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捷
一个在历史上名不见经传的小小村落,在本世纪初相距不到10年的时间里,先后出现了陈潭秋、包惠僧、熊十力、王亚南、肖云鹄、殷鉴、李四光、林育南、林育英、林彪等当代名流。
午后的太阳,斜照在8月乡村的田间小路上。村口的路边,一块丈余高的方石像醉汉一样卧在那里,上面有模模糊糊的4个字——“元帅故里”。浅浅的4块刻痕,胡乱地抹了些红颜料,仿佛是羞于见人,不眯起眼细看是辨不清字形的。
从村口进去,就是林家大湾。千百年来,这里的传说层出不穷。白羊山后面的水塘中央就是梁山伯坟,大湾里的梁姓和祝姓的人坚持说梁祝的故事发生在这里,听众稍有怀疑,他们就会立即去坟上取来一块青砖以示证明。到了本世纪初,这花香之地的传统就不再有风月,而代之以诡谲的风云了。
种种神秘的传说,在山坳水间传来传去
在林家大湾,我没有见到陈潭秋、包惠僧、熊十力、王亚南、肖云鹄、殷鉴、李四光的后人及族人,但我见到了博学的林丛安,而且他又是林育南、林育英的堂侄,林彪的亲侄。关于大湾,特别是关于林家,我深信,他的观点是有权威性的。
林家大湾地处回龙山镇的中心,位于长江北岸10公里处,有鹞子湖与长江相通,域内丘陵纵横,且湖港交错,面积70平方公里,人口约4万人,以林姓为主。
回龙山北面500米,还有两座山依偎其怀,一曰白羊山,一曰凤凰山,林家大湾有民谣,当地老人遇到了刨根问底的外乡人总要这样唱道:“白羊山,凤凰山,山青水秀林家湾。白羊山凤凰山,白羊战凤凰,祖坟葬在凤凰地,代代出侯王。”
白羊山,像一把圆椅的靠背环抱着林家大湾,因此林姓的人们也喜称大湾为“帅椅”。白羊山得名于山中百变之云雾,其弥漫浩如恣肆汪洋,初名为白洋山,后来人们不知为什么除去了水字边;凤凰山是大湾右面的一座山,其状如一只卧着的凤凰,长江边上的这两座山,实在不可以小觑。隔江的百里之外有著名的滕王阁,1300年前的王勃曾在阁上大发感慨:“人杰地灵……”其意是,人杰乃因地灵。
我登上了林氏祖宅后面的凤凰山,在官山垴那个地方找到了一个墓,萋萋芳草掩映一行简约碑文:先考林公讳文炳大人之墓。同治六年岁次丁卯冬月吉。
《林氏宗谱》的最新揭秘,林氏三雄乃商比干之后,与林则徐同宗
从凤凰山上下来,林丛安命人取出《林氏宗谱》给我看。这是一摞八开线装蓝皮书,有100多卷,分装在100多个深棕色的大盒子里,每卷约30万字。宗谱记载,林氏乃商朝比干之后,当日比干被纣王剖心处死后,其子孙纷纷逃入山林,其年长者指林为阖族之姓,从此林姓产生。宗谱中还说,孔子培育的“七十二贤人”中的林放也是林氏祖先。
道光丁酉年,林氏族长重修族谱,特请当时林家的杰出人物,兵部尚书、湖广总督林则徐作序,闽人林则徐阅谱后,欣然作了一篇《闽楚同源序》,指出:“我等皆唐进士披公之后,窃愿与我同源之人奋志诗书……”
林则徐在《闽楚同源序》称:“吾族殷少师比干之裔也。蒙周赐姓,承天发祥,其后孝子孙代不乏人,总由相继积德以结天心,故历久而弥光。是以我祖披公,由唐进士肇基,莆田九子,咸为刺史。确守前勋,兰桂丛发……”蔡元培赞:“素封之家,守儒礼之教……”这些文字依稀给我们勾勒出林家大湾遥远的文化背景轮廓,林氏三雄不仅仅是借美好山水的钟灵毓秀,他们是从历代祖先丰厚的积蓄中走来的。
在1897年、1898年、1907年的3年中,那个选择了官山垴长眠并希翼代代出侯王的林文炳3次“倾听”了山下传来的啼哭,他们是林育英、林育南、林育蓉(林彪)。林育英生在林家大湾的小林家弯(其祖父在清末迁出祖宅),林育南、林育蓉生在林家的祖宅。
林育英,1919年参加革命,在此后24年的斗争生涯中成为中国工人运动的领袖人物。1942年在延安病逝,年仅46岁。临终时慨言:“我奋斗了20多年,现在曙光来了我却要走了,没有看到胜利,希望同志们努力奋斗,夺取全国解放的最后胜利……”他要求死后葬在桃花岭,与党中央隔河相望,毛泽东深情地说:“让张浩(林育英地下斗争时用的化名)同志天天监督我们。”下葬时,中共中央书记处书记任弼时主祭,李克农宣读祭文。祭毕,毛泽东、朱德、任弼时、徐特立及其他中央委员执绋、抬棺。这是毛泽东一生惟一一次为人抬棺。他还亲笔题写“张浩同志之墓”几个大字。
林育南,1917年参加革命,1921年8月,在中国共产党成立1个月后入党,并于次年和恽代英一起介绍肖楚女、林育英入党。应该说林育英是在他影响下走上革命道路的。他与刘少奇、陈潭秋、恽代英、施洋同时在湖北播洒革命火种,后又去上海与张文秋结成假夫妻从事地下斗争,与罗章龙、林育英、李求实一同与李立三左倾盲动主义作斗争,遭到王明的排斥,并被剥夺了参加六届六中全会的资格。1931年,在上海被捕,2月7日,在龙华就义,年仅33岁。
集枭雄与巨奸于一身的林彪(林育蓉),正史野史早就汗牛充栋,其普及程度已达妇孺。
李卓侯成就了林家祖上的梦,也为中国做出了巨大贡献
顺着林丛安右手的指向,我来到了李四光的故居。要破译林家大湾的秘密,不走进这个院落是不行的。迎面是一个三间的土房子,外面停辆破旧的大客车,几个村民正在上面修理。人们说,李四光就出生在这个土房子里,李四光的侄儿把这个房子以1000元的价格卖给了别人作汽车修理部了,“李四光故居”那块小小的石碑半掩在猪圈旁的一堆荒草里面。我想,若是李四光的侄儿也能够像林氏三雄侄儿林丛安那样搞个纪念馆就好啦!因为造这间房子的人实在是功不可没。这个人就是李四光的父亲李卓侯。
林丛安讲,林家大湾的林家人一直遵从祖宗“奋志读书”的遗训,千百年来读书之风久盛不衰。前清秀才李卓侯顺应乡俗,从青少年起就在乡间从事教书职业,主要是办私塾对儿童进行启蒙教育。林育英7岁的时候和弟弟林育南一同来到李家,他们兄弟俩毕业后到武昌继续求学的时候,6岁的林彪也在父亲林明卿的带领下扭扭捏捏地给李先生磕头了,林彪坐定后,发现身旁有个叫李四光的同学。林彪不如李四光那般认真,对《幼学杂字》、《四书集注》不感兴趣,他腿上绑着沙袋常常一人跑到白羊山上,去读《水浒传》、《三国演义》。孩子们毕业了,李卓侯就送他们到黄州到武昌去学习,他后来还倾家荡产在黄州办了一所小学。在他的影响下,林家大湾的人们纷纷将自己的孩子送到外地求学,甚至还把足不出户的姑娘们也送到学校。读书风俗在大湾愈演愈烈。陈潭秋、陈荫林兄弟、包惠僧、王亚南、熊十力、肖云鹄、李四光都是于那时和林氏三雄一样走出大湾的。
林氏三雄更多地吸收了这位李先生的强烈的爱国主义思想,1919年“五四”运动爆发,林育南在武汉给家里人写信讲了北京的情景,林育英、林彪被卖国贼的行径气得抱头痛哭。13岁的林彪哭完之后,跳着脚对父亲嚷嚷“我不当账房先生,我要去当兵,国家需要兵啊!”也就在这个时候,恽代英来到林家大湾。
恽代英,启蒙林氏青年俊杰,革命点化了林家大湾
1920年夏的某一天,林家大湾的红土道上走来一个年轻的和尚,一件旧蓝布长褂罩着清瘦的身子,也罩着清瘦的笑容,一副金边眼镜又使他不像和尚了。迎面奔跑过去的林育南认识,这不是和尚,这是恽代英,他来大湾播火种了。
著名职业革命家恽代英适时在中华大学任教,1915年林育南进入这所大学中学部第三班学习,两年后,师生二人结为革命同志。恽代英评价林育南曰:“有志之士,不易得。笃实而高明,非吾所及。”两人一起组办革命进步团体“互助社”,组织进步青年学习宣传马列主义,不久,两人决定下乡发动革命。就这样,恽代英就来到了林家大湾。林育南向林育英介绍说:“这就是我常向你念叨的恽先生,恽代英。”于是三人在大湾里成立了旨在宣传革命的浚新小学。此时,林彪正在武昌共进中学读书,这一段里没有什么表现。但在其留下的有关弦高的作文里,可以看到明显的爱国进步倾向——“且一人能救一国,何况乎四万万人”。林家大湾被革命烘烤得通红,这里成立了农民协会、平民工厂、农民自卫团、党小组,林彪的父亲林明卿应农会邀请办起了“贫民工厂”,林彪的伯父林文卿干脆做上了农民自卫团团长。林家大湾的鲜艳赤色甚至吸引了共产国际的目光,原中纪委副书记郭述申当年曾陪同苏联顾问那佑莫夫到这里视察。革命在林家大湾发展到极致,这就掀起了回龙山暴动,创建了中国工农红军第六军。不过那是后来的事,林育南、林育英只在大湾里工作了一年,到了1921年,就被党派往武汉从事工人运动了,但林家大湾革命的首创之功还是非他们兄弟莫属。
林家大湾以极其沉重的代价成就了自己英雄的名声:陈潭秋、陈荫林兄弟牺牲了,还有肖云鹄、李求实、胡寅亮、陈学渭、罗四维、杜俊远……
1952年民政部门发给大湾48块光荣牌,林家有林育英、林育南,还有在解放太原战役中牺牲的林彪的小弟弟林向荣。
1925年7月,林育南写信给肖楚女、恽代英,介绍林彪到黄埔军校学习。林彪的父亲林明卿坚持让儿子做个账房先生,不同意他去广州。这时,林彪只好向大哥林庆佛(即林丛安的父亲)求援,林庆佛对父亲好言相劝:“反正育蓉也不愿在家呆着,让他出去吧。”林明卿素喜采纳长子的意见,于是一摆手放了林彪。待到12年后,即到了1937年9月末,林彪于当月24日在山西平型关大败日军坂垣师团的消息传到了大湾,老人家从木床上一跃而起,连声大叫“好小子!好小子!你可给咱中国人出气了。”叫罢,跑到凤凰山上官山垴的祖坟上磕头烧香。
林家大湾名人文化室这样为林彪作结语:“在文化大革命中,他组织反革命集团,同江青反革命集团互相勾结,有预谋地大规模地诬陷、迫害党和国家领导人,阴谋夺取党和国家最高权力。1971年9月8日,他下达反革命武装政变手令,妄图杀害中共中央主席毛泽东。在毛泽东、周恩来领导下,中国共产党粉碎了这次政变。阴谋败露后,他于1971年9月13日仓惶出逃,叛党叛国,在蒙古温都尔汗机毁人亡。”
共产党员林丛安是个历史唯物主义者。(张俊湖摘自《山西家庭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