伊·呼和乌拉
美术:林琦
主要演员:
郑成功……赵文卓饰
薛良……蒋勤勤饰
郑芝龙……杜志国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