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序修
近来反复翻阅《北大附中学生小论文选》,读后深深感到:北大附中的学生,真正是学习的主人。由此我想到,面对信息时代,面对人与社会、自然的关系的深刻变化,语文教学一定要放下“应试”的包袱,着眼于学生的整个人生,着眼于全体公民的素质,着眼于民族、国家的未来,真正让学生成为主人!
一是让学生成为“乐学”的主人。要坚决消除应试教育导致的厌学、苦学现象;要纠正减轻课业负担而加重心理负担、减轻课外负担而加重课内负担、减轻练习负担而加重考试负担的倾向;要确立引发兴趣、培养个性、尊重需求的教学原则,给学生心灵的自由、创造的自由。
语文老师总是苦于学生难教、语文难教,其症结在于对语文教学没有一个正确的认识。现代教学理念认为:教师的重要任务不在于传输知识,而在于科学调节学生的学习与其需要之间的关系,既能充分体现教学目的,又能很好地满足学生的需求,使学生的学习活动与其情感需要实现和谐的统一,获得乐学的体验。语文老师如果能从这一理念出发,以学生为本,不仅深入了解语文教学大纲、教材内容和学生的语文认知基础、求知需求,而且把引导学生乐学放在教学中的突出位置上,在语文教学中善于创设和谐、宽松的“心理安全”环境和无拘无束的“心理自由”环境,善于调整教与学的关系,以满足学生的需求,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促使学生怀着快乐的情感进行学习,从而感受语文的乐趣,产生学习的动力,自主地在克服各种学习障碍的过程中发挥自己的观察力、想像力、思考力,提高学习的效率,促进学习的内化,获得学习成功的愉悦和满足。那么,学生便会进入“乐学精思”、“欲罢不能”的境界,产生朱熹在《四时读书乐》中所状的——春季“读书之乐乐何知,绿满窗前草不除”、夏季“读书之乐乐无穷,拨琴一奏来熏风”、秋季“读书之乐乐陶陶,起弄明月霜天高”冬季“读书之乐何处寻,数点梅花天地心”的乐学体会,乐于在“书山”中“寻趣”,在“学海”中“乐作舟”了。这样,学习的主人翁精神就进发出来,学习的自信心、进取心就会树立起來。
二是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学生只有成为课堂的主人,课堂才能焕发出生命活力。要彻底改变“一言堂”、“满堂灌”的教法,把学生当做活生生的生命个体,让学生参与教学的全过程,要充分发挥语文学科的人文教育优势,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要把时代的活水引入课堂,激发学生的真情实感,激活学生的思维;要允许学生提出独到的见解,激励学生的创造行为。总之,要使课堂教学与学生的情感、体验、思维、创造水乳交融,让学生丰富多彩的个性、才能淋漓尽致地展现出来,健康的人格得到和谐、全面的发展。这就要求教师必须有博古通今、海纳百川的胸怀,这样才能把课堂辟成学生“显山露水”,自主获得知识和能力的平台。学生就会高举求真、求实、求活的火炬,驱除一切盲从和迷信,自觉地求知,自主地开拓,自由地创造。中学语文“读写创”实验的老师经常向学生说:“教学的过程,就是你们畅所欲言、尽情展现自己的过程,你们可以随时地提出疑问、发表见解,自由地讨论和争辩。”还经常征求学生的意见“这个单元戟这篇课文),你们认为该怎样才能学好,可以集思广益拟出方案,也可以独立思考提出方法。”并力求拓展学生思考推理的过程,发现学生可能出现的新思路及新问题。由此,集体智慧和个人才智都得到充分的发挥,学生的主人意识、求知意识大大增强。
如,学生认为朱自清的《绿》表现手法很独特,学习该文的着力点应该放在表现手法上。经过赏析,有人说:《绿》几乎调动了人的所有感知:视觉听觉、味觉、嗅觉、肤觉、运动觉、平衡觉、肌体觉、空间知觉、运动知觉等,使我们对梅雨潭“绿”的颜色、质地、形状、动态、重量、温度等属性都有了敏锐的感觉。有的说:朱自清真是一位艺术大家,他用线条和色彩,从不同角度、不同侧面描绘了一幅幅生动、立体的“梅雨潭的画。有的说:朱自清不愧是一位语言大师,他用瀑布、飞花、碎玉、白梅、微雨来形容梅雨潭,在他的笔下,梅雨潭实际上也是“瀑布潭”、“飞花潭”、“碎玉潭”“白梅潭”、“微雨潭”。多美的名字啊!学生已“活用”自己的眼睛、耳朵、大脑和心灵,去发现教材、教参、题海里所没有的东西。又如,学生自拟作文题目《水》,展开丰富的联想和想像,赋予水情感、个性和灵魂。写出了水是生命、发展之源;是和平、富裕之根;是平衡、运动之本;是思想、情感之形;是自然、宇宙之脉,等等。当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课堂里便会兴趣盎然,生机勃勃,学生便会高度活跃,自由酣畅地表现自己的聪明和才华,显示独特的品格和魅力。
三是让学生成为生活、实践的主人。江泽民总书记在《关于教育问题的谈话》中特别强调:“不能整天把青少年禁锢在书本上和屋子里,要让他们参加一些社会实践,打开他们的视野,增长他们的社会经验。”这对语文教学来说,是振聋发聩之言。因为,生活、实践是一切语言、文化之源。许嘉璐先生曾明确指出:“文化是人类创造的一切物质、制度与精神”,“语言是文化的最重要载体”,“全面地储存着文化的整体信息”。可见,语言文化是人类在生,活实践中创造产生的。语文学习学的就是语言文化,而自然万物、生活实践的一切,是语文学习的“思维源”。语文课堂应该向自然、生活拓展,书本知识学习应该与动手实践结合,让学生在语言实践中去观察、发现、体验、积累和活化语文知识,提高应用语文能力。
新的世纪,是以知识经济为主流,经济全球化、科技创新国际化的世纪;是东西方文化激荡、融合,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交融统一的世纪,这为语文与生活实践的结合提供了广阔的天地。语文教学要充分利用这得天独厚的优势,从新世纪对人才的语言、文化知识的要求出发,指导学生广泛地阅读,继承、融合中华民族和世界其他民族的科学、人文艺术的精华;引导学生投入到绚丽多姿的现实生活中,关注信息科学、生命科学、认知科学等的飞速发展,关注层出不穷的时尚文化和艺术,关注各种形式及渠道所传播的健康的、鲜活的、有强烈时代特征的现代语文现象,主动地发现、捕捉、吸收新知识、新事物以及新的语言表达形式等一切能促进自身全面发展的信息;引导学生明确语文知识、技能的运用与应用科学文化知识进行实践、创新的和谐统一,培养热爱自然、热爱社会、热爱生命的深厚情感,培养崇高的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并紧密结合语文教学内容,为学生创造动手实践的机会,让学生参与录音、录像、投影等多媒体课件的制作和操作,以及搞策划、出墙报、办展览、编报刊,组织朗读、演讲、辩论、作文、知识竞赛等比赛,进行调查、采访,开展生态、资源、文物的保护和时政聚焦、新闻评选科普宣传的活动,等等,全面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实践能力。特别重要的是要有意识地促使语文生活实践活动与学生的心灵产生强烈的碰撞,产生深刻的思想感悟和情感体验。如,复旦大学附中的语文教师,带领学生到苏南一带寻访历史事件和名人如徐渭)的遗踪,既使学生获得了对传统文化的真切回味,又让学生感受到了个性狂放的徐渭在封建时代的悲剧性遭遇,从而产生了对我们今天社会中许多类似问题的深入思考。这种将学生的情感体验、生活感悟与知识的学习、能力的获得融为一体的实践,极有利于知识、观念、行为的内化,极有利于情感、思想、品德的完善,极有利于学生语文素质的全面发展。
四是让学生成为创造的主人。汉字思维内涵的多层次性、汉语文内容的丰富性和汉语文阅读的多解性,最能引发学生的爱好和兴趣,最能拓展学生的思维想像空间,最能促使学生创新性思维的多向性发散,最能培养学生回旋喷涌的思辨力和创造力。语文教学中一切堵塞学生的思维想象通道,一切压抑学生智慧和个性的做法,都应该休止了!语文教学一定要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为己任。要在高度尊重学生、信任学生的基础上,挖掘语文中的创新因素,激活与语文相关的多方面知识和学生的思维,引导学生深化对知识和经验之间的联系的理解,在知识与经验之间建立丰富的认知联系,建立融会贯通的语文知识结构,形成“吸收——積累——巩固——深化——整合——应用——实践——创新”的语文教学模式。如,钱梦龙老师从一个“无边无垠”的词语入手,调动学生的知识积累,引领学生进入到人生、社会乃至宇宙浩渺神奇的世界,让学生尽情地领略语言创造的魅力;于漪老师从“晋祠”这一名胜入手,巧妙地把课文内容与学生的生活经验沟通,引发学生的广泛联想,全国各地的名胜古迹一时尽收眼底,蓄于脑际,形成创造的知识链。中学语文“读写创”实验的教学,经常激励学生运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自主地阅读、观察、质疑和发现。如,学生在学习《我的长生果》一文时,发现文中“文字变成了铅字”的“文字”、“读了几百部真正小说”的“真正”、“题目标上了小说”的“题目”使用不恰当,便大胆地将“文字”改为“写的字”,“真正”改为“优秀”,“题目”改为“题目下面”,体现了学生理解的深刻、思维的敏锐。又如,学生观察到汕头城市建筑呈现单一的灰色、盒式、平顶的风格时,通过与珠海、厦门、青岛等地和法国的建筑进行综合比较,并联想到汕头建设的其他方面,一针见血地指出汕头建设不注重特色,不注重人文景观,不注重人与环境的和谐统一的缺陷,并呼吁:应吸收“新鲜血液”,科学规划汕头的城市建设、环境和景观特色了;最后得出结论:没有个性、没有特色的建筑,会使人的生活、城市的面貌以至自然的生命黯然失色!这种创新精神和决策意识,充分体现了“主人”出色的才智和思维品格。
培养学生有对知识的渴求,有对生活的热忱,有对现实和未来、社会和人生、民族及国家的高度责任,能自主地去学习、追求、创造,应该是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的真正内涵,更应该是语文教育在全面实施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素质教育中,所应肩负的最基本的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