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刊评论员
1996年至今,京城的国家级文艺团体发生了前所未有的事情:各院团实行聘任制,超编的和考试未达标的演员一律下岗。结果有数百名演艺界人士成了下岗者。也许,演员们昨天还在舞台上演出别人下岗的故事,今天,他们中的一部分人却尝到真正下岗的滋味。
在历时一年多的文化部直属院团改革中,文化部的领导承受着难以言表的压力。每天上访的,求情的,哭天抹泪的不断,甚至有人自行召集会议,指责他们破坏了“美好的现状”。文化部领导清醒地认识到,直属院团的现状并不美好,人员老化,人浮于事,没有活力,已到了山穷水尽的地步,再不改革只能等死。于是他们硬着头皮顶住种种非议,不改初衷。他们周密部署,精心安排,大胆推出改革方案。看准了的事情就坚决果断地去干,正所谓“该出手时就出手”。
下岗演员们的心境可想而知。改革的道理他们都懂,这么多年来,他们在舞台上为改革曾大造声势,但改革真的落在自己头上,心中难免感到茫然失落。据说有一些名气很大的演员,演出时曾多次受到党和国家领导人的接见,接到下岗通知后双泪长流,无法认定眼前的现实。是的,习惯于鲜花和掌声的人,突然步入下岗者的行列,这巨大的心理鸿沟不是一步两步可以跨越的。没办法,这就是现实,这就是历史,命运绝不会因为你有某种优越感而对你格外垂青。
经历阵痛之后,人们欣喜地发现,中国的演艺界勾画出一道新的风景线。改革激发出演员们的才华和潜能,解放出巨大的艺术生产力。几年前每年演出寥寥无几的中央芭蕾舞团,1997年演出收入达517万。1993年,国家院团在北京音乐厅演出67场,收入12万元;而1997年演出460场,足足赚了600万,演员们的收入也大大提高了,这和改革前国家院团入不敷出,靠国家补贴过日子形成了鲜明的对照。政府满意,演员满意,广大观众更满意。那些下岗者正在逐步调整心态,走上新的人生旅途。他们有的从事教学,有的经商,有的学起其他手艺,还有的仍操旧业,继续在舞台上施展才华。中央乐团的4位下岗演员组成“八只眼演唱组”,大受观众欢迎,他们的名气比下岗前响亮得多。谁能料想,别人视为畏途的“下岗”,竟成了他们的天赐良机。真是天生我材必有用啊。
文化部直属院团改革,是整个中国改革交响乐中的一个音符。它的成功奏响,强烈地传达着一种启示:没有痛苦的过程,就不可能有美好的结局。在今天中国社会,一些地区、一些单位、甚至不少个人,可能正经历着一个痛苦的过程,但这并不意味着没有一个完美的结局。我们憧憬。我们祝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