谷长春
在中华民族沉浸在澳门回归的喜庆日子里,时间老人敲响了百年交替、千年交替的洪钟,这钟声激荡着世界每个角落。
当今世界,经济一体化潮流汹涌,诸多领域的“知识爆炸”令人眼花缭乱,“人权高于主权”的霸权主义制造一个接一个的事端,环境灾难、贫困人口、黄赌毒暴等社会问题丛生……在一派斑驳陆离的景象中,人类社会被巨大的惯性裹挟着步履匆匆地跨入2000年的门槛。
自刚能望见二十世纪的门楣的时候起,人们就以不同的思维方式和政治观点回顾过去展望未来,从西方到东方都在议论,在新的世纪里人类将是怎样一种存在、应该是怎样一种存在?
从最早在《展望二十一世纪——汤因比与池田大作对话录》(中译本见于1985年)到较近的《失去控制——二十一世纪的全球混乱》(布热津斯基),都对已往的世纪进行总结对新世纪作了前瞻性预言。尽管见仁见智,毕竟有些共同的认识。回顾与反思相伴。二十世纪人类创造了任何世纪无与伦比的文明成果,给人以兴奋、惊喜与享受;然而又充满了艰辛、哀伤和苦难,世人普遍憎恶本世纪前半叶发生的残酷的战争,悔悟本世纪中叶以来对环境的粗暴破坏,感叹本世纪末人文精神的失落。展望与预测相伴,新的世纪被预言为知识经济时代,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将带动人类社会发生日新月异的变革,进入更现代的“美妙的境界”;然而,自然资源的有限性和生态系统的脆弱性带来生存危机,“后现代”的价值观念和行为方式将出现“精神荒漠”,和平与发展两大课题一个也没有解决,建立世界经济政治新秩序的斗争将十分激烈。
当新千年报晓洪钟的巨响震荡世界的此时此刻,中国人民高举邓小平理论的伟大旗帜,以高昂的热情,冷静的思考,坚定的决心,稳健的步伐,为迎接新世纪的激烈竞争,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正在和着钟声的节拍把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全面推向前进。
中国的学人,针对世纪之交国际国内的热点问题在进行着紧张的理性思考,一本本研讨怎样跨越世纪之门的著作不断摆上书店的新书架。我们处在什么历史方位?史学界有“三个百年”的说法,即,自1840年上溯为百年沦落,而后是百年救亡,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开始了百年振兴的新长征。如今,我们正处在百年振兴的中点站,是当口,是关键。一个世纪以来,我们经历了辛亥革命、新中国诞生、改革开放三次历史性巨变。在二十世纪最后的五分之一时间里,我们开创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神州大地又呈五光十色,华夏江山再现百态千姿。继庆祝建国五十周年盛大庆典之后,五星红旗飘扬在澳门上空,为喜雪国耻、共享团圆而兴高采烈。然而,我们并没有陶醉,我们十分清醒,落后就要挨打的历史记忆犹新,要跻身于世界民族之林就要沿着已经开辟的道路一往直前,目标是到新世纪中叶建国一百年时,基本实现现代化,建成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国家。
风月有情世事多诡;山长水远时不我待。我们常说的面临着难得机遇和严峻挑战,其内涵是多么丰富啊。千年交替之际展示了灿烂的未来,也预警着变革的痛楚。“地球村”也不仅有友谊和鲜花,还有竞争和血腥。本来,一夜连双岁,五更分二年,“天何言哉?四时行焉”。我们为什么那么看重以怎样的姿态迎接新世纪,赋予时序概念以社会意义?就在于民族振兴的历史重任要求我们增强使命感、危机感、紧迫感。人生不满百,思虑千年事。当我们回首中国曾经经历了千年的封建社会、回首一百年来无数仁人志士前仆后继才迎来振兴的曙光的时候,自然会想:怎样才能不愧对后人!
历史关头,任重道远。大道之行,天下为公。我们要进一步增强中华民族的凝聚力和进取精神,满怀信心地踏上新世纪的征程。
(邹楠摘自《大公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