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素质与小学计算机课

2000-04-28 07:52朱丽萍
人民教育 2000年3期
关键词:素质计算机学科

朱丽萍

计算机学科教学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学生可以综合应用自己所学到的各学科的知识和方法指挥计算机工作,来实现自己的创意,达到自己想像的境界,完成自己的各项任务。在这个实践过程中,可以培养学生观察能力、想像能力、审美能力、逻辑思维能力、以抽象化的形式描述问题的能力、规划能力、创造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动手能力、与别人合作的能力以及自信、自立、自强的精神,等等,使学生素质得到全面的提高。尤其是对信息素质的培养,计算机学科是最有效、最直接的途径。信息素质是指学生的信息意识、信息伦理道德和主动高效地获取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在计算机和计算机通讯网络日益普及并对现代教育产生极大冲击的今天,提出信息素质的概念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信息素质将成为人的全面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计算机学科教学的核心目标。

在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信息素质呢?我认为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一、淡化學科性,加强综合性。

实施素质教育,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减轻学生过重课业负担的出路之一是“淡化”学科界限,适当开设综合课。现代教育技术引入了多媒体教学手段,提出了以超文本方式组织教学信息、以任务驱动组织教学过程的思想,这为实施综合课程提供了理论基础和技术手段。

当前,计算机与基础教育结合常被分为三个方面,即计算机“学科”教学(计算机课程)、计算机辅助教学和计算机辅助管理。三者的界限分得很清楚,似乎计算机课程只能讲授计算机“学科”的内容。这样片面强调计算机课程的所谓学科性,严重束缚了我们的思路,现在从小学到初中、高中的计算机教材的内容几乎雷同,都是“计算机基础知识操作系统、文字处理、电子表格”等,只不过低年级少一两项,或难度低一些而已。

事实上,小学计算机课程的核心目标是培养和提高学生的素质,特别是信息素质。也就是要培养学生的信息意识、信息伦理道德和主动高效地获取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要达到这一教学目标,必须让学生“在游泳中学会游泳”,必须让学生在具体的获取信息、处理信息的过程中得到实践和锻炼。这一“获取信息、处理信息”过程中的“信息”,理应是与学生各科学习内容相关的有意义的知识。然而,由于“学科”界限,目前小学计算机教学远没有做到这一点。例如,计算机的文字处理软件教学,完全可以同作文教学紧密结合。教师指导学生使用文字处理软件输人、编辑、修改学生自己的作文,或统一修改教师精心准备的“病文”。这样做,学生感到十分亲切,不仅可以愉快地完成计算机课程的教学任务,而且有助于突破传统的作文教学模式,从而有效地提高作文教学的质量和效率。但目前的实际情况是两者毫不相关,计算机课中文字处理软件教学举的例子,是为举例而举例,毫无实际意义,学生自然感到厌烦。本来可以事半功倍、一箭双雕,却因“学科”壁垒而无法实现。

应该看到,利用现有的计算机师资和软硬件设备,适当开一些计算机作文课、计算机算术课、计算机美术课、计算机音乐课等,是完全可能的。但囿于“学科”界限,计算机教师不肯或不便于开这样的课,而其他教师由于对计算机操作尚不熟悉等原因,也难以开这种综合课。这使得学校的设备没有充分利用,造成了浪费。实际上,计算机学科是涉及众多学科的边缘科学。小学计算机课程本来就不具备严格意义上的计算机学科性,我们既要看到计算机课程的文化性,又要重视它的工具性,它既是文化课,又是一种操作课,或者说是劳动技术课,从某种意义,上说,还可把它视为为各科教学服务的工具课。针对目前我国小学计算机教育发展的状况,我们应该淡化小学计算机课程的“学科性”,强调它的综合性,同时应适当淡化计算机课程与计算机辅助教学、计算机辅助管理之间的界限。这样做,有利于计算机课的教学,也有利于促进计算机辅助教学的开展,同时可以提高计算机设备的使用率。

二、强调基础性,重视发展性。

由于我市刚刚开始在小学设置计算机课程,加之各个学校的设备、配置的不同,因此没有统一的教材。但我想不论使用哪一种教材我们都应该从培养学生的信息素质的角度出发,选取计算机学科中的部分基础知识与技能作为小学计算机课程的教学内容。我认为学生必须通过不断使用计算机,用计算机写字、用计算机绘图,在使用计算机的过程中学习计算机的知识和技能,才能在计算机文化的熏陶中提高他们的信息素质。

小学的计算机教学应使学生终生受益,无论学生今后从事何种职业,他们在小学学到的知识和培养的能力都应该是有用的。所以,在小学计算机课程教学内容的选取上,我认为应突出“基础性”的原则,越是基础的东西越具有普适性和迁移性,也就越适用于小学的素质教育。不能把现在的教学内容和若干年后学生走上工作岗位时的实际需要简单地连接起来。计算机软、硬件的发展十分迅速,若干年后学生面对的硬件和软件系统会有很大的不同,一些具体的知识肯定会过时。所以,今天我们教给他们的知识必须是基本的和可迁移的。在知识和能力的关系中,更应重视能力的培养。知识会陈旧,会被更新,但能力一旦形成,将时时处处有用。授人以鱼,仅供一时之需;教人以渔,则终身受用无穷。我们可以把小学计算机课程中的许多教学内容看做是“教学模型”,模型本身可以不实用,也无须死记硬背其中的细枝末节,重要的是通过学习“模型”,发展学生的智力和培养其能力,从而提高其信息素质。也就是说,在重视基础性的同时,更要注重它的发展性。

三、培养学习兴趣,注重师生情感交流。

心理学认为,学习兴趣是和一定的情感相联系的。它具有相对的稳定性和较强的延续性。学生有学习兴趣表现在他们有主动了解、积极探索的愿望上,有不惜时间、不怕困难、可以集中较长注意力的行为上,而且也表现在愉快的学习情绪上。一时有兴趣或偶尔喜爱仅仅是兴趣的萌芽,并不能称为兴趣。

根据计算机学科的特点,学生容易对计算机课产生兴趣的萌芽,教师应抓住时机,加以引导扶植、培养,使学生形成真正的学习兴趣。教师应为学生创设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努力激发学生主动探索的愿望,细心诱导学生的想像和思维,热情鼓励学生的每一点进步,耐心点拨学生的每一个困惑,使学生在学会和会学中不断取得进展。由于Windows95操作系统简单易学,上课时,有些学生对课堂教学内容有了一定的了解后,就会在上机时做出一些花样来显示自己的能力,比如将设置改变一下,将图标移动或改变桌面背景,等等,如果发现了就对他们加以批评甚至处罚,不见得会取得好的教育效果。我的做法是:宁可自己的教学进度受影响,也要先请这些“小能人”上来给大家介绍他们的“经验”。这样,不仅通过学生之间相互传授可以让他们了解更多的内容,而且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鼓励他们探索更多的知识窍门。当然,也要告诫学生一些操作可能会影响系统的正常工作,是不能随意改变设置的。这样的效果比单纯批评学生要好得多了,让学生有一定的灵活性对他们的学习能力的形成是有好处的。

教学过程是师生情感交流的过程。教学中教师如果不注意学生的兴趣,不把握学生的兴奋点,或对学生思维的兴奋点不予理睬,对学生非思维兴奋点却絮絮不休,学生就会由扫兴到无味,一旦失去了学习兴趣,学习效果也就无从谈起。教师应充分利用计算机学科的特点,注意培养学生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把教师的主导作用建立在充分尊重学生主体地位的基础上,调动学生的内因,优化外因,使教和学达到真正的和谐统一,从而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

四、注重能力培养,提高学生全面素质。

21世纪对人才素质提出的重要内容是:“吸收、处理、创造信息和组,织利用、规划资源的能力”,“善于适应环境、改造环境和开拓、进取的应变能力”,既讲竞争、又善合作、协调共进的组织能力”。但无论哪一种能力都要从青少年时期开始培养。能力的提高、素质的形成不是靠简单的说教就能奏效的,要经过耳濡目染、亲身体验与实践的过程。计算机是一种现代化的通用智力工具,计算机的操作是一种手、眼、脑高度配合的过程,是培养学生综合能力的有效方法。计算机学科教学应在培养学生能力、全面提高学生素质方面发挥其独特的优势。

动手能力是实践能力的主要内容,是使观念性的东西转化为实际物质成果的中介能力,是适应和改造客观世界的重要因素。长期以来,我国学生在知识竞赛中常常名列前茅,而在动手操作竞赛中却成绩不佳。这说明我国学生动手能力较差,也反映出培养学生实际动手能力是我们教学中的弱项。培养动手能力,是计算机教学培养目标中一个十分重要的方面。在计算机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首先要使他们敢于实践、乐于实践,不仅使他们掌握计算机操作的基本方法,还要训练其动作的准确性迅速性、协调性和灵活性。在教学中常发现一些女学生在练习时在旁边观看,不愿意动手,有的学生随意操作,这时教师应针对具体情况进行引导,提出要求并检查落实,让每一个学生都得到应有的练习。

此外,在上机实践过程中,教师还要有意识引导学生观察思考,使学生养成认真观察屏幕、使用帮助信息等习惯,并能够对屏幕显示的信息进行分析,得出相应的结论。使学生在实践中发现新的方法、学到新的知识,从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以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和动手能力为核心建构起来的科技结构,将会极大地促进学生创造能力的形成。

猜你喜欢
素质计算机学科
科学构建超学科STEAM课程
素质培养目标下经管“专业课程链”构建研究
中国计算机报202007、08合刊
深入学科本质的深度学习——以“表内除法”为例
中国计算机报2019年48、49期合刊
中国古代的“计算机”
公关摄影师必备素质
“超学科”来啦
学生获奖及学科竞赛
一体式,趋便携雅兰仕AL-2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