敏感多疑的偏执人格

1999-06-06 13:43江镇康
大众健康 1999年12期
关键词:客观事实人格障碍正常人

江镇康

在我们周围所接触的人群中,有时会遇到一种不良的特殊个性——偏执型人格障碍。

这种人格障碍的特征是怀疑和不信任他人,有下列表现形式:1并无足够的根据,就怀疑自己被别人利用、伤害或欺骗了。2脑中充满着强烈且难以摆脱的,对朋友或同事忠实性和可靠性的不合理的怀疑。3很愿意听别人向自己谈论一些事情,但却不愿意向别人吐露自己的真实情况。4在本来是善意和良好动机的谈话或事情中,他们却能推敲出坏的和可怕的含义。5对想象的、无意的或误解的伤害、侮辱或忽视,长期心存怨恨,不能宽恕对方。6感到自己的人格或名誉受到了侵犯,暴发出难以克制的愤怒或者威胁攻击他人,而事实并非如此。7对配偶或恋爱对象的忠实与否进行反复而毫无理由的猜疑。

根据有些学者的观点,只要具备其中的4~5条,就可判断为偏执型人格障碍。具备的条目数越多,人格障碍的程度也就越严重。

正常人有时也会在短时间内出现一些偏执的想法。例如甲当着同事乙的面抱怨同事丙工作马虎,结果给甲在工作中增加了本来可以避免的麻烦,乙听到后会想,甲是否会借着说丙的坏话,暗示我的工作也做得不好呢,但这种想法很快就会被乙自己否定掉,乙也不会为此而进一步采取什么行动。应该说在日常人际交往中,有时对方确实有婉转地、转弯抹角地说出自己意见的情况,相关人员结合自己的具体情况是能够从中悟出对方的“言外之意”的,这是一种正常的心理反应。偏执型人格障碍和正常人虽然对周围事物的变化都有敏锐的反应,两者的区别在于前者对周围事物的敏感多疑已经成为他(她)行为反应的一种固定的模式,他(她)总认为别人都在算计他,想从他身上得到好处,因此事事处处都要提高警惕,以免上当受骗。

偏执型人格障碍和偏执性精神病的区别在于:前者认识到自己的想法是不对的,是与客观事实不符的。例如一位偏执型人格障碍患者经常从日常琐事中怀疑配偶有外遇,患者明知自己的想法没有事实根据,但是仍然没有放弃对配偶的怀疑。而偏执性精神病则是对怀疑的内容深信不疑,客观事实都不能纠正其怀疑。

偏执型人格障碍一旦形成,心理治疗不可能在短时间内取得明显疗效。医生要想让患者认识到自己在人格方面有缺陷,首先必须使患者相信医生对其没有恶意,必须建立医患双方的相互信任关系。部分患者服小剂量抗精神病药物可能有一定疗效,但这必须在精神科医生的指导下进行。

猜你喜欢
客观事实人格障碍正常人
Nü Perspectives
探究攻击型人格障碍伴抑郁症患者的人性化护理
边缘型人格障碍的“三不稳”“一冲动”
做人要做“正常人”
家长如何帮孩子摆脱表演型人格障碍
通过创作油画《卖红薯的老汉》看现实主义绘画意义
有关初中化学定量计算的两点思考
“我国的石拱桥几乎到处都有”吗
靠脸吃饭等
试论新形势下如何做好企业新闻宣传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