慎防幼儿玩物自伤等二则

1998-12-28 03:05寿柏泉
祝您健康 1998年5期
关键词:玩物缝针颞部

寿柏泉

南京军区南京总医院口腔科近年来收治250例口腔领面外伤,其中6岁以内的幼儿组占12%。幼儿外伤的原因很多,如碰撞伤、跌伤、车祸伤和玩物自伤等,其中玩物自伤者又占幼儿外伤的10%。为了引起家长和幼教人员的重视,防止幼儿玩物自伤,特举例分析如下,旨在引以为戒:

例14岁男孩,正啃着鸡腿骨头,突然,门外锣鼓喧天,孩子拔腿就跑,不慎跌倒,鸡骨头刺穿口腔软腭,出血不止,一块3×2.5厘米的软腭悬挂在咽腭部,妨碍吞咽,影响呼吸,随时有引起窒息的危险。来我科急诊时,患儿精神不振,呈垂危状。经抢救,转危为安。

例25岁女孩,模仿奶奶缝补衣服时,缝针在头发上擦擦、嘴唇含一下的动作,不慎将缝针误吞,横跨在舌根与咽后壁之间,咽不下,吐不出。奶奶见状心急如火,伸手取针,口小手大,手指够不到针,反而引起恶心。使针朝着舌根方向越刺越深。此时,虽能吞咽、说话,但疼痛难忍,在当地几所医院取针,均未取出,转辗月余方到我院耳鼻喉科,全麻下2次从口咽部取针,又告失败。最后转入我科,在全麻下经口外额下缘弧形切口。在x线荧光屏指引下。才取出已变黑的长约3.5厘米的缝衣针。

例34岁半男孩,左颠部反复肿痛2年余。患儿2岁半时,手拿竹筷玩耍,不慎跌倒,筷子刺伤左上领牙龈及口腔前庭粘膜,当即到卫生院缝合止血,伤口一期愈合。半年后左颞部红肿热痛,边界不清,用抗生素治疗,肿胀消退,但仍有压痛。后每隔三四个月胀痛发作一次。近2个月来肿块不消。略有加大,压痛明显,口腔粘膜正常。左颞部x线片检查未见异常。为了排除左颞部肿瘤或特异感染,故在全麻下经头皮发际切口,行手术探查。术中取出了一根0.4×3.5厘米的竹筷异物,这才明确并根治了这一疑难杂症。原来,这异物是2年前孩子在含筷游玩跌倒时,从左上领口腔前庭刺入颞部并折断遗留下来的。

归纳上述玩物自伤事故,原因主要有3点:

1对孩子溺爱有余,保护不足。许多年轻的家长,只要孩子喜欢。什么都给玩。而对玩物的安全性、危害性,误伤的可能性、严重性缺乏了解和认识,更谈不上预见性和警惕性。

2平时缺乏卫生知识,不注意安全。遇事手忙脚乱,不冷静。处置不当,加重伤情。

3对儿童玩具不讲究,“就地取材”,随便抓一根棍、棒或筷子给小孩玩;对玩物有无自伤的危险不知道,也不在乎。一旦出现意外损伤,就束手无策,乱了方寸。

这里也提出3条预防措施:

1克服幼儿边吃边玩的不良进食习惯,以防跌倒时餐具自伤口腔领面部。

2禁止幼儿拿小刀、剪子、缝针等锋利的器械充当玩具。以免失手误伤自身。

3不玩细棍、小棒、铁钉、弹丸、铜钱、硬币等容易自伤或误吞、误吸的危险器物。

略谈婴幼儿屏气

姜松

婴幼儿屏气,俗称“大憋气”,是婴幼儿时期常见的发作性神经官能症,发病率46%,多在2岁以内发作。发作次数多在3~4岁以后逐渐减少,6岁以后罕见。

婴幼儿常因注射、跌扑、碰撞、惊吓等诱因下,大哭一声后突然无声无息,出现短暂性的呼吸停止,继之出现口唇青紫,重者有明显发绀、全身强直、角弓反张、意识丧失,甚至出现抽搐,尔后肌肉松弛,一切恢复正常。轻发作在1分钟以内,重的可达2~3分钟。

本病一般不需药物治疗,家长不必惊慌失措,患儿发作后可自行恢复。若屏气发作时间过长。会造成脑部缺氧,可以掐人中、印堂、合谷等穴位,使其尽快恢复。亦可按压胸部,帮助恢复呼吸。对频繁发作的病儿,可用阿托品治疗。平时家长对小儿不要过分溺爱,注意生活环境的安排,解除引起精神紧张和冲突的因素,尽量避免突然意外的刺激。

猜你喜欢
玩物缝针颞部
玩物上志——石不能言最可人(印石篇)
玩物上志——情系“达摩”
C臂机联合颞部微创切口在颧弓骨折手术治疗中的应用
缝针
内窥镜辅助中面部提升术的颞区解剖学研究
早期康复治疗和电针联合治疗对老年额颞部颅脑损伤患者执行功能影响分析
短篇报道双颞部透明质酸注射填充致右颞侧肿胀突起一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