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知识经济与深化教育改革

1998-09-13 10:22聂海清
现代教育科学(高教研究) 1998年4期
关键词:知识经济时代改革

聂海清

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长河,经历了几次重大革命性的转变。从经济形态采看,农业经济,经过了漫长的岁月;二百多年前开始从农业经济向工业经济转变;今天,人类社会正处在由工业经济向知识经济转变的过程之中,象美国这样的发达国家,其知识经济正逐步形成;21世纪“工业经济”将逊位于“知识经济”,社会各个领域都将发生深刻而巨大的变化。我国是一个发展中国家,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我们正步入一个多元经济所有制并存的阶段;我们要根据中国的国情,走有中国特色的经济发展之路,做好走向知识经济时代的准备。同时,我们也要深刻地认识到,21世纪知识经济的到来,尉我国来说,既是严峻的挑战,也是良好的机遇。在新的世纪里,我们相信,高举邓小平理论的伟大旗帜,我国经济将得到持续快速稳定的发展,综合国力更加增强,并大大缩小与发达国家之间的差距。

1998年5月4日,江泽民总书记在庆祝北京大学建校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当今世界,科学技术突飞猛进,知识经济已见端倪,国力竞争日趋激烈。”在我国,知识经济的提出,还是不久前的事。那么,什么是知识经济呢?1996年,世界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发表的《以知识为基础的经济》的报告中定义为“知识经济是建立在知识和信息的生产、分配和使用之上的经济”。也可以说,知识经济是“以知识为基础的经济”的简称,是一种当今世界正在形成中的崭新的经济形态。它的基础不是自然资源,而是以不断创新的知识为基础;它的主导型要素,不是资金,而是拥有的人才。知识经济在资源配置上以智力资源(知识、技术、人才等)和无形资产(信誉、名牌、知名度等)为第一要素;知识将成为生产力增长和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因素。

由于知识经济具有上述特征,它必将为促进教育的发展提供极为有利的条件,同时,它也会对教育改革提出新的更高的要求;我们要深化教育改革,加快改革的步伐,加大改革的力度,迎接世界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使教育更好地为促进知识经济的发展服务。

无论是农业经济时代,还是工业经济时代,历来的教育,总是要受到经济的制约,同时,它又反作用于经济的发展。这是一条基本的规律。但是,这种“制约”与“反作用”的内容与程度,是随着时代的发展而不断发展变化的。在知识经济时代,从知识到技术再到经济的过程周期大大缩短,知识、技术与经济的更加紧密的结合,使知识对经济发展的影响产生质的飞跃;而知识的创新、先进技术的掌握,是必须通过教育对人才的培养来实现的,因此,在知识经济时代,教育对知识经济持续发展的巨大反作用,是以往任何时代都无法比拟的。

世纪之交,全球经济正发生着深刻变革,“知识经济已见端倪”,教育面临着良好的机遇和严峻的挑战。把一个什么样的教育带人21世纪,教育如何适应于知识经济和更好地为知识经济服务,我们要站在未来社会发展需要的新的战略高度,立足于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拥有主动权的目标,来进一步审视教育发展的思想、战略和按照教育现代化的要求,更加深入地进行各项教育改革。

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如前所述,知识经济是以知识的生产、分配与使用为基础的经济。而知识的生产、分配与使用,需要通过教育培养高素质的各级各类人才。以往的教育,无论是中小学,还是高等学校,都过份注重知识教学,把教学过程看成教师单向传授知识的过程,以为学生接受了教师讲的知识,并把它记在脑海里,就算学习到手了;以为学生记住的知识越多,就越有学问。在知识经济时代,知识总量加速增长、知识陈旧率急速加快,克林顿1998年国情咨文中指出:人类知识每5年翻一番;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所属的“世界科学技术情报系统”的统计,科学知识每年的增长率,60年代以来,已从9.5%增长到10.6%,到80年代每年增长率达12.5%。80年代每年全世界发表的科学论文大约500万篇;登记的发明创造专利每年超过30万件。面对知识经济时代的瞬息万变,知识老化周期加快,学生掌握的知识再多,也是不能适应21世纪知识加速增长的新形势要求的。各级各类教育的目的,不只是要求学生掌握更多的知识,而是要在学生学习掌握知识的过程中,通过启发学生的思考与动手操作,发展学生的智力,培养学生的能力,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增强学生的适应能力,使学生学会做人、学会学习、学会劳动、学会生活、学会审美、学会健体、学会创造、学会合作。从接受知识的角度来说,通过中小学、大学的教育,要使学生会自学、会思考、会研究,具有获取新知识的能力、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创造新知识的能力。我国高等学校的过窄的专业教育、过弱的文化素质教育,致使学生思想道德滑坡、知识面狭窄、能力低下;中小学教育中,面向少数尖子学生,以使学生考取好的成绩为教育目的,用违背教育规律的“加班、加点、加压”的办法和以超负荷的过重课业负担与摧残学生身心健康为代价来换取提高学生几分考试成绩。应试教育,在中小学里,现在“从教育思想到教育行为仍处于相当强大的地位”。迎接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我们的教育要面向21世纪知识经济时代对人才素质的要求,要面向学生在未来社会生存与发展的需要;迎接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我们要有实施素质教育的紧迫感;要把转变教育思想作为先导,没有教育思想的转变,实施素质教育只能是一句空话;要改革课程体系、课程结构、课程内容,特别是要加强基础、拓宽知识面,以培养能力为主线;要改进教学方法,课堂教学中,要变单向讲授为多向交流,调动学生学习、思考、实践的积极性,引导学生参与教学过程,要认识到,学生掌握知识并内化为自己的能力,必须通过自己的思考与实践,这是任何人不能代替的;要鼓励学生质疑问难,高等学校要鼓励学生提出与众不同的新观点、新见解,着重培养学生的研究能力与创新能力;要改革考试制度、考试方法,充分发挥考试这种手段检查教师自己教学质量的功能,使考试这种手段为提高学生的全面素质服务。总之,各级各类学校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它既是世界各国教育发展的共同趋势,也是我国各级各类教育改革的重要目标。

促进高等教育与科研、生产劳动相结合。在知识经济时代,知识、技术与经济的结合更加密切,相互间的影响力更大。有的专家估计,在知识经济时代,在信息高速公路建成后,知识与技术对知识经济增大的贡献率将可能达到90%。高等教育与知识经济的关系更为密切、更为直接。一方面,高等教育将对知识经济的发展产生巨大推动作用;另一方面,知识经济对高等教育有着更为重大的影响,其影响之一,就是高等教育与科研、生产劳动相结合将成为高等教育改革和发展的趋势。实现高等教育与科研、生产劳动相结合,要有政府的领导与支持;要建立有效的机制;要有高等学校与企业部门的共同努力。高等学校要进入经济建设的主战场,走产学研结合之路,一方面通过培养高素质的专门人才为经济建设服务;另一方面通过科研成果及其转化,直接推动经济建设。高等学校的教学,要精选教学内容,优化教学过程,指导学生的学习方法,加强实验、实习、毕业设计与毕业论文等实践教学环节;把科学研究引入教学过程,用自己的

科研成果来充实丰富教学内容,积极引导学生参与部分科研工作,指导学生进行初步的科研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研究能力。企业要树立依靠科学技术求生存、求发展的思想,要善于借助高等学校的科研与人才的优势,提高产品的科技含量,来增强竞争能力,促进自己的发展。

造就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指出:“振兴民族的希望在教育,振兴教育的希望在教师,建设一支具有良好政治业务素质、结构合理、相对稳定的教师队伍,是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根本大计。”百年大计,教育为本。而教育的改革与发展,则以教师为本,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呼唤造就一支高质量的师资队伍;在知识经济时代,高技术对经济增长的贡献越来越大,脑力劳动者的比例高于体力劳动者(现在,美国白领占59%,蓝领占29%),教育对知识经济增长的作用越来越突出,而教育对知识经济增长的巨大作用,必须依靠广大教师提高人才培养素质和教师不断取得新的科研成果才能实现。造就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要营造“尊师重教”的氛围,根据“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精神,不断提高教师的政治地位和社会地位、福利待遇,提供良好的工作条件和生活条件;要大力提高教师队伍的思想品德素质和文化业务素质,加强中青年教师的培养,加大培养学术带头人的工作力度;教师是人类灵魂工程师,工作对象是正在成长的、可塑性很大的、活生生的人,教师热爱学生、为人师表、以身作则的良好师德,具有重大的教育价值和巨大的教育威力,加强教师职业道德建设,是提高教师素质的重要内容。从热爱学生来说,教师热爱好学生,只能算是教师职业的本能,教师偏爱后进学生,给予他们更多的关心、理解、尊重、帮助,才是教师应具有的职业道德。

落实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面对21世纪新技术革命的挑战,面对全球性的综合国力的激烈竞争,为迎接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作好准备,必须把教育真正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把发展科学技术和教育事业放在首要位置”,“国家保障教育事业优先发展”,这是我们党在新的历史时期作出的战略性抉择。实践证明,落实教育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最根本的措施是增加教育的投入。多年来,我国教育的投入与教育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之间形成强烈的反差,一方面是我们对教育的认识达到“世界最高水平”,另一方面教育的投入“几乎是世界最低水平”。1993年2月颁布的,(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明确提出:要逐步提高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占国民生产总值的比例,本世纪末达到4%。事实上,国家财政性教育经济支出占国民生产总值的比例,1985年是3.6%。1991年是2.85%,以后,此比例逐年下降,即1992年为2.73%,1993年为2.52%,1995年又降到2.46%,这个比例远远低于发展中国家4.2%的水平,甚至比最不发达国家3%的水平还要低一些。国际21世纪教育委员会于1996年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交的报告《教育——财富蕴藏其中》指出;“在国民生产总值用于教育的比值尚未达到6%的国家,教育经费无论如何不应低于这个百分比。”我们要站在未来社会发展的高度,要争取在知识经济时代的国际竞争中拥有主动权,就必须把优先发展教育的战略地位、逐年增长教育投入,真正落到实处,“在别的方面忍耐一点,甚至于牺牲一点速度”,确保国家财政性教育支出占国民生产总值的比例在本世纪末达到4%,并再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使其达到国际21世纪教育委员会1996年提出的这一比例达到6%的目标,从而使教育实现可持续发展和更好地为促进知识经济的发展作出更大的贡献。

发展知识经济,深化教育改革,落实教育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是我国在世纪之交的重要历史时期,我们党和国家作出的战略选择。从总体上看,我国的经济基础还是粗放型、外延型经济,离知识经济还有较大的差距。但是,我们完全有理由、有信心,通过真正落实教育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不断深化教育改革,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我们就会培养出21世纪所需要的高素质的各级各类专门人才,有力地促进知识、科学技术与经济的更加紧密的结合和相互间发挥出更大的推动作用。

一个崭新的知识经济时代,将要来到我们的身边。作者系吉林省教科院院长、研究员(长春130022)

责任编辑:邵英

猜你喜欢
知识经济时代改革
知识经济背景下优化企业法务体系问题及改进对策
评价新经济时代知识经济管理的发展趋势
e时代
e时代
一图读懂供给侧改革
e时代
改革创新
改革创新(二)
“改革”就是涨价吗?
创新网络活动对大中型企业研发绩效动态影响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