桑代克迷笼

2000-04-28 07:52马利文
人民教育 2000年5期
关键词:学习者尝试错误

马利文

桑代克(E.L.Thorndike),美国著名.的心理学家,首创用实验法研究动物心理,并由此创立了学习心理联结主义学说,成为教育心理学体系的创始者。

在桑代克的动物实验中有一个著名的“饿猫逃出迷笼实验”。桑代克设计了“桑代克迷笼”,将饿猫关入此笼中,笼外放一条鱼,饿猫急于冲出笼门去吃笼外的鱼,但是要想打开笼门,饿猫必须一气完成三个分离的动作。首先要提起两个门闩,然后是按压一块带有铰链的台板,最后是把横于门口的板条拨至垂直的位置。经观察,刚放入笼中的饿猫以抓、咬、钻、挤等各种方式想逃出迷笼,在这些努力和尝试中,它可能无意中一下子抓到门闩或踩到台板或触及横条,结果使门打开,多次实验后,饿猫的无效动作越来越少,最后一入迷笼就会立即以一种正确的方式去触及机关打开门。

桑代克把猫在迷笼中不断地尝试、不断地排除错误最终学会开门出来取食的过程称为尝试错误学习,并提出了学习的“尝试错误”理论。

他认为,动物在每次尝试的过程中,都建立起一种刺激—反应型联系,那些能够导致成功的反应被保留,而那些无效的反应则会迩渐被排除,所以,动物学习就是从各种刺激—反应中挑选那些导致成功的刺激反应型。桑代克又把这种刺激—反应型称做作“联结”,认为学习的实质就在于形成刺激—反应联结并根据其动物心理实验研究的发现,提出了有关人类学习的三条主要规律:①准备律:指学习者在学习时的预备定势。如果学习者有准备,并按其准备活动做,学习者就会产生满足感;如果有准备而没有按其准备活动做,就会产生烦恼感;如果没有准备而强制其活动,就会产生厌恶感.②练习律:在奖励的情况下,不断地重复一个学会的反应就会增加刺激和反应之间的联结。③效果律:在对同一情境所做的若干反应中,那些对学习者伴有满足的反应或紧跟着满足的反应,在其他条件相等的情况下,就越加牢固地与这种情境相联结。

桑代克的实验和学习规律至少能给我们这样一些启示:

1.鼓励学生的主动学习探索行为。

学习就是不断地探索,在不断地尝试错误中,排除错误,获得正确的认识。人生下来就从吃自己的手指开始不断地探索与自己发生关系的周围世界,开始了认识自我的过程。如果没有自己跌跌撞撞的蹒跚,就不会迈出真正的第一步;如果没有千百次的失败的尝试,就没有众多的科学发明;如果没有勇于探索的开拓者,世界上将永远没有路。所以,不要怕学生犯这样或那祥的错误而不敢放手去让他们尝试,尝试错误是认识自我的必經之路,关键是要在学生不断地尝试错误中引导他们修正错误,走向正途。另外,由于探索不是一次性的成功,要寻找到正确的方向可能要做许多次的探索,因此,在探索中不能因为一两次的失败就灰心丧气,不懈的努力才会有好的结果。

2.及时奖励学生探索过程中的成功。

学生在学习探索中建立的联结只有予以奖励强化才有效,要及时给予表扬和各种形式的奖励,让学生在学习中体验到满足感、成功感,让愉悦感成为强化其良好行为的强化剂。有的老师在学生的错题上划一个大大的鲜红的又,如果十道题错了八道,就会有八个红红的大叉;如果老师仅仅在做对的那两道题上打一个大大的对勾,而错题不做标记,试想这个学生会怎么想,效果会一样吗?

3.增强学生的学习动机。

饿猫之所以那样急切地要冲出迷笼是因为门外有鱼的诱惑,一只吃饱的猫还会这么迫切吗?当一个人有强烈的学习动机的时候他才会有学习探索的动力,才会坚持不懈地去做各种尝试,这是取得成功的开始。

4.学习中要多做有意义的练习。桑代克最初认为大量的练习可以强化已学会的联结,而后来发现只有通过奖励的练习才能增强联结,所以,并非练习越多越好,而是那些有意义的练习才有效。有些老师在留作业时,只顾量大,常常是以多少遍为目标,而这样大量的作业,老师因为并无这样大的精力批改而不收或收了不看、不反馈,久而久之学生就厌倦了,使这种作业成了无效的劳动,还容易滋长厌学情绪。少而精,一题多解,及时批复是高效作业的标准。

5.关注学生学习的准备状态。从学习的准备律看,关注学生学习的准备状态非常有必要。调动学生的情绪和思维,使学生唤起学习的欲望,此项活动应具有一切准备,包括原有知识储备、相应的能力、情绪、态度、激活的思维等,为学习活动的顺利进行做好心理的准备,从而愉快地开始学习。

猜你喜欢
学习者尝试错误
在线学习环境下学习者画像构建研究
在错误中成长
再试试看
十二星座是什么类型的学习者
情感过滤假说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应用
非正式学习环境下基于移动终端的学习者模型研究
再试试看
尝试
“怒”与“努”
“浮”字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