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亚松
一个星期六的下午,佳佳在爸爸、妈妈的带领下前来心理咨询中心。佳佳今年7岁,刚刚进小学一年级读书。在此之前,他由奶奶和外婆轮流带,养成了“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习惯。现在上学了,不知是因为对学习没有兴趣,还是没有掌握学习方法,他每天在家做功课时一定要爸爸或妈妈在一旁陪伴着,没有爸爸、妈妈的陪伴,他就不停地做其它事情或做小动作,不能独立完成功课。听老师讲,佳佳在学校上课时能认真听讲,领悟能力比较强。佳佳的爸爸、妈妈均为单位的技术骨干,工作一天已经很辛苦了,做完家务还要陪佳佳学习,每天都搞得筋疲力尽,心里非常苦恼。前来咨询的目的是要求检查一下佳佳是否患了“多动症”?有什么好办法解决这个问题?
像佳佳这样,学习时一定要爸爸、妈妈陪伴的现象,我们称之为“陪读”,是经常遇到的情况。据有关资料显示,在上海,每天有近一半的父母以“监督”、“在旁边看书”、“在旁边做自己的事情”等形式自始至终陪伴着子女学习。
“陪读”究竟会给孩子的学习带来什么影响
1.依赖性增加对刚刚入学的孩子,父母为了使孩子取得好成绩,每次做功课时“陪读”,逐道题目进行检查,在作业较多的情况下,父母还会亲自替孩子做题目;不耐烦的时候,会直接把问题的答案讲出来。这样的“监督”、“保姆”式的做法不仅不能帮助孩子提高成绩,还会养成依赖父母、他人的坏习惯,长此以往,会妨碍孩子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和自我服务能力的发展。
2.不利于养成良好的学习规律一般来讲,从孩子进入学校的第一天开始,家长和老师要根据孩子的具体情况帮助他们安排好作息制度,包括起床、吃饭、上学、玩耍、完成功课。当孩子在执行这些制度遇到困难时,他们会很好地控制自己的行为,努力按照所定的规则去做,这是每个孩子都具有的良好品质。在父母的监督之下,他们就会失去主见,一切听从父母的安排。
3.不利于培养坚强的意志坚强的意志往往是学习、劳动、生活中逐渐磨练出来的。学习的过程是一个克服困难的过程,更是对意志的锻炼过程,克服学习过程中的一个困难,会使孩子产生成就感,他们会从成就中体会到自己的价值。父母在身旁陪伴,孩子往往把困难留给父母。
4.分散孩子的注意力多数父母认为,在他(她)旁边陪着,孩子肯定会集中注意力,把精力全部投入到学习和做功课上。恰恰相反,孩子始终意识到身后有一双眼睛在盯着自己,反而将注意力集中在父母身上,时刻担心自己的行为会违反父母的规定,怕受到父母的责备和批评。有时只是做做认真学习的样子给家长看,实际上是在思考其它问题,在“走神”。
5.增加学习疲劳度,降低学习效率父母往往以自己的标准来要求孩子,结果会使孩子出现记忆力下降、注意力不能集中、心烦、自信心不足、思维迟缓等大脑过度疲劳现象,使学习效率下降。
6.精神过度紧张父母“陪读”对多数孩子来说是一种无形的压力,长期的压力会使孩子产生紧张、焦虑不安、无所适从的情绪,从而产生厌学、退缩行为。
所以,家长首先要认识到“陪读”不是一种好的教育方法,既浪费时间又浪费精力,百害而无一利;其次要安排好孩子每天的活动时间,在原则不变的情况下,让他们自己掌握时间安排学习和活动,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性,以灵活的形式促进枯燥的学习,而不仅仅是为了取得高分。最后,孩子在学习过程中出现问题时,家长要想办法与孩子一起解决问题。(作者系上海心理咨询中心医学博士)图/胡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