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手记

1998-07-15 05:30
读书 1998年10期
关键词:小册子幽灵宣言

一八四八年一月,一本薄薄的德文小册子在布鲁赛尔完成,二月,这本小册子在伦敦瓦伦街十九号哈里逊印刷所出版,印数几百册,仅二十三页。作者马克思、恩格斯,标题《共产党宣言》。

从那时至今,一百五十年过去了,几乎所有语言都有了这本小册子的文本。这期间,欧洲资本主义在全球范围内扩展,通过各种形式的殖民主义、国际劳动分工、世界贸易与金融,还有科学技术,全世界所有的地区和国家都被组织到这个被人称之为“现代世界体系”的全球结构之中了。高速增涨,经济危机,萧条和复苏,革命和暴乱,两次世界大战,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两个阵营的对垒……在这本小册子的思想影响之下,社会主义运动经历了飞速的发展和变化,它从一种工人阶级的自我保护运动发展成为国际无产阶级的社会运动,最终在东方出现了小册子的作者没有料到的一国建设社会主义。两个世界的图景持续了半个多世纪,冷战时代最终瓦解,一个新的历史时代得以展开。

一位美国的预言家断言:历史已经终结;而另一位法国思想家针锋相对:“幽灵”仍在游荡;一位欧洲人倡导“全球性的公民伦理”,以之为“不同国家和文化之间合作解决全球性问题的基础”;另一位美国学者却认为:“文明的冲突将左右全球政治,文明之间的断层线将成为未来的战斗线。”一位日本人对全球化的进程深表忧虑,而这里的学者却相信:和而不同的全球化正在到来。

宣告历史终结的著作现在已经译为中文,在北京地铁的书摊上时可见到,而那位法国思想家的著作却未之见。我们不知道幽灵是否还在游荡,但我们知道“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的时代过去没有实现,现在也没有到来。如果历史仍在延续,幽灵就仍在游荡。

《宣言》在欧洲诞生后的半个世纪,中文世界才听到了一丝回音。从那时至今,已近百年。一八九九年二月至五月间,英国传教士李提摩太在上海《万国公报》发表中文节译的《大同学》,首次在中文世界里引用了这本小册子中的一段文字,并提到了它的作者马克思和恩格斯的名字。但那时的中国人对这本小册子一定是陌生的,他们不了解它的作者,也不会料到这本小册子会在即将到来的世纪里扮演如此重要的角色。一百年前,中国人刚刚接触到另外一本小册子,灵魂的震撼难以抗拒,那不是轰动一时的事件,而是持续百年的情结,以至我们很难断言,究竟哪一本小册子才真正主导了中国人的灵魂。一位在南京的江南水师学堂求学的年轻人读到这部叫《天演论》的著作,他追忆说:“哦!原来世界上竟还有一个赫胥黎坐在书房里那么想,而且想得那么新鲜?一口气读下去,‘物竞‘天择也出来了,苏格拉底,柏拉图也出来了,斯多噶也出来了。学堂里又设了一个阅报处,《时务报》不待言,还有《译学汇编》,那书面上的张廉卿一流的四个字,就蓝得可爱。”于是,他的日常功课就成了吃侉饼,花生米,辣椒,看《天演论》。

这是两个不同的文本,两个在取向上相去甚远的文本。但是,它们在现代中国历史中的影响却如此源远流长,因为它们用两种不同的态度和方式表述着同一个世界进程。《天演论》勾画出一个生存竞争的图景,它激励中国人改变自己的制度和生活习惯,通过“寻求富强”的方式,赢得自己的生存。耐人寻味的是,赫胥黎的这本抨击社会达尔文主义的著作成了传播社会进化论的最为重要的文本,流风所被,“物竞天择,适者生存”一时间成为振聋发聩的口号,成为现代社会公开认可的历史逻辑。经过几代伦理学家和社会思想家的批判,包括马克思对于资本主义的政治经济学批判,这个概念如今不时兴了。但是,如果留心,我们就会知道,人们正在用另一个更为直截了当的词形容市场社会的某些逻辑,这就是“丛林规则”。政策的制定者们为发展生产力提供证据,结论是“落后就要挨打,这是历史的必然”。这是《天演论》的逻辑与《宣言》逻辑的奇妙结合。在今天,理论家们比任何时代、任何地区的人更加注意学习动物的生存本能,并热心地告诉我们市场社会是一种自然的秩序。

但是,这个秩序是历史终结的地方吗?我们已经进入了一个“后历史”的时代吗?显而易见,《宣言》的一些结论过时了。但正像林春在本期的文章中所说的那样,《宣言》的更为基本的思想仍然具有活力。这一半应该归功于《宣言》作者的洞察力,另一半却应该归功于这个没有终结的历史本身。人类生活中的“丛林规则”一天不结束,历史就一天不会终结。

这不是一个“后历史”的时代,而是一个“后革命”的时代。民族的、社会的、国家的、阶级的、性别的冲突在新的条件下以新的方式呈现,历史的幽灵在徘徊,各式各样的伦理宣言和责任宣言在诞生。陈来先生的文章就是对“走向全球伦理”和促成“世界伦理宣言”的运动的回应。那个“历史”的“幽灵”正在以别样的方式遍布世界。

这是幸还是不幸?

猜你喜欢
小册子幽灵宣言
“最美奋斗者”高铭暄的宣言
快把我哥带走
Father's Day
潮涌袭夜
柔软宣言
留白
留 白
1916年的幽灵
手翻的迷你小电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