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时期高校图书馆的重新定位

1998-09-12 15:14王成云
现代教育科学(高教研究) 1998年6期
关键词:检索文献图书馆

王成云

一、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特点

大学图书馆是整个信息业的组成部分之一,而现代信息技术则是信息产业的关键所在。现代信息技术,通常指计算机技术和通讯技术,其表现有如下特点:

1.媒体多样化

纸质文献、文本类型一统天下的格局已被打破。从信息媒体介质来看,以缩微胶片、磁盘、光盘等先进的大容量媒介来存贮文献信息已是司空见惯;从文献信息媒体类型来看,音像、图形、动画等比文本类型更自然、更科学的多媒体信息类型发展极快,并受到用户的青睐。

2.馆藏数字化

数字化了的文献信息可以由计算机存贮在磁盘上或光盘上,使通过通讯网络从远端对其进行检索或存取成为现实。馆藏数字化,形成了信息资源共知、共建、共享的格局。

3.传播网络化

现代信息技术可以使文献信息的传播从邮寄、电话、传真等速度慢、费用高的方式中解脱出来。数字化的文献信息通过网络传播已成为现实。如Internet网上的电子邮件、远程登录、文件传送等服务,都可以用来传播文献信息,其速度可与电话媲美,耗费却比普通邮件还低。

4.检索简单化

计算机数据库技术、软件技术的发展,使信息检索的途径愈来愈多,方法愈来愈简单。以Internet网上的信息软件Go-pher、广域信息服务系统万维网为例,当用户检索信息时,只要明确检索目的,在没有任何检索知识的情况下,利用软件都可以一步步地找到自己需要的信息。

5.利用分散化

信息的网络化传播以及馆藏文献存贮虚拟化,导致用户无须再到实物存贮地——图书馆、情报室等信息机构去找信息、查文献,用户在家或在自己的办公室就可以检索、利用、传播信息,这就自然形成了文献信息利用的分散化。

二、高校图书馆的重新定位

普通高等学校图书馆规程指出,高校图书馆是学校文献情报中心。图书馆学专家陈钦智也曾指出,近年来正飞速发展的通讯、多媒体和数字技术从根本上改变了我们生产、收集、组织、传递和使用信息的方式,图书馆的职能面临着改变。从历史上看,图书馆也从几个世纪以来藏书库转变为主动的信息中心。高校图书馆面临着经济体制的转轨和信息技术的冲击,必须重新审视自己的地位,作出适宜自己生存和发展的定位选择。笔者认为,高校图书馆在为教学、科研服务的同时,必须转型为社会服务。服务界面的扩大,要求高校图书馆成为信息中心,其自身也存在这种优势。具体依据如下;

1.信息存储中心

高校图书馆占有知识的专有载体——文献,文献是图书馆工作的物质基础。高校图书馆如果把握这种优势,选择某些学科作为信息存储重点,使其所在学校这些学科信息的存储质量和数量与它们在国际国内的学术地位相适应,就可以有效地服务于教学、科研,提供给社会用户。

2.信息加工中心

图书馆工作人员对文献的收集、整理、编目、分类以及二、三次文献的加工,可以有效地配合教学与科研活动,进行追踪服务,把静态的文献转化成动态的可利用的信息。这种加工,客观上形成了图书馆信息加工中心的格局。没有这种加工,图书馆就体现不出其学术作用。

3.信息流通中心

高校图书馆搜集课题以及国内外最新信息向师生传递,并向社会开放,提供给社会成员,在满足市场经济体制下的开放式教学和科研需求的同时,将信息提供给社会各阶层,从而成为以高校图书馆为内核的信息交流中心。这种信息交流中心,功在学校,利在社会。

4.信息管理中心

高校图书馆在整个图书馆大系统中,有自身的网络体系结构,特别是随着校园建设的拓展,高校都建立了网管中心和网控中心。如果这两个中心都设在图书馆内,不仅方便用户,也利于学校对网络的管理,还可对出入信息进行统一检查,以防有害信息进入和重要技术信息泄密。

三、高校图书馆的现状分析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高校图书馆作为信息中心已是必然,高校图书馆现代化已是大势所趋。但是,纵观高校图书馆现状,可以明显地看出各馆发展极不平衡。

1.部分高校馆顺利转向现代化

其表现如下:(1)图书馆全面电脑化。北京大学、上海交大等经济实力较雄厚的高校,基本建成了图书馆自动化体系。(2)建立了数据库。据载,北京大学集成系统PVLKOS已拥有数据10万左右,中国教育与科研示范网(NCFC)网上可提供服务的数据库19个。(3)创建了网络。由国家教委和世界银行资助的中国教育科研示范网(NCFC)以IOME—PS主干网(光缆)速率将北京大学校园网(PVNEF)、清华大学校园网(PVNET)、中科院院网(CASENT)连接在一起。同时,由国家教委牵头组织实施的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络(CENET)一期工程连接清华大学等40所高校的校园网已成为我国首先投入使用的综合性计算机网络。北京的这些网络已与国际互联网(Internet)连通。上海高校情报检索计算机网络(IRNS)也正向多类型图书馆网络化发展,并与互联网连通。据1993年有关方面统计,全国已有上述一类的高校图书馆150所,约占全国高校馆的13.80%,这标志着我国高校图书馆向现代化迈进的进步。

2.相当比例的高校馆因循于传统服务

其表现如下:(1)以文献为中心。从传统的服务目的出发,沿袭传统的采购、编目、典藏、流通、阅览、参考咨询等工作模式。(2)低效率手工操作。传统的卡片式目录仍是主要的检索工具;流通部门还是由工作人员按读者索书条在书库里一本本地查找;参考咨询还是翻工具书,一条条地在书刊上搜索信息。(3)电脑配置流于形式。

有些高校馆已配置了电脑,并在尝试用电脑编目,或用电脑识别条形码输图书的借还手续,但整个图书馆并没有实现标准化、网络化,馆藏文献还没有从典藏流通的低层次服务转入信息提取、供给的较高层次服务。这类馆的工作人员仍然在书库里从书架到读者间穿梭般地传递图书,电脑的使用只是一个表象。

四、高校图书馆的出路

高校图书馆作为信息中心,面临着信息化社会的挑战,其根本出路在于实现图书馆的自动化。而图书馆工作的规范化、人员专业化、设备自动化则是实现其根本出路的基础。

1.工作规范化

规范化是图书馆走上Internet网的基础和必备条件。没有规范化,图书馆的协调和协作就要受到限制,甚至根本就不能入网、上网。要做到规范化,就必须按照国际标准来进行:(1)按国际标准确定高校图书馆工作的基础规范,名词、符号、术语、标志、定义等,都必须按国际统一的标准进行。(2)按国际标准确定规范方式,含操作过程中的条例、规则、规程等。(3)按国际标准确定设备规范,如设备的规格、型号、质量、性能等。

2.人员专业化

高校图书馆上网要求工作人员必须成为某类或几类学科博而不专,但具备分类、研究、综合分析、辨伪、检索、传送等一系列专业知识和技能的专业化人才,这类专业化人才,既能搞好资源的组织、整理、加工与建库工作,又能将图书馆资源数字化、信息化,进而把网络上丰富多彩而又五花八门的信息及时加以梳理归类提供给用户。从事管理岗的未来人才,在具备管理能力和协调能力的同时,应具备相应的图书馆业务知识和电脑知识;电脑操作岗的专业人才,要熟悉自动化系统,值班工作程序,还要熟练地操作,通晓应急处理规程和排除电脑故障的方法;数据处理岗的专业人才,要具备较快的汉字录入能力,掌握数据库技术。

3.设备自动化

设备自动化,是高校图书馆走上In-ternet网的硬件。要利用电脑技术和自动化管理软件来辅助采购、编目、流通、检索以及内部管理,建立本馆或网络系统内的机读目录数据库和分专业建立二次文献数据库等。用户通过联机公共目录(OPAC)和联机情报检索系统查询信息,需要采用电脑等技术处理图书馆业务和管理系统,设立图书馆自动化系统。图书馆自动化系统可分为单项系统和集成系统两大类。单项系统是采购系统、编目系统、流通系统、连续出版物系统、联机公共书目查询系统的任何一两个或全部系统,或独立的编目与回溯建库系统,光盘媒体、公共书目查询、联合目录等系统;集成系统是采用电脑技术处理图书馆业务与管理工作的整个系统。这两类自动化系统各有特色,一般高校图书馆可购买各种数据库组成网络,统一检索界面,然后集成到自动化系统中再与互联网联通。集成系统代价较高,这对一般高校图书馆不太适宜。设备自动化要因馆而宜,应避免盲目性。

作者单位:四平师范学院

(四平136000)

责任编辑:海文

猜你喜欢
检索文献图书馆
Hostile takeovers in China and Japan
CNKI检索模式结合关键词选取在检索中的应用探讨
通过实际案例谈如何利用外文库检索提高检索效率
瑞典专利数据库的检索技巧
Cultural and Religious Context of the Two Ancient Egyptian Stelae An Opening Paragraph
图书馆
英国知识产权局商标数据库信息检索
The Application of the Situational Teaching Method in English Classroom Teaching at Vocational Colleges
The Role and Significant of Professional Ethics in Accounting and Auditing
去图书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