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向东
1989年夏,因发现第二种中微子而荣获1988年诺贝尔物理奖的美国实验物理学家利昂·莱德曼,给一批颇有抱负的大学生作了题为“低报酬、超工时”的讲演,畅谈科学生涯的乐趣,深受听众欢迎。几天后,一个听过演讲的大学生给他写了一封信,信中写道:“我工作努力,学业不错,但至今未能显出任何真正有希望的成绩。我虽已尽了全力,但看来也只能落在平庸之辈中。我常自问:为什么我要设法进研究生院去苦苦求读,然后进政府研究部门或其他学术研究机构,顶多就是发现一两件别人也可能发现的东西。我何不只拿一个学士学位,然后去当个保险统计员,九点上班,五点下班,工资还很高……在我看来,只有那些在过去做得很好并且成功地获过奖的人,才能在将来得奖(那些说不要对奖励太关心的人,正是知道自己会获奖的人,或者明知自己没有机会获奖的人……我们的社会只表彰那些已经获得的成果,而不表彰导致这些成果所付出的艰苦劳动。那些辛勤劳动着但不曾成功的人,并不受到表彰,这一点使我感到沮丧!)……”
莱德曼为答复这些“复杂而隐晦”的问题而写了回信,信中希望该生考虑考虑“自己的处世哲学和生活动机”,“什么使你觉得真正快乐?在这个星球上什么才是真正有价值的东西?”
这个自认为是“平庸之辈”的大学生所表白的实际心态,确如莱德曼所言,与人生观有关。正因为“平庸”,所以就普遍。这个“平庸之辈”的不甘平庸之心,多少反映了世界上绝大多数寻常人的复杂情绪。虽说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但“状元”毕竟没有“秀才”多。科学界也好,其他行业也好。平凡人应该如何生活和工作,如何寻找自我,如何使平凡的人生稍许不平凡些?这个老生常谈的话题,却不断地引起人们新的思索。
如何善待人生?近年国际上出现了一种叫做“情商(EmotionalQuo-tient)”的理论。“情商”之“商”乃“‘智商”之“商”,是指一种个人驾驭自己情绪行为的能力,“情商”即“情绪智力(EmotionalIntelligence)”。“情商”理论认为,人生应该具有这种高智慧的“情绪能力”,从而使生活质量得到提高。这种深刻的智慧表现为:对于人生价值和人生意义的深刻理解;对自我的人生目标的了解程度;对于人生战略的总体把握;对内心矛盾和冲突的克服技巧;对上下级关系和同志关系的处理方式;对转变环境的思考;对在顺境或逆境中取胜的智慧。
“情商”理论之所以在短短的几年中就引起世人广泛的关注,其主要的原因是因为它给人生价值赋予更平凡而又更深刻的涵义。例如对“成功”的看法,它强调成功应该是指生活上的成功。这种生活上的成功是与人生价值、人生意义和人生幸福密切相关的成功。该理论认为,对于具备高情商的人来说,真正的成功是无论处于顺境还是逆境,都能保持平和的气质和快乐的心绪,而常人所以为的成功不过是真正成功的副产品。它认为最高的智慧乃是每天、每时、每刻都能精神愉快地生活。
真可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从“情商”理论中,有的看到了“道”,有的发现了“佛”,等等。看到“道”的,认为“情商”理论的精髓之处,与我国战国时期哲学家庄子的人生哲学相似,庄子是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他所倡导的人生态度是顺乎自然、物我两忘,达到“天地与我并生,万物与我为一”的境界,就可解脱一切苦恼,逍遥自得。
人类自有文明以来,无数思想家、哲学家、政治家、科学家,有识之士和寻常百姓,无一不探索人生真谛和处世哲学这个永恒的主题。这方面的著述、说教、信条和警句等浩如烟海。作为难断人间烟火并为衣食忙碌的寻常之辈,很难实现庄子“物我两忘”的誓言,更难超脱到三界之外的佛家净土。即使按照比较现实一些的“情商”理论的要求,其把握人生战略、克服矛盾和处理冲突的能力和技巧,也并非等闲之事和一朝一夕之功。曾荣获1965年诺贝尔物理奖的美国物理学家里查德·费曼,在论及自然规则与运用之间的关系时如是说:“这好比下象棋,即使你学会了所有的规则,你也不一定能玩得好。”运用定性而又定量的自然法则尚且如此,何况其他!大千世界,法无定法,规无常规。我等寻常之辈,要想让人生充实一点,让生活质量高一点,最现实而又较积极的做法是,广采百家之言,“择其善者而从之”,凡事踏实一点、想开一点、看淡一点、超脱一点、快乐一点,一点一点慢慢来。若想“一步登天”,则可能事与愿违,反而相误。“天生我才必有用”,人家敢说,我等至少应当敢想!
(木斋摘自1998年2月2日《北京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