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祖望
读过我文章的读者,一见这个标题,一定惊呼:“人老了,脑子糊涂了,你一贯最反对的是补,而今却一反常态。”但请莫急,下面自有解释。考养生保健方式方法,纵然各有千秋,但决不越出“攻”、“守”两个战术。
攻,是主动地尽量地吸收撷取一切有益的东西,以充实自己的机体,使人体更加壮健,这是开源之法。守,是阻止自己机体里的营养物质外泄,以使机体不被掏空,使人不致衰弱。这是节流之法。前者是滋补的补。詹者是朴漏的补。不管你是主补派或反补派,都是在一个补字上作文章。
开源与节流,谁重要?荀子(公元前313~前238年)早就作过这样的评价。谓:“故明主必谨养其和、节其流、开其源,而时斟酌焉。”荀子的意思是,节流在上,但也不是固定的,必须临时斟酌取用。不过,光顾滋补而不顾补漏,一如企业工厂,虽“日进斗金”而“时耗万两”,不倒闭才怪哩。如只顾补漏而不顾滋补,充其量得不到意外的收获。但决不亏蚀老本。当然,两者兼而用之,得到的就更多了。
考开源者的思想指导,是接受于《史记-郦食其传》“民以食为天”。节流者的思想指导,是接受于《重刻本草纲目·夏良心序》的“治生,去其所以害生者而已矣。”其中开源型的养生法是低级的,节流型才是高级。犹如战争,你单单凭一己之勇在前方获得凯旋大胜,而你的后方基地却被敌军偷袭而沦陷,得胜之军无家可归。所以,只知道“滋补”而不考虑“补漏”者,就是这样一个指挥者。
而现在绝大多数养生保健者都属于滋补派的信徒,脑子一点没有补漏的印象,是十分危险的。刘伯承元帅说过这样一句话:“战争的胜负,决定于主力之保存或丧失。”他虽说的是军事,但移用到养生保健方面,更是一句颠扑不破的金玉良言。
主补的养生,暗礁下危机四伏。韩愈(768—824年)聪明智慧,头脑清醒,可是对养生保健方面却一窍不通,终以服食“硫黄鸡”(属于丹石一类,古人认为是大补气血、长生不老的灵丹)而中毒身亡,享年54岁。清世宗爱新觉罗胤稹(1678—1735),年号雍正,也因在圆明园服食牛舌与黑铅烧炼的金丹而中毒驾崩,享年57岁。聪明人进补求长生而反送命,不能不使后人扼腕哀之。如其后人也走这条老路,则一如杜牧(803—852年)所慨叹的:“后人哀之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引《阿房宫赋》原文)
拿现代保健药品来说,一般人认为维生素D3是无副作用的,但1996年12月黑龙江市鸡西市人民医院收治3个病孩,均被确诊为维生素D3中毒。也还是鸡西市。1998年上半年发生了哄动全国的200个婴儿维生素D3集体中毒大案,卫生部专门派出专家前往调查。
至于商场中的保健品,更难保证你的平安无事。且看从本世纪20年代开始到现在,数以百计的保健品都是昙花一现,而“今安在哉”。近年来在媒体上不断有类似报道:被捣毁的“糖+淀粉+香精=滋补品”的工厂。用一斤桂圆竟能制造出数百箱的“桂圆精”。正在用这些折寿催命的“补药”来求得保健养生的女士们、先生们,或许尚不清楚这些情况。我们政府有关部门已出台措施,毫不手软地禁止这类“保健药品”。
与此相反,节流型的补漏,则大有前途,甚至(当然是极少数)立竿见影。“文革”时的“三家村”案件。至今还在人们脑子里记忆犹新。独廖沫沙运用补漏之法而没有和邓拓、吴晗两人一同含恨归西。有记者问他:“你还能享受到十一届三中全会后的天堂般生活,用的是什么方法”?他的回答第一句是:“我的养生之道的第一点就是凡事不着急,遇事想得开,有点阿Q精神”。第二句是:“我本是一个小人物。林彪四人帮那么一搞,竟使我举世闻名。”第三句是他当时被批斗后写的诗“书生自喜投文网,高士于今爱折腰(把陶渊明‘不为五斗米折腰用来比喻挨斗的躬身屈背),扭臂栽头喷气舞,满场争看斗风骚”。第一句的意思是:“这种残酷折磨,对我毫无损伤”;第二句的意思是:“这对我是一桩好事”;第三句诗更反映出其心旷神怡,达到了“太守之乐其乐也”(欧阳修《醉翁亭记》)的境界。外来伤心戕身的毒箭所造成的漏,早被他补得刀枪不入,当然也就能益寿延年,到81岁时(1988年)西游正寝。
滋补和补漏,孰重孰轻,谁先谁后,请君无记名投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