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云生处有人家

1999-01-13 03:14李华章
中国三峡建设 1999年2期
关键词:女主人下山三峡

李华章

高天的辽阔,对衬出三峡的狭长。江涛的奔腾,映照着白云的流动。逶迤的苍崖青山,伴我们一程又一程,迎面而来的风景,有时候是热热闹闹的城市;有时候是别具风情的古镇。遥望两岸的云山中,膜肋地点缀着一二幢小屋影子,海市蜃楼似地吸引着人们的视线,一边指点,一边惊叹:“白云生处有人家”。这句古诗把我拉回到往事的回忆中……

那是好多年前的一个秋天,我参与一次农村教育革命的调查,有机会攀登过三峡白云生处的人家。走在山下,绿树挂红桔,香飘峡江,爬到半山腰,树树皆秋色,枫叶正红,鲜艳夺目;登了山顶,四面生白云,行人忽而飘浮云海之上,忽而置身晴空之下,直叫人进入虚幻的仙境。

曾在船上遥望中的小屋,似在飘摇之中,而面前的木屋顶天立地,墩墩的圆柱,结实的板壁,厚厚的树皮瓦,能严严实实地遮风挡雨,偏厦是坚固的干打垒墙。

曾在船上遥望中的小屋,好像挂在山崖上,而我站立的是一块坪地,视线之内还隐约可见几幢小屋,屋前都占住一小块坪地。这人造的晒谷场造起来肯定不易,要不为何不造宽敞点呢。

哭声。看样子,女主人还在坐月子中。环顾堂屋,几把木椅,几张木凳,桐油油得锃亮亮的,简朴实用。女主人转身微笑地端出几杯茶,清香扑鼻。我们一边品尝云雾茶,一边有意识地拉家常。

一个男孩子从里屋走出来,背着书包,啃着粑粑,在母亲的导演下,羞涩而礼貌地喊了叔叔伯伯好。女主人说:这娃儿今年读一年级了。我们问:学校离家多远?答曰:有五六里路。又问:每天要不要接送?答曰:个人去,个人回。山里娃没有城里娃骄惯。一个下坡,一个拐弯,再爬一个上坡就到学校。我们目送着小孩飞快地翻着脚片子,蹬、蹬、蹬地下山去了,一阵风似地不见了人影……

男主人回家了,头上像刚揭开的蒸笼,热汗淋淋,手里提着一塑料袋油条。见有稀客,格外热情,连声道歉:失敬失敬,怠慢哒。早知道我就不下山去了,老婆生孩子还在月子里,趁早下山去买油条,调调口味,补补身子。这下山上山,弯弯拐拐,来回就是十几里。顿时,女人的脸微微红了;男人怨在嘴上,却喜滋滋的甜在心里。不难发现,夫妻俩一片恩爱情深。

谈家常中扯到计划生育,男人嘿嘿地笑道:我偷偷地超生了一个。一儿一女,品种齐全了。女主人还有怨气,想不到山高皇帝远,还是被罚了款。这小娃是高价“千金”!其实,我们这里山大人稀,方圆几条山窝窝,也就是稀稀落落的一二十户人家。站在门前看得见人,走到一起来不容易。俗话说,隔山隔峡跑死马呀!

入夜,山风呼啸,松涛阵阵,月亮似挂在树梢,一片银辉洒进窗口;火塘的火熊熊燃烧。男主人有点歉意地说,烧的钢炭背进城抓收入了,自己烧的是枯树和树蔸子,烟子虽呛人,但耐烧。他指给我们看,土墙中挖出一个洞,一根枯树从墙外伸进火塘,边烧边慢慢地往里挪动。一抬头,烟薰的腊肉,蜡黄蜡黄的,满屋子弥散着香味。

我们问:这么高的山,交通不方便,何不搬下山呢?他带着感情地说,这是老祖宗创下的基业。故土难离,舍不得搬走。俗话讲,金窝银窝比不上自己的狗窝。过去,这黄牛岩是片穷山瘠土,岩石坚硬,传说当年的神牛用牛角抵山岩,把牛角都抵弯曲了。经过祖祖辈辈的开垦耕种,耗尽了几代人的汗水和心血。如今,土变肥了,地耕熟了,肯长庄稼。这几年风调雨顺,收成一年比一年好,包谷、洋竿、大丰收。去年,我家就收获了一万多斤包谷。勤劳致富,日子越过越红火了。吃的腊肉、鸡蛋、辣椒、蔬菜自种自养。缺的日用百货、油盐酱醋,隔半个月一个月下一次山,进一回城,背一背篓上山来,生活得自自在在的舒心。

“山有多高,水有多高”。这高山上泉水多,清亮清亮的山泉是优质的矿泉水。用竹子作笕可直接把泉水引进厨房,喝的是“自来水”,富裕之后,还造了一只小划子拴在江边。下山去,荡起双桨,劈波斩浪就进城。

三峡工程建成功,移民要往山上后靠。往远处想,将来还可以架座缆车上下山哩!只见他开心的朗朗大笑起来了……

他们一席话,一阵笑,说得我们的心也热乎乎的。勤劳,一片穷山瘠土开成一片乐土福地。勤劳,创造着幸福人生。

东逝的江水流不走我的记忆。多少年后,我依旧难忘那三峡的白云生处的人家。在白云生处的人家,使我寻找到一种值得喜爱和珍惜的精神。

猜你喜欢
女主人下山三峡
胖虎下山
过年好
双下山
专横跋扈的鸡
下山的路
我们可能读了一个假《三峡》
杯子
人民三峡人民建,建好三峡_____
保姆
北京重庆三峡酒楼创新菜选(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