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维国
孟州,河南的一个县级市。
桑坡,孟州的一个村庄。
一间屋子,10台电脑,“桑坡网苑” 是河南省第一个村庄网吧,也是全国第一个村庄网吧。
“在网上,我想飞!”桑坡人点击鼠标,接通世界。村子里,每6个人中就有1位网民,这个比例领先于繁华的都市。桑坡村正在经历一场崭新的革命,从外表到内核,从现实到理念。
一张52.6万美元的网上定单
孟州市区往东8公里,就是南庄镇桑坡村。这里是一个回族居住区,有皮毛加工的传统,早在郑和下西洋时代就有皮毛制品飘洋过海,素有“皮毛之乡”的美誉。村民们从我国的新疆、青海及澳大利亚、俄罗斯等地购进羊皮,加工生产地毯、沙发座垫等产品,远销美国、日本及欧洲国家。村里1026户人家全都从事皮毛加工,规模小的是家庭作坊,规模大的早已成立了公司。
1997年的因特网在城镇还刚刚起步。孟州市电信局看中了桑坡,决定以此为“点”,拉动全市的网络发展。电信局出钱,在互联网的知名站点上发布信息,并制作网页,大力宣传桑坡村的皮毛产业,同时举办上网免费培训班。
1998年6月,村民丁九第一个上了网,并聘请了计算机专业的大学生操作管理。本来,这是一枚重磅炸弹,但人们听到“炸弹”的巨响是在几个月之后。
引爆“炸弹”的是一张52.6万美元的订单。
1998年10月,奥地利的一家公司从网上看到了丁九的皮毛公司的站点,发来一张52.6万美元的订单。一笔价值400万元人民币的大宗生意,就这么送上了门?丁九不敢相信这是事实。然而生意很快顺利成交,52.6万美元一分不少地划进了他公司的帐户里。
整个桑坡沸腾了!网上奇迹震动了4800多人的村庄,人们奔走相问:什么是因特网?那个小小的机器里面,也能做生意?
这下乐坏了电信局。仅仅数月之后,桑坡村又有20多户上了网。
接着,“丁九式的炸弹”不断爆响,INTERNET带来滚滚财源。
25岁的买云涛 是统力皮业有限公司的老板。过去,他跟着父亲走南闯北,拉关系,跑业务,沿袭的是传统的商业操作模式。因特网实在是个妙不可言的东西,如今坐在家中就能和全世界做生意,一笔又一笔业务主动送上门来,网络已经给他带来1000多万元的订单。每天早晨上班,买云涛的第一件事就是打开电脑,收发电子邮件,查看各类信息。通过因特网,他还和澳大利亚的新岛公司达成了合作,由新岛公司投资10万美元和进口设备,成立了一家合资公司。现在,买云涛常常用装了摄像头的电脑上网,通过网络会议电话与新岛公司互通信息。“以前我总是想到大城市发展,现在不这样想!”买云涛笑对记者说:“有了互联网,家和世界一样大!”
1999年4月,俊仁皮毛有限公司的老板丁仁师到香港参加一个订货会。会议结束后,人还在香港,公司就已收到来自多个国家的电子邮件,有想了解产品情况的,有要求订货的。原来,他在订货会上散发了印有公司网址和电子信箱的名片。
一位苦学英文的青年
桑坡村渴求上网的人越来越多,但由于条件所限,很多家庭暂还没有买电脑。1999年3月,孟州市电信局在桑坡村办起了河南省第一个村庄网吧——桑坡网苑。
虽然只是10台电脑挤在一间不大的屋子里,但意义非同寻常。电信部门的人士介绍说,桑坡网苑不仅是河南的“第一个”,也是全国第一个村庄网吧。
网吧很快吸引了村里的年轻人,教室每天座无虚席。22岁的丁玉峰就是在这里被因特网撞了一下腰,生活从此发生了转折。
有一天,丁玉峰在父亲公司的电子信箱里发现一封英文邮件,翻了半天辞典,他仍然没有弄懂是什么意思,不得不专程赶往市里请人帮助翻译。
这是一位台湾客商发来的求购皮毛制品的邮件。翻译帮丁玉峰立即回复。但为时已晚,那位台湾客商刚刚同别人签了合同,丁家的公司痛失一笔数十万元的大生意。
这次经历震动了丁玉峰,并改变了他的生活。他向父亲请了长假,到市里租了一间房子,专门聘请了一位教师教他学习英文。他把自己封闭在简陋的民房里,清灯苦读,英语水平提高很快。
丁玉峰成了村里最大的焦点,同龄人向他投来钦佩的目光,很多青年加入了学习英语的队伍。21岁的马勇强也是初中毕业,不久前也拿起了已经丢下的英语课本。他说,桑坡人的生意做到了很多国家,网上经常收到英文邮件,不懂英文怎么能行?
一场从外表到内核的革命
2000年5月,笔者来到桑坡采访。在白龙皮毛厂,50岁的丁存正满面春风,正与来自澳大利亚的陈仁清先生侃侃而谈。丁存正指了指办公桌上的电脑,又笑指陈仁清:“我们就是在网上认识的。”
二人合作十分愉快,已经做成了多笔生意。
“网上找到两笔生意,就够俺吃喝1年了。”丁存正停了停,话峰一转,“不过,对桑坡人来说,最大的收获不是赚了几个钱,是(因特网的)影响不得了,人的思想变了,观念变了!”
丁存正的二儿子名叫丁玉峰,就是那个苦学英文的年轻人。
“思想变了,观念变了”,丁存正的这句话,提示了桑坡村正在经历的一场革命。
由于桑坡比较富裕,很多村民过去并不重视教育,子女上完初中甚至初中还未毕业,就跟随父辈闯天下。
互联网悄无声息地改变了一切。从丁玉峰开始,村里越来越多的青年加入了“再学习”的行列,“补课”、“充电”成了他们的口头禅。据介绍,村里至少有2/3的青年正在补习英文。几位年轻人对记者说,过去我们看重的是传统的商业实践和商业经验,重复的是父辈的经营模式的操作程序;现在,我们认识到社会已进入“知识经济”时代,一个初中毕业生,如果不学习,不进步,就会成为新世纪的文盲。
桑坡网苑位于村子的中心,一间20多平方米的房子里挤着10台电脑。年轻的网民们手里拿着《计算机世界》,出口都是“数字时代”、“新浪、搜狐”,一种强烈的时代气息扑面而来。据估算,村里每6人中至少有1位网民。“桑坡村在使用因特网方面走在了前列。”这话,是1999年吴基传部长在郑州召开的全国信息工作会议上讲的。
“在网上,我想飞!”一位长发女孩儿坐在桑坡网苑里,纤纤玉指轻点鼠标,接通世界:“因特网是当今最大的神话!”
(孙晓红摘自《生活与创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