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点王柏林

1998-08-20 09:01彭明榜
中国青年 1998年1期
关键词:下岗职工柏林中心

彭明榜

评点王柏林

他和他的“服务中心”安排了10000个下岗职工的再就业

这个数据和他的经历无论如何都具有特殊的意义——

郑州有一个大老板,他的许多亲戚朋友下岗后都去找他安排工作。这个大老板想,我的亲戚朋友还能找我想办法,那些没有亲戚朋友当老板的人下岗后又去找谁呢。于是,这个大老板自己掏钱成立了一个“郑州市新兴下岗职工生产自救服务中心”,免费为下岗职工介绍工作,已经投入了700多万……

这是安阳团市委的同志告诉我的一条线索。

他们还告诉我,为开展“青年再就业工程”,团市委曾组织十几个人去郑州这家下岗职工自救中心参观学习过,是新上任的市委书记朱天保让他们去的,朱书记此前是郑州市市长,对这家中心很赞赏。

我问他们这个大老板叫什么名字,他们想了想,却没能想起。

★点评:好多故事都是从传奇开始的。传奇是一种民间的愿望,是“真实”的折光,是宏观里最微观的一个部分,是“起于青萍之末”的“风”。

通过长途查号台,我查到了“郑州市新兴下岗职工生产自救服务中心”的电话。电话打过去,话筒里传来一个热情的女声。作了一番自我介绍后,我终于得知我要找的大老板名叫王柏林,电话里的女声称他“王总”。

他给我留了个悬念

几天后,我上了从北京开往郑州的179次列车。车到郑州是清晨6点54分,天未大亮。在出站口,朦胧中我看见有一瘦高个子举着一张纸,纸上写着我的名字。当我们手相握,他说了一句:“我是王柏林。”就在那一刹那,我产生一种直感:他不像个“大”老板。

在站前一人丛和车群中七弯八绕地走了几分钟,他带我走到了一辆停在街沿上的白色本田车前。车里并没有司机,他是自己驾车来接我的。

还未到上班高峰期,一路上并没有多少车辆,也没有多少行人和自行车。在一个十字路口,他突然对我说:“现在郑州的交通秩序好多了,以前可乱了,自行车总是要占半条道!”

我有些纳闷,他怎么表扬起郑州现在的交通秩序来了?

果然,他接着告诉我:“1996年8月份,郑州商品交易会期间,我们组织了300名下岗职工站交通监督岗,在30个主要路口协助警察维护交通。这一站,还真起作用,行人、骑自行车的,都养成了遵守交通规则的习惯。”

我心想,要让行人养成遵守交通规则的习惯哪这么容易,便问:“站了多久?”

他答:“5个多月。”

像是要消除我的疑问,他又说:“这个活动影响可大了,市里专门开了新闻发布会,市领导宣布这个活动标志郑州市下岗职工再就业工程正式启动,省委书记李长春,现在是政治局委员了,还亲自到岗上慰问过我们组织的编外交警,那一段时间,郑州的电视、报纸天天都有这个活动的报道……”

“后来怎么不站了?”我又问。

他叹了一口气:“这事一言难尽,回头再跟你细说。”

——他给我留了一个悬念。

点评:并不是记者故意给读者悬念,而是生活本身充满了悬念。如果循着那5个月下来,王柏林恐怕早已成了一个“那样”的典型——组织300下岗职工再就业,好热闹,好风光。如果事情只是这般热闹和风光,安置下岗职工也就不至于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和难点了。在这“一言难尽”之后,该有多少甘苦!

下岗职工都知道我们在这儿

“新兴下岗职工生产自救服务中心”设在城西的省工人文化宫内。

工人文化宫宽敞的一楼大厅。墙壁上挂着红布横幅,内容都是有关下岗职工再就业的。我以为这都是王柏林和他的“中心”做的宣传,正待发问,他却指着其中一幅“工会帮工友,亲情处处有”对我说:“他们这是学我们的,我们的是‘工友帮工友,永远手拉手。”

我问:“他们是谁?”

“工会。他们在我们之后也办了一家服务中心。”说着话,他并未停步,领我穿过过道来到后院,眼前一幢白楼。他介绍道:“这是文化宫的后配楼,我们租的四楼办公。”

环顾了一眼四周,我说:“这地方够背的,人家下岗职工来可不好找。”

他说:“以前我们在楼梯口都贴路标,总被人撕掉,头天贴上去,过一晚上就没了。”

“什么人撕的?”

他笑笑:“撕的人又不会让你看见。不过,现在也用不着路标了,酒香不怕巷子深,下岗职工都知道我们在这儿。”

点评:有需求就有市场,有市场就有竞争。市场经济的发展导致一些职工下岗,安置下岗职工也需要市场经济。当然,竞争应该是公平和有序的。

上楼的时候,我注意到,一、二、三楼楼梯口的墙上果然都有一处张贴物被撕过的痕迹,只有四楼楼梯口贴着的一张红纸没有被撕,红纸上用黄广告色写着“郑州市新兴下岗职工生产自救服务中心”,还画了一个朝前的箭头。

到了四楼,迎面看见的是一块写满用工信息的黑板,还有一壁墙报。墙报的内容都是报道“中心”的报纸复印件,另外有几张放大的领导前来视察的照片。

走进“中心”接待室,五六个工作人员从排成一溜儿的办公桌后站了起来。王柏林大声说:“他们都是我这负责接待和安置的大将,以前都是下岗女工。”他给我介绍了其中看上去很精干的一位:“这是李玉兰,她是那次我们招编外交警时来的,现在是这一摊的头、人事部主任。”

然后,他又指着墙上的标语给我逐条解释:“这一句‘全心全意为工友,俯首甘为孺子牛是我们‘中心的宗旨;那一句‘热情耐心,积极负责是我对工作人员的要求,我们的工作人员还真做到了这一条,所以下岗职工都说‘新兴是我家,他们来这里像回到了家一样,感觉温暖,不像到别的地方脸难看,气难受;点评:干什么事都得有个基本的目的和要求,不过我们现在好些地方那“要求”不是给人用的而是贴着让人看的。不然怎么会让下岗职工脸难看气难受呢?还有那一句‘转变旧观念,实现再就业,上岗靠竞争,择业靠技能是对来求职的下岗职工说的,现在很多下岗职工既想要面包又想要面子,脑子还转不过弯来,我们在为他们介绍就业的同时也要做转变观念的工作,转变他们的观念也是服务……”

他说得正带劲,有人来找他,说“中心”下属的出租车公司有事,需要他去一趟。

临出门,他叮嘱李玉兰好好跟我聊聊。

人家都说他是傻瓜

和李玉兰的谈话是时断时续地进行的。因为接待室里不断有下岗职工前来登记求职,其中一些认得她的总要跟她打招呼,有的甚至眼泪汪汪地跟她诉一会儿苦处。

李玉兰今年39岁,原是郑州罐头厂3个车间的总主任,用她的话说,全厂300多工人,她管200。

1995年10月,罐头厂全厂放假,她这个总主任也下了岗。生活无着,厂里的工人便到市里集体上访,有时也堵政府的大门。“领着大伙去的次数多了,政府那边好些领导都认得我了。”她说。

1996年8月,她在报纸上看到“新兴下岗职工生产自救服务中心”招聘300名下岗职工当编外交警的广告,第二天就带了厂里的20多人前来报名。但她只站了半天岗,王柏林看到了她的报名表,觉得让她去站岗“可惜”,就安排她到“中心”来做接待安置工作。

点评:下岗职工里面肯定有的是人才!堵政府大门当然不好,可敢把人组织起来,又能一下带20个人来报再就业的名,没有点人望和能力还真不行!把能组织人的人组织起来,这该算是王柏林成功的用人之道。

不久,原来的人事部主任由于在接待用工单位时收了一元钱的“填表费”被调离,她接任人事部主任,成了“中心”负责接待安置的“头”。

“王总对下岗职工的感情可真,他给‘中心定的规矩是双向免费,不收下岗职工一分钱,也不收用工单位一分钱。那次收了一块钱,他真火了,本来是打算开除那人的,大家说情,才改成调离。当时他说的一句话特让我们震动。那句话是‘哪怕只收下岗职工的一分钱,也会使我们对他们的爱心掉价!他说这句话时差点流了泪。”说到这时,她的眼圈红红的。

点评:真情真心!安置下岗职工当然需要政策和机制,而真诚的情感投入是使政策和机制发挥最大效益的倍增器。我们管下岗职工的同志是不是都有王柏林这样一份心呢!

李玉兰对现在的工作很上心。刚来时,王柏林每月给她开工资300元,现在开600元。她说,钱对她重要,这份工作更重要。这是一份积德行善的工作,能够为下岗职工服务,干起来觉得充实,有意义。她和手下的几个姐妹刚来“中心”时谁都没有问过能挣多少钱,是王总看她们每天工作十几小时,而且对来求职的下岗职工能将心换心,主动给每人涨了工资。王总给她们涨工资时,她们还曾作过“抗议”,她们知道“中心”困难,不愿意增加王总的负担。

我问“中心”开办一年多安置了多少下岗职工?她翻了翻安置登记册,说总共安置了1万零100多人次。她还告诉我,“中心”已跟400多家用工单位和300多家求职单位建立了稳定的供求联系,求职单位有职工下岗了就让拿着下岗证来这登记,用工单位需要用人了就打电话来让推荐过去,所以才有这样大的安置量。

点评:这就是机制,就是对劳动用工市场的把握和对这个市场的覆盖。

“你们真不容易!”听她说安置了1万多人,我感叹道。在我看来,这个数据对于任何一家安置机构都算得上奇迹。

“不容易的是王总”,她接过我的话,“人家都说他是傻瓜,说他投钱办这个中心,是一个大傻瓜领着一帮小傻瓜干傻事!”

他的生活本来离下岗职工很远

晚上,在“丽园娱乐城”餐厅一角,王柏林和我隔桌相对而坐。

“我不过是一介凡夫俗子:”他用这句话作开场白开始我们的长谈——

他的父母都是工人,他上学的时候甚至算不上好学生,下乡的时候也不怎么好好干活。他下乡是下到厂社联办的农场,他用火药枪偷偷打死了不少老乡的狗,厂里害怕他打狗太多影响“工农联盟”,早早打发他回了家。回家后他当过好几年临时工,当临时工无狗可打便打架,有一次帮朋友打架把对方的脑袋打开了瓢,他因此还受过一个多月劳教。以后到印染厂当工人,先当焊工,后当打包工。当打包工有的是时间,他背着厂里开始做“垃圾布”批发生意,成了厂里“先富起来的人”。1991年厂里不景气,动员部分职工下岗,他主动交了申请……

他坦言婚前曾有“可多女朋友”,后来经历过一次失败的婚姻。离婚使他一无所有,万念俱灰,甚至想到了出家。最失意的时候,是儿时的一位好友帮助了他。好友在北京事业有成,回郑州看到他身处困窘,慷慨地相赠50万元,并送他一辆本田车,助他东山再起。经过又一轮打拼,他的生意有了起色,而且赢得了新的爱情。

迎来了人生的柳暗花明,他的日子过得逍遥自在。“有生意就做做生意,没生意我就开车出去打猎钓鱼。”他这样概括他的生活。

他的生活本来离下岗职工很远。点评:记者回到北京后和王柏林通过电话,电话上,王说:“写我,就得写一些以前的那些臭事。不要只写这一年多,让人觉得不真实。这一年多我是变了!”我们认定写王柏林就不能回避他的这些经历。因为他是生活中一个真实的人,一个经过坎坷找到了自己生活位置和意义的人。问题是:他的变化是怎样发生的呢?

开始是上当受骗后来是自觉自愿

“你怎么会想到办下岗职工自救中心?”我问。

“开始是上当受骗,后来是自觉自愿!”他的回答坦率得令我吃惊。

1996年6月,两个下岗的朋友来找他,说是已和交警支队联系好一个项目,为配合郑交会召开,将组织300名下岗职工站3个月交通监督岗,这是一举多得的好事,既安排了下岗职工再就业,又维护了交通秩序,交警支队答应届时和劳动部门一起向市财政打报告,负责解决50%的工资,另外50%的工资则由这300名下岗职工为商家做形体广告解决,他们希望他能拿出10万元作启动资金,一道把这个项目做起来。

生性豪爽的他当即同意。于是,在市劳动局的支持下,“新兴下岗职工生产自救服务中心”挂牌成立。两位朋友推他当主任。

8月,300名下岗职工手执黄旗、头戴黄帽、身着印有“郑州市再就业工程”字样的黄马甲站到了主要路口,当上了“编外交警”。作为郑州市再就业工程的启动标志,这个活动一时间成了郑州的新闻焦点。

点评:这是一个十分精彩的设计。我们可以想见那时候新闻媒介对这件事的热情。我们见过不少这样的“热情”,可“热”过以后呢?在我们的工作词汇中使用率很高的一个词儿叫“落实”,在一次次“热”过以后,我们的新闻同行们能不能对“落实”的情况也落实落实呢?

但是,一个月后该发工资时,所谓交警支队负责解决的50%却不能兑现,原来是负责联系的那位朋友根本没和人家订过协议,以前寄很大期望的广告收入也因为种种原因成了画饼。

可300个下岗职工的工资不能不发,怎么办?

——市劳动局拿出了6万多元,他本人掏了5万多元,才把第一个月的工资发下去。

“既是受骗,你怎么不从第二个月起就把这300人撤下来?”我问。

“大致有两个原因。”他思索着。“一是考虑到影响,毕竟新闻界已报道出去了,说要站3个月,而且是郑州再就业工程的第一个活动,不是儿戏。”“可你是受骗,你真把他们撤下来也没人能追究你啊!”

“这就要说到第二个原因了——我不忍心。”

他不忍心,是因为他自己也当过工人,而且目睹了太多的感人场景:当招聘300名“编外交警”的广告见报,第一天来报名的下岗职工就达600多人,站满了几层楼的楼道;这些下岗职工下岗时间最长的已有5年,相当多的已下岗二三年,有的还是夫妻双双下岗;他们的生活相当困难,对工作的要求十分迫切,不少人在向接待人员诉说自己下岗后的情况时都双泪俱下;其中有一个叫陈月梅的女工一到“中心”就哭着说:“我要上班!”“我要上班!”还有逯兰萍,由于来报名晚了没有被录取去站岗,便天天到“中心”来义务帮忙……

点评:多精彩的故事。这就是当代中国脉搏的律动!改革的阵痛就是这样被这些普普通通的人以普普通通的方式承受着。因为希望就在身边!

“面对这些下岗职工和他们想有一份工作的简单愿望,我又感动,又心痛。”他说。

因为感动,因为心痛,他不但让这300个下岗职工站满了原定的3个月,而且还延长让他们站了5个多月。“他们多站一个月就能多领到一个月的工资,家里也就能多解决一个月的困难!”

300个下岗职工的困难倒是得到了暂时解决,他本人的困难却越来越大——300个人的工资毕竟不是小数,他每月都得去找朋友筹钱,无处可筹时甚至还想过卖掉那辆本田车,最后实在负担不起了,他才让他们撤下来。宣布撤岗的那天,这300个人中许多人都哭了。“为这300个下岗职工,你花了多少钱?”我问。

“各种花销加起来,60多万吧!”他答。

“现在来想,这60多万花得值吗?”

“值!看到他们每个月领工资时的笑脸,花再多的钱我都觉得值。”说这句话时,他满脸真诚。

我听出他有伤心也有愤怒

“在安阳,我听人说你投入了700多万,真的吗?”我接着问。

“哦——,他们是把我投到出租车公司的钱也算进去了。”

“出租车公司是怎么回事?”

1996年“国庆”前几天,他接到市劳动局的一个电话,说“国庆”期间,省委书记李长春同志要到“中心”来看望下岗职工,“中心”有什么困难需要领导帮助解决的,可以提出来。

“我们当时都只顾高兴了,也没多想,就说没什么困难。市劳动局的同志又启发我们,想一想你们的发展规划,到时候好向领导汇报。”

经这一启发,他确实静下心来想了几天问题,并形成了一个“四个一工程”的目标,即:介绍安置1万名下岗职工;创办一个平价蔬菜基地;搞活一个困难企业;自办实体聘用1000名下岗职工;其中自办实体的一个项目,便是创办一个规模为200台车的出租车公司。

“国庆”这天,李长春书记带领省、市领导来到了“中心”。他详细地向李书记汇报了“中心”的情况。当他汇报到想创办出租车公司时,李书记当即对在场的郑州市市长朱天保和市委副书记刘新民说:“现在成立新的出租车公司卡得比较紧,能不能根据他们的特殊情况特批一家。”朱市长和刘副书记当场表态“实行政策倾斜”。

点评:党和政府十分关心再就业工程,政策本身就是资源。在政策资源的调度和利用中,有了切实可行的项目和认真操作的人,资源就能发挥出最大的的效益。郑州市给了王柏林这个环境,王柏林又积极地利用了这个环境,这恐怕是王柏林事业成功的关键所在。

“政府对你这个‘中心支持还是很大啊。”我说。

“是的,要没有这个出租车公司,‘中心会更困难。现在我中介服务这一块就是靠出租车公司的利润维持。不过,出租车公司这事让我受到了两方面的教育。”“哪两方面的教育?”

“党和政府确实很重视和关心下岗职工的事情,但到了一些职能部门那里就是另一回事了。”

我让他说具体点。

他告诉我,李书记和朱市长表态给“中心”的指标是200台车,新闻报道的也是200台车,但去办时,具体管的人只给办100台,还说100台要不要,不要就算了,态度很恶劣。从他们的态度,他感受到的不是对下岗职工的重视,而是歧视,是瞧不起。

从他的语气,我听出他有伤心,也有愤怒。

点评:“经”与“和尚”的关系,中国民间的著名谚语。不跟那个“和尚”生气或者不在一个“和尚”那里听“经”,这就是王柏林的办法。

待他情绪稍稍平静,我又问:“你的‘四个一工程现在实现了多少?”

“第一个已经超额实现了,后边三个有很多困难。”

“后边三个还想实现吗?”

“当然,等还完办出租车公司借的债,我还会有动作!”他说得很坚决。我就是为求名!

听他说到还债,我想起传说中他是“大老板”的事来,便说:“人家跟我说你是大老板,但我感觉你这个老板并不太大,你能不能告诉我到底有多少资产?”

“有啥不能告诉的,总共不到100万。”

待他说出这个数字,我既失望又感动。失望的是,他这个老板比我预想的还“小”;感动的是,因为他“小”,他做的事更显其大。

“你等于把个人资产的大部分都用到了下岗职工身上,难怪人们要说你傻。”我说。

他点点头,表示知道人们的看法。

“别人怎么看是别人的事,我自己能掂出这事的价值。办‘中心这一年多,虽然忙,虽然累,有时候也受气,但我觉得从未有过的充实,比以前只为自己挣钱要充实得多。这么说吧,我今年44岁,44年中就这一年多活得最有价值,最辉煌,我感觉得到。”他的眼睛看着我的眼睛,在他的眼神里,我看出他说的话出自肺腑。

点评:我们——记者、编辑恐怕还有读者——一直有一个问题,就是王柏林这样做的目的和动力究竟是什么?我们始终没有找到那种媒介惯用的“为国分忧”一类光彩豪迈的语言,倒是这种“价值感”和“成就感”更让我们觉得真诚。再想想,无论是“为每一种合理的需求提供供给”的市场原则,还是“以诚实的劳动创造幸福生活”的社会原则,王柏林都是一个真诚的实践者。

“怎么感觉到的?”我希望能引出他更多的心声。

“太容易感觉了。电视、报纸,以前我从没上过,这一年多总上,这就是社会承认。郑州比我有钱的人多了,又有几个能这样?还有在家里,父母都说我是积德行善,光宗耀祖。以前我挣再多的钱,父母除了担惊受怕,也从没说我光宗耀祖过“你说的这些都是普通人的荣誉感。”我笑着打断他。

“是普通人,我本来就是个普通人嘛。所以我不遮遮掩掩,从不怕人家说我有所求!。”

接着,他给我讲了一件事——有一次,有关部门召集他们几个再就业典型开会。会上,有人指着他们问:“你们在座的哪个不是为求名求利?”其他几个人都不说话,显得很尴尬,只有他站了起来说:“我就是为求名!我现在生活不成问题,投资这么大免费为下岗职工服务,能图什么利?要不是为求名,我投这么多钱干什么?”他的开诚布公令问话人也不得不点头无语。

点评:记者最后想说些什么又什么都没说,耐人寻味地以删节号突兀地结束了他这篇“原生态”式的报道。原来记者的题目叫“一个人的再就业工程”,编辑们讨论了半天,总觉着不妥,所以用了现在的标题。我们以为王柏林的“事迹”是有着丰富含义的:他和他的“服务中心”安排了一万人次职工的再就业,这个数据和他的经历无论如何都具有特殊的意义;目前郑州全市国有、集体企业中,共有破产企业53家,停产企业147家,半停产企业159家,亏损企业343家,下岗职工共13.5万人,其中特困职工1.9万人。我们不想“任命”他为“时代英雄”,但是在中国深化改革的这个重要的时候,他以他真实的言行为我们这个时代留下了印记。江总书记在十五大报告中说:“我们提出的经济改革和发展的目标和任务,反映了人民的根本利益,要依靠人民的积极性和创造精神,依靠人民的艰苦奋斗来实现。只要我们坚持正确的政策,把各方面的积极性引导好、保护好、发挥好,就一定能够在我国成功地建立起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实现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

所以它不是“一个人的工程”。

责任编辑杨浪

猜你喜欢
下岗职工柏林中心
剪掉和中心无关的
柏林Wilmina酒店
在打造“两个中心”中彰显统战担当作为
They Are Not Allowed to Fight
档案管理服务对下岗职工再就业的作用
齐柏林:飘荡的云或飞翔的鸟
别让托养中心成“死亡中心”
北上广操心“副中心”
下岗职工人事档案管理研究
柏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