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方式、传播方式与课堂教学改革

2000-04-26 08:22文喆
人民教育 2000年12期
关键词:学习者学会教材

文喆

一、人的学习活动,主要有三种形式,一是体验学习,二是发现学习,三是接受学习。

体验学习,是人最基本的学习形式。体验学习是指人在实践活动过程中,通过反复观察、实践、练习,对情感、行为、事物的内省体察,最终认识到某些可以言说或未必能够言说的知识,掌握某些技能,养成某些行为习惯,乃至形成某些情感、态度、观念的过程。体验学习可以不通过语言工具来实现,婴儿认识母亲,小孩子识别回家的路,成年人掌握某种技术,例如骑车的要领,都不必或者难以用语言来记忆表达:体验学习也可以借助语言工具来完成,甚或学习的对象本身即是口语或文字材料,例如读一首诗或一篇散文、小说,但是体验学习的目的却在于追求文字以外的东西,追求理解、体验语言符号所代表的生活场景与思想感情,追求在潜移默化中实现认识、情感、态度与观念的变化。

体验学习因其并非一定要借助语言工具来实现,所以它是一切较高等动物共有的学习行为,人类因其既可以通过语言工具又可以不通过语言工具来进行体验学习,所以人的体验学习的效率更高,质量也更高。体验学习的基础是在反复实践过程中的内省体察,是通过学习者不自觉或自觉的内省积累而把握自己的行为情感,认识外在世界,所以它必然是一种个别化的学习行为。外在世界包括学校和教师,可以为学习者设置种种有利于实践与体验学习的环境,可以促成或阻滞学习者的学习活动,但是却无法取代学习者的主动行为。在中小学教育中,体验学习主要应用于情感态度的学习,技能技巧的学习,体育、艺术、品德教育、文学等等都包含大量体验学习的内容,一些隐性课程、社会实践活动,也需要通过体验学习来形成或深化其学习成果。

发现学习,亦称探究学习,是指人通过对自然、社会现象或文字材料的观察、阅读,发现问题,搜集数据,形成解释,并对这种解释进行交流、检验与评价的过程。发现学习的基础是对材料实在的或语言的的观察或阅读;发现学习的难点在于在联想对比勘验的过程中提出问题,提出解释或假说,进行批判与逻辑思考:发现学习的要义在于设计实验、搜集数据以验证假说的合理性,在于寻找多样化的问题解答或行动方案。

发现学习也是人类基本的学习方式,是一切科学发明发现与新知识产生的基础。发现学习的关键是提出问题及解释,验证问题解释,所以发现学习必须借助语言工具来实现。在一定意义上,发现学习是人类特有的学习方式。当然,最新的研究成果表明,某些高等动物也有类似人类语言的生命现象,所以它们也可以实现某种初级的发现方式的学习。

发现学习也是一种个别化的学习行为。虽然教学活动的组织者或领导者可以有计划地分解学习任务,可以让若干名学习者分别完成观察、阅读任务并提出解释,也可以让不同的学习者依次完成不同阶段的学习任务,但是只有当学习者在自己发现或接受他人的发现的基础上进行思考,提出假说、解释并进行验证评价之后,发现学习的任务才会最终完成。所以,发现学习是一种可以在合作学习环境下实现的个别化学习方式。在中小学教育中,研究性课程、实践活动课程以及无时无刻不在的学习者以提出问题、进行解释为目的的主动联想、分析、综合、归纳的思辨活动,都是发现学习的佳例。发现学习,是学习者主体意识与创造精神生发的土壤,是传统教育最易忽视也是实施素质教育最需提倡的学习方式。

接受学习,是人类特有的学习方式。接受学习的对象不是自然与社会本身,而是前人或他人对二者的描述解释与经验,学习者通过阅读、倾听与研究获得知识技能与态度方法。学习必须通过语言符号系统来实现,学习者不仅要学习相关的语义系统与逻辑运算规则,而且要学会把符号系统所表达的间接经验在某种程度上转化为直接经验,从而最终认识自然,认识社会,认识自身。

接受学习是建筑在前人或他人经验基础上的学习,所以它必然是涉及传递双方的合作方式的学习。学习活动涉及两个以上主体或者可以称其中传的一方为主导,也可以在多个主体之间进行,例如可以在点对面、面对面或面对点之间实现传递。由于语言文字可以超越时空限制,由于学习材料可以是前人或他人对人类经验科学归纳分析的成果,所以接受学习不需要学习者事事亲身经历,这是一种高效的学习方式,也是可以有完整计划与精心组织的学习方式。接受学习的最大价值在于新一代不必从零开始学习活动,他们可以通过继承接受前人与他人的认识成果而加速个体的认识发展过程,从而不仅使有限的生命个体能够更从容地面对无限的知识海洋与大千世界,而且使社会主义建设者与接班人的成长成为可能。因为,人类认识的精华,马克思主義的世界观与方法论,都是多少代人类思想家、实践活动家共同创造的精神财富,它不需要也不可能全都由每一代人类生命个体去重新发现。正是接受学习这一方式,使人类能够一代代接续着去认识与改造世界,从而能够超越其生物界侪辈,主宰自己的命运。接受学习,不仅是人类最重要的学习方式,也是学校教育的基本形式。

当然,在实际的学习活动中,这三种学习方式往往是交错融通组合在一起发挥作用的,在接受学习中可能有体验学习与发现学习的成分,在体验学习中也会融入接受学习与发现学习的因素,而发现学习中同样会有接受学习与体验学习的加盟。由于各自比例不同,侧重不同,从而形成多种多样的学习模式。但是应该指出,从总体方面看,不但存在某类学习任务以某种学习方式为主、为适宜的现象或规律,而且存在误用学习方式的现象,后者则是学习者学习积极性的发扬与学习成效的获得的重要障碍因素,也是教学效果不佳效率不高的原因之一。

二、传统的中小学教育,十分重视接受学习,比较忽视体验学习,尤其忽视发现学习。

这不仅因为接受学习是一种可以集体进行的便捷高效的学习方式,而且因为人们一直认定儿童少年必须广泛继承人类精神文明的成果,并希望在其成长过程中少走弯路。

在接受学习的实践活动中,个别的学习者面对的是人类集体的文明成果,是用严密的学科体系组织起来的人类认识与思辨的精华,是复杂的语义系统与逻辑运算规则,并被要求用这一套多变的符号系统去表达感受与解释生活现象。权威严密的学科知识体系及其传播者,一方面有利于学习者高效快捷地掌握认识要点,另一方面却又削弱了他们提出疑问与另做解释的勇气:加上对于体验学习与发现学习的忽视,传统教育下儿童少年发展的缺陷不仅是实践能力与创新精神的不足,而且是主体意识发育不良,是作为社会主,义建设者与接班人的自觉意识、责任意识与权利意识薄弱,因而难以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及在经济全球化条件下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社会需要。

所以,在推进素质教育的过程中,各地的教育工作者都在加强对学习者主体意识、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培养,都在推动教育管理改革、教育体制改革与教育结构改革的同时,大力推动课程教材与教学方法的改革,努力创造新的教育,创造适应新教育需要的新的课程与教学。这种努力,一方面表现为更加重视体验学习与发现学习,创设了研究性课程、小论文写作与社会调查等实践性课程,积极进行以科学实践与科技制作为代表的活动课改革,以及开设着力引导学习者深入社会、深入实际并学习承担社会责任的社会实践课,等等。特别是研究性学习,以学习者自主提出问题,展开调查,收集数据,形成解释并评价检验成果为基本环节,以有计划、有目的、有步骤的主题活动形式培养学习者的科学精神与创新意识,将教学与社会实践、科学研究联系起来,激发学习者的主动性与积极性,为他们的实践能力与创新精神创设良好的发育环境。教学创新的另一种努力又表现为改进讲授技巧与丰富教学手段,借此提高学习者听讲学习的积极性。在现代教育技术的支持下,加强直观教学与演示、模拟试验,运用现代声像与计算机技术强化讲述讲解的效果,调动学习者的各种心理需求,努力使学习者由被动接受变为生动配合教师的讲解,活跃课堂教学气氛,激发学习者的兴趣与爱好等等,近年来进行的诸如计算机辅助教学、愉快教育、和谐教育、成功教育、主体教育等等教学改革的尝试,也都取得了较好效果。但是,应该承认,这些改革试验虽然在一定的程度上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有利于学习者主体地位的落实,但在总体上仍未能充分体现学习者的主体作用,学习者活动的空间仍受较大限制,从每位学习者实际出发去组织教学,仍然难以真正实现。当然,现阶段中小学课堂教学以接受学习为主,接受性学习以教师口头讲授为主,这是由中国尚不发达的现实国情决定的,在一定意义上也是基础教育的基本性质决定的。无论是研究性课程,实践活动课程,还是远程教育网络,都只能是课堂讲授的补充,都需要在接受学习的基础上进行,都需要在学习者掌握必需的读、写、算、交流、分析、综合等基本学习工具或方法的基础上实现。因此,改革的目标不仅是要加强体验学习、发现学习,关键是要改善接受学习,要积极探求接受学习的新形式。

三、从传播的角度看,接受学习也是一种传播形式。

从古到今,人类的传播形式大体有四种。首先产生的是口头传播,主要是由巫师或圣者作为神或自然的代言人,用耳提面命的方式,传达神衹或自然的意旨,那些复杂的象征仪式与咒语,只有经过代言人的解说才能为受众知晓。神衹及其代言人是主宰者,是主动的,广大受众则只有奉命惟谨、照办不误的责任。后来的英雄传奇和神话传说,也是通过游吟诗人或史诗故事讲述者口头传播,虽然神圣的光环有所减弱,而传播者与受众的地位高下与主动被动关系却保持不变。传播的第二种形式是书籍传播。文字与印刷术的发明使传播活动脱离了活生生的个体,传播可以不受时空限制在受众主动选择下进行。虽然受到经济条件的制约,读书人想找到书并不容易,著书人想把见闻与思想变成书籍也很困难,但是受众这时叫读者毕竟有可能挑选读本,也有可能放弃阅读,甚至还能用加批注的方式与古圣先贤讨论问题。虽然著书是圣贤的特权,虽然书籍往往是经典的同义语,但是随着印刷术的普及,读者群开始出现,这就使受众读者的权利开始纳入著书人的视野,他们的地位也开始有所,上升。传播的第三种形式是大众传媒,尤其是以电视为代表的现代传媒。因为音像传播需要投资巨大的设备支持,传播重又成为少数人电视台老板、主持人、明星与节目制作人的特权。尽管受众这时叫听众或观众可以用频道开关来表示不满,然而无形的巨手却会指挥许多掌握传播权力的人,用最直白浅显的图解方式例如肥皂剧剥夺受众的思考权利,以致创造出电视痴呆症的怪病。大众传媒声情并茂、生动形象的基于口头的传播形式,加大了信息流通的速度与广度,也影响了接受者主体性作用的发挥。传播发展的第四阶段是网络媒体的出现。以文字文本为基础,辅以多媒体的信息网络,不仅使信息数量成百上千倍增长,而且大大提高了信息的传播质量,文字与图像、声音的巧妙结合,使阅读重新成为重要的获取信息的方式,也使阅读者的阅读兴趣、选择权利得到尊重。网络传播淡化了传播者与受众的界线,甚至让每位上网者都有了发布信息的权利,也都产生了面对信息海洋无所措手足的困惑。网络传播时代,是新的阅读时代,是需要学习者以更强的主体精神去積极探索,去解释、加工、改造信息的时代。学习化社会的学习方式,应该是一种新的学习方式。

从这样的角度反观教育活动,传统教育似乎是停止在口头传播时代的传播活动。虽然有了各种权威的教科书,虽然有了各种参考读本、实物模型、辞典与因特网,学生的知识却还是听来的,人们还是以老师讲、学生听的方式完成传播任务。在课堂里,许多理科教师讲述的内容甚至例题都与教科书并无二致,学习者的主要本领是会听讲,教师的主要责任是讲解,以致相当多的学生养成了除了做题以外不看教科书的习惯;这中间语文课似乎例外,课文总归要读一下,可惜考试内容却往往是课文之外的解释,是教师传达的各种微言大义,结果关键还是听讲,阅读依然不起太大作用。在这样的教学观念影响下,学习者虽然在学校进行了系统学习,也认识了若干汉字,然而却不会阅读,不喜欢阅读,不习惯阅读,尤其无法通过阅读来学习新知发展自己,当然也就很难适应学习化社会的要求。举例来说,当前社会,上各种名目的培训学习班风起云涌,花样繁多,人们似乎只有重新听课,才能学会新知,甚至自学考试这种以自学命名的制度,相伴而生的仍是各种以辅导为名、以面授讲课为实的成人学校,阅读学习总是竞争不过听讲。

人类即将进入以阅读能力为基础的信息网络时代,每个民族都需要整体提升学习能力以缔造学习化社会,在这种条件下,我们应该更加关注学习者自主阅读能力的发展。因为,如果我们在教学活动中更加关注学习者阅读学习能力的发展,有意识地帮助学习者与书籍教材、报刊、一般图书、网络世界)建立直接联系,并使教师从重复教材、转述教参的繁重任务中解脱出来,而以创造性地指导阅读、提供帮助、创设学习环境作为主要工作方式,就一定会大大提高学习活动的效率,大大增强学习者的主体地位与选择能力,从而在班级授课制的条件下实现接受学习乃至整个教育的现代发展,使其更具有因人施教、开放、民主、高效等特点。

一般来说,在多数传统色彩浓重的课堂里,听讲式的接受学习中,教材、教师与学生的关系是这样的:

教材——教师讲解——学生

(含实物或模型演示、板书……)

教师是教材与学习者的中介,学习者通过教师的讲解与教科书建立联系,教材也许很重要,但又不太重要,因为有经验的教师可以靠记忆讲课,而学生则是靠听讲学习。

现代以阅读学习为主的接受式学习的课堂里,教学关系则是:

教师

(含教科书、多种媒体学习材料等)

教材——学生

教学是在教材与学习者之间直接实现的。教科书是学生学习的对象,是完成学习活动的必备条件,不去阅读就无法获得新知;而教师主要是学习活动的催化剂,是学习反应发生的重要条件,是学习者阅读活动的组织者、指导者与帮助解答疑难参与讨论的人。当然,教师还负有讲解的责任,特别是在学习者刚刚入门的时候,在学习者存在较多的共同疑难又必须尽快解决以继续学习进程的时候。但是,要尽力促进学习者与教科书建立直接的联系,要努力培养他们的阅读学习习惯,则是现代教学的基本要求。

当然,当接受学习的两种形式结合起来,我们还可以在教师、教材与学习者之间建立起一种更理想的全面互动关系:

这是一种基于网络的教学方式,教师、教材与学习者动态互补。教材既是学习者学习的对象,又是学习活动的成果,每个学习者都可以修正、补充教材;教师既是学习活动的组织指导者,又是一定条件下的知识传播者,是教材的修正者或完成者,他们的责任是把各种文本的教材组合得更丰富多样,切合社会生活与学习者的实际需要;学习者与教师、教材都建立直接联系,对他而言,后两者可能都不仅限于某一固定对象,而是一个群体,一个集合,他们与两者之间可以直接对话,实现双向交流,他因而成为主动求知的人。在这样的教学环境中,教材已不限于传统的固定的文字文本形式,而是由文字与多种媒体及动态的教学过程组合起来,有多种面貌与多样变化的生命形式,是实现在教师与学习者生命活动之中的动态整合过程。当我们说课程最终实现于教学之中时,所指的就是这样一种全面互动的活动过程。正是在这个过程中,教师的教学工作的根本价值才得以充分体现,而学习者的接受学习也才更具有生命活力与长久意义。早些时候的黎氏教学法,卢仲衡教改试验,近年来福建省指导——自主学习试验,北京15中以中心协调、适时转替为基础的指导——作业方式教改试验,都是建立上述教学模式的尝试。如果能在网络条件下,进一步转换我们的课程观念、教材观念与教学观念,那么就有可能在阅读学习与听讲学习的结合上,进一步开辟接受学习改革的新的前景。

四、学会阅读学习,既是学习化社会个人基础学力的核心部分,又是网络时代接受学习的基本要求,应该成为新时期教育科研与教学改革探究的重点。

这里所讲的阅读学习,包含通過发展性阅读与功能性阅读两种方式来学习,其中更重要的是功能性阅读。发展性阅读,是指以发展基础阅读能力为目的的阅读,其主要任务是识字,掌握阅读技巧,增进理解能力,包括掌握一定数量的词汇,形成良好的眼动习惯,发展有一定速度的流畅地默读、朗读、速读技巧,理解阅读材料的意义并作出评价的能力,等等。功能性阅读,是指以获取信息为基本目的的阅读,按照美国学者A·T·哈里斯的观点,功能性阅读应具备的能力因素有:对阅读材料的检索能力应用索引、图书、卡片、档案……寻找信息;对信息资料的理解能力包括一般的阅读能力和专业的阅读能力;对所需材料的选择能力;对所读材料的组织能力概括、提纲挈领等。就中小学教学而言,培养发展性阅读能力,主要是语文,特别是小学语文课的重要任务,教师应该着重指导学习者掌握基本的阅读技巧和增进理解能力,并在阅读实践中锻炼其良好的阅读习惯,从而为其发展功能性阅读能力奠定基础。当然,其他学科也同时负有培养发展性阅读能力的责任。例如如何阅读数学书籍就不能全由语文教师去指导。培养学习者的功能性阅读能力,让学习者通过阅读学习新知,发展能力,形成新的价值观念与态度,则是所有使用文字或网络教材进行教学活动的学科包括语文学科的共同任务。

在信息网络时代提倡学会阅读学习,不仅是提倡识字或提倡读书消闲,而主要是指学会功能性阅读,学会通过阅读获取新知,发展自己。为此,学会阅读学习,至少应该包含以下四项要求:学会检索,学会提问,学会讨论,学会验证。

学会检索。学习者应该学会在速读或浏览中发现新鲜信息,学会在大量的信息中筛选有价值的信息,学会在不同的著作或篇章中选择相同相关的信息,学会发现信息之间的联系与矛盾,还要学会在获取信息的过程中及时调整既定目标、修正个人认识等等。总之,既然是有目的的阅读,就不仅要围绕目的进行阅读,而且要在阅读中转变自己。在这里,检索首先反映的是主体状态,是学习者对信息的取舍态度和处理方法。越是成熟的学习者,越是知识丰富、判断力强的学习者,其检索能力必然越强,其阅读学习效率也会越高。

学会提问。提问是理解的基础,也是阅读的关键环节。学习主体在筛选信息的过程中,必然伴以大量的联想、提取、建构、解构的思维活动,使新的信息符号与个体头脑中的信息符号以至记忆表象结合起来,从而接纳理解新的信息或者修正固有的认识。学会提问,就是要学会寻找新旧信息之间的矛盾,寻找信息符号与记忆表象乃至生活实践之间的矛盾,并在诸多矛盾中发现其间的辩证统一关系。没有问题就难有理解,而没有理解,新信息就不能成为个人认识的有机组成部分,所以,提问是阅读学习的环节之一。提问可以是显性的,也可以是隐性的,但无论如何要学会发现问题,烬信书不如无书,完全拜倒在书籍面前,以为上了书的必定是对的,缺乏批判思维能力,是主体性不强的表现,也无法进行有效的学习。

学会讨论。这里讲的讨论既包括显性的个体与个体之间的讨论,也包括在同一个体头脑中进行的隐性讨论,即自己从两边想想,自己同自己讨论。讨论的基础是倾听,是在阅读中、在生活中主动获取与自己不同的意见,听取反对的意见。讨论的关键是寻找证据,是为自己或为对方寻找实际的证明材料或观点主张的逻辑关系。对学习者而言,学会讨论就是学会倾听,学会在实际与逻辑的证据面前修正自己的认识,服从科学真理而不为情感或利益左右。学习者还要学会与同伴、与不如自己的人讨论,学会同强过自己的人、同长者或权威讨论,正是在这种讨论中,学习者个人的阅读行为,会转变为学习者之间及学习者与其他社会成员的交互影响、交互启发的合作活动,从而把个人学习与合作学习结合起来,实现个人阅读活动的社会化。在网络学校中,实时交互的信息传递,正是现代阅读形式的重要表现。学会讨论的重要价值在于它把学习者置身于社会背景之中,置身于交流的环境里,促使学习者在参与过程中实现德智体美诸方面的协调发展,从而把学习过程与发展过程进一步统一起来。

学会验证。阅读学习既然是一种学习活动,它就不能停止在文字文本的观看或个人思考的层面上,而一定要与学习者的实践活动联系起来,因为真正意义的深层次理解,也必然要以人的实践活动为基础。学会验证,就是学习者不但要学会搜集现成的数据,搜集文字材料或实际生活中的证据,而且要学会设计实验方案,设计调研方案,取得新的数据或证据,来证实或修正个人的认识,证实或修正书籍中的观点。包含验证在内的接受学习才是完全意义上的接受学习,前人的认识成果,只有经过验证才能完全转化为个体的认识。学会验证是学会阅读学习的目的或归宿,只有学会验证,学会在实践活动中运用所学的知识技巧去解释实际问题、改造实际状况,人们的认识才会产生新的飞跃。在面向以创新为特征的新世纪的严峻挑战时,自觉地把认识与实践结合起来,在实践中完善自己的认识,不仅是体验学习、发现学习的要求,也是接受学习的最高标准。当我们把学习同实践联系起来,把学习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工作紧密联系起来,学习就会更有实效,更有动力。就中小学教学而言,验证可以有多种形式,也会有种种条件限制而无法全面展开,但是,必须在培养阅读习惯的同时就培养验证意识,必须尽可能创造学习验证的机会,培养其相关技能态度,这是一个原则问题,是一个必须认真实现的要求。

学会检索,学会提问,学会讨论,学会验证,并不是学会阅读学习的全部内涵,而且其中若干认识与活动机理我们至今也还不能完全把握。但是这四者确实是传统教育中比较忽视,而在中小学教学实践中也是比较薄弱的方面,又是接受学习改革的富有生命力的突破口,是提高教学质量、效益、适应学习化社会发展的关键要求,是需要在教育科研与教学改革实践中着力探索的方面。只要各方面有识有志之士共同努力,我们能够在这些方面取得更加深入的成果,以接受学习为主要方式的学校课堂教学也会在网络背景下迈上新的台阶。

猜你喜欢
学习者学会教材
在线学习环境下学习者画像构建研究
教材精读
十二星座是什么类型的学习者
情感过滤假说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应用
非正式学习环境下基于移动终端的学习者模型研究
学会分享
源于教材,高于教材
学会分享
学会尊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