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仿诚可贵创造价更高

1999-06-07 15:03
父母必读 1999年7期
关键词:文思万花筒人脑

一个只会因循守旧、模仿别人的人,他的脑子充其量只能作为别人的跑马场。我们希望有更多的孩子创造出自己的新境界。

创造应是素质教育的核心

在高度信息化的时代,人脑的许多功能已能被机器高效地替代,惟有人脑的创造力是机器难以取代的。整个人类正在启动一项21世纪的人类智慧工程,积极地开发人脑的潜能,而这个工程正是以发现人类多种智能为基础,以开发人的创造性为核心的。它的最大受益者,应该是我们的孩子。

人脑是创造力的源泉。近些年来,脑科学的研究成果已使人类对人脑的认识越来越接近客观事实。但是,正如有人所说的那样,创造力是人脑的最高级功能,人类“惟一一处永远无法征服的边疆,便是心灵创造力的边疆。”

每个人的脑都是独一无二的,它与别人的脑不一样。对于人脑的创造过程,有一个很恰当的比喻,那就是天上的闪电。在人的颅腔内,当有创意的火花能够自由自在地闪现时,人才会有所创造。这就是说,人必须有思维的自由,爱怎么想就怎么想,只有这样,才有可能迸发出创造性的智慧的火花。如若人的思维被有形无形的枷锁牢牢锁住,那么,人是难以有所发明,有所创造的。

在人的一生中,孩提时期是最富有创造性的时期。这是因为,幼小的孩子的心灵是自由的,他们往往不顾清规戒律的制约,也不受客观情理的束缚,因而经常“标新立异”,敢想别人没有想到的东西,敢做别人不敢做的事情。可悲的是,我们常用成人对世界理解的方式去制约和束缚孩子的思维,使孩子在生命的早期,心灵的自由就受到了极大的限制。

在3000年以前,古希腊的学者普罗塔戈就向世人大声呼吁:“头脑不是一个要被填满的容器,而是一把需被点燃的火把。”在人类面临开垦第三块处女地——人脑的年代里,给予孩子创造的自由,点燃孩子智慧的火把,这是时代赋予教育的最强音。

创造离模仿仅一步之遥

在古埃及,人们已经会借助转动的水轮上的一连串水斗把水打上来灌溉田地。1783年,英国的爱文思把这种原理运用于面粉厂的谷物搬运工作,用同样的方式运送固体。这种想法看起来并没有什么了不起,但是在爱文思之前的1000年间,谁都没有去这样做。爱文思在液体和固体之间建立了类比关系,不能不认为这是一种创造。

一个叫贝克的人设计了一种叫做“幻像”的特异万花筒。这种特异万花筒由两种东西组合而成,一种是普通的万花筒,另一种是树脂玻璃做成的透明魔棒,棒里有缤纷的光点浮游在浓稠的透明凝胶中。贝克的创造就是在万花筒里装上一个支架,在支架上插进一根魔棒,从而使万花筒的功用往前推进了一大步。拿到了这个特异万花筒的人也许对贝克的创造不以为然,但它却不愧是突破性的。

一种有创造性的想法往往不一定有新的成分,而是旧的成分的新组合。一个只会因循守旧、模仿别人的人,他的脑子充其量只能作为别人的跑马场。虽然创造离模仿只有一步之遥,但这一步却意味着人是在框框之内还是在框框之外。这框框代表的正是局限思维的桎梏。心理学家荣格说过:“若没有胡思乱想,就没有创造性的成就出现。我们亏欠‘想像这游戏的,实在无法计算!”

在孩子的头脑中,原本是没有任何框框的,孩子在自然的游戏中充满了想像,充满了创造。可惜的是,虽然孩子在成长,知识在丰富,但思维的创造性却往往会逐渐丧失,逐渐地被刻板划一的方式所替代。创造心理学家阿曼贝尔曾指出,丰富的知识并不危害创造力,但是过多的规则却是创造的障碍。一个再有才能的人,如果他被捆绑住了手脚,失却了心灵的自由,那么他就没有可以发挥创造性的才能可言。

培养孩子的创造性,就是要承认每一个孩子都具有与众不同的天资。应从孩子生命的一开始就充分挖掘其脑的潜能,而不是磨灭其天资。创造力不是极少数人的特异禀赋,而是许多人共同的能力。爱文思和贝克的创造并非惊天动地,然而,他们的创造却使世界变得更加丰富多彩。未来从来不是自动出现的,未来是创造出来的。

“不以胜败论英雄”

当发明家爱迪生在发明蓄电池的第1万次实验仍没有获得成功时,他的朋友来安慰他,他却说:“我没有失败,我只是发现了1万种不能运作的方式。”在常人的眼中,当时的爱迪生是一个失败者。然而,爱迪生却认为创造的结果是没有办法事先保证的,要获得成功,就一定会有失败。

要允许孩子在学习中发生错误,鼓励孩子在尝试错误的过程中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儿童心理学大师皮亚杰曾极力主张让儿童在尝试错误的过程中去主动建构知识。如果成人能够允许和理解孩子在学习中不断地发生错误,而不是急切地期待孩子达到百分之百的成功;如果成人能够积极鼓励孩子具有永不满足的探索精神,而不只是要求孩子去记忆和背诵正确的答案,那么,孩子成为具有创造精神和能力的人的可能性就大为增加了。“不以胜败论英雄”,这种环境气氛对于培养孩子以创造性为核心的素质是十分重要的。

爱迪生有句名言:“很多生活中的失败,是因为人们没有认识到,当他们放弃努力时,距离成功是多么近。”即使再简单的创造,在被人创造出来之前,都是难以创造的,在其被创造的过程中,会孕育许多的失败。有人说:“冰淇淋纸杯和救生圈都是依赖创意、热忱和决心,才能构想出来,失败而又重生。”这就是一个创造的全过程。我们既要给予孩子宽松、和谐的气氛,使其对周围的世界充满创意、热忱和决心,还要培养孩子坚韧不拔地克服困难,不断进取,锲而不舍的精神。只有这样,我们的孩子才能自如地走向明天。■

猜你喜欢
文思万花筒人脑
弱CM环的性质
中共四大轶事
人脑拥有独特的纹路
最大万花筒
快乐的中秋节
让人脑洞大开的建筑
创意无限的另类汉堡
蝴蝶万花筒
民族万花筒
万花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