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出江湖的感受

1999-06-14 03:19文/阿梅
棋艺 1999年18期
关键词:元老棋坛中国象棋

□ 文/阿梅

○1997年时您开始搞电视快棋赛,两年时光“中立杯”、“中保财险杯”、“银鸿杯”、“红牛杯”等成功举办,掀起了全国各地的象棋高潮,而今您把这些老辈棋坛元戎请出来的初衷是什么呢?

●搞“元老杯”电视快棋赛是缘于一些朋友的建议,因为以前无论是女子大师、男子大师都在电视上露过面,而今年又是国际老人年,在前一段时间搞了一个老年人的电视快棋赛,感觉总体水平比较低,觉得很遗憾,所以想弥补一下。这里还有个小插曲,去年亚洲杯象棋比赛我也去了,在泰州看见了王嘉良,他非常希望与杨官在电视上赛一赛,而且广东吕钦等人也希望如果有机会让杨官和王嘉良再证明一下到底谁强谁弱。我们都知道他们年轻的时候,杨官一直是冠军,而王嘉良总是亚军,那么现在年纪大了,是不是还是谁也不认输。我觉得王嘉良有这种欲望,而杨官也跃跃欲试,去年在广州时两人的比赛差一点成形。但是在中央五台这个黄金时段,我又不能只让他们两人赛几盘棋,这样与中国象棋协会协商后就约了四位元老。

○选择半个小时包干制而不选择10分钟走30步棋的原因。

●关于时间是由中国象棋协会和这些老棋手共同商定的。因为我这档节目的时限是2个小时,我希望1个小时能下完一盘棋,半个小时包干就保证这个限期能顺利完成。

○选择大循环赛制是基于怎样的考虑呢?

●主要希望他们谁都能碰上,毕竟他们很难在电视上露一次面,如果选择淘汰赛,首轮过后,就会有两人被杀出局,以后就见不到了,觉得挺遗憾的。选择大循环每个人在电视上都能露三次面,可以更好地让观众目睹他们的风采。

○我看过第一轮,他们的棋下得不如想像中那么精彩,以后您会不会再搞“元老杯”。

●我觉得第一轮他们还不很适应,第2、3轮的棋下得还是非常精彩的,保持了原有的水平。

如果观众反映好,喜欢看,而这些元老们的身体硬朗,精力充沛,争斗的欲望强烈,我还会继续办下去的,甚至规模会扩大。

这些老辈棋手已封刀多年,晚年他们都在做什么呢?是不是还摆弄32枚棋子呢?此次重出江湖的心情又是怎样的呢?带着这些问题,我走访了四位棋坛元戎。

杨官:我本人的爱好是琴棋书画,但现在年龄偏大,身体很差,精力不像以前那样充沛,把温习的范围缩小了,只局限在打棋谱。偶尔也打打太极拳、拉拉小提琴。另外每个星期三和星期五都要到二沙头体工队去下下棋,跟年轻棋手共同研究新变化。在闲暇时还为棋刊写一些稿子。

王嘉良:当我接到参加“元老杯”的通知时,非常兴奋。一直有很多人认为杨官的棋要高于我,其实我并不这样看。客观地讲,在60年代,他成绩好于我,但在70年代末至80年代初的全国赛上,我多次战胜他且名次优于他,所以这样讲不是很公平,我非常希望和他比拼一下,证明我们两个到底谁强。虽然我现在是《棋艺》主编,每天都审稿子、摆棋,但下棋的机会并不是很多。为了备战“元老杯”,争取战胜杨官,取得第一名,我特意抽出三天的时间,每天上午到黑龙江棋院去下棋来感受一下比赛的气氛。第一天去的时候,由于很久不下棋,不太适应,输给郭莉萍一盘,还好第二盘就扳了回来,就这样训练三天,感觉还可以,虽然时间短了点,但临阵磨枪不快也光吗?

徐天利:当我得知要参加“元老杯”时,很是高兴,虽然很久不下棋,对胜负看得比较淡漠,但我主要想会会老朋友,毕竟有好多年不见了。像我们这些老头也没有什么参赛的机会,能在一起聚聚,重温昔日在棋场征战的感觉也是蛮好的。接到通知时也就有一个星期时间,在赛前也没有做准备,棋毕竟不是一天两天能练好的,只能凭感觉了。

孟立国:我现在在沈阳市棋牌中心做顾问,工作比较忙,在赛前我还有个比赛没有弄完,本来不想来,但考虑到这些棋友多年未见,还是很挂念。以前他们三个人的棋都高于我,估计现在也比我好点儿,我对名次没有什么奢望,只是认真下好每盘棋,不要出大的漏洞就好。

我特意写了一首诗,来概括我的一生。

误入棋途五十秋,运交华盖欲何求?

老有所吃方便面,排演桔梅自风流。□

猜你喜欢
元老棋坛中国象棋
中国数学界元老——王元
最后一跳
花言巧语
欣慰
马踏连营
大博士回答
为业余棋手诊脉
死于安乐
谭景洋我个性我存在
枪厂“元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