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文凯
西汉派往西域的第一个使者——张骞。在汉武帝建元三年(公元前138年)为联络大月氏,首次出使,前后经历十多年。以后在元狩四年(公元前119年)又第二次再次出使乌孙,还到过大宛、康居、安息等国。他的两次出使,加强了汉和西域各国的经济文化交流。在他的成功后面,有两个人物,关键的时刻起了决定性的作用。一个是在一路上充当张骞的卫士、向导和翻译的甘父,这是个有姓名记载,有史可查的人物。但是对于另外的一位,却名不见经传,仅仅是在某些史书上轻轻地几笔带过,连姓名也没有留下。只知道她是一位匈奴女性。然而对于张骞的一生,她却是个举足轻重的人物。她就是张骞被匈奴单于扣留时,与张骞结合的结发妻子。正是她豁出自己的身家性命,两次帮助张骞逃出匈奴虎口。
她和张骞的婚配,带有浓厚的政治色彩。是强制的、被迫的婚姻。那是匈奴单于对张骞所施用的“美人计”,目的是软化张骞,监视其行动。对于张骞的言行,她都要两三天一次向她的上司如实汇报,不得有半点虚伪和违抗,否则,她将被立即处死。一开头,她对于她的上司是言听计从,一切都按上司的吩咐办事。可是相处久了,她发现,张骞并不是像她的上司所说的那种坏人。尤其在夫妻感情上,是相敬如宾,情真意笃。不象匈奴人拿女人当玩物,见此思彼。尤其是在他们有了一个男孩之后,使他们成了真正的“恩爱夫妻”。这时的她,对于上司的汇报,也就阳奉阴违,只报喜不报忧了。用假象蒙蔽匈奴的单于,使之对张骞放松警戒。可是张骞还是始终不敢公开与她商量“走”与“留”的大计。他一直认为,既然她是我的恩爱妻子,也绝对不会让我走。好几次想说,却是欲言又止。可万万没有料到,张骞不敢张口的话,全由她替他说出来了:“你想走,就不应瞒着我,我看得出,你是干大事业的人。我不会当你的栓马桩、绊马绳,只要你愿意,我还可以帮助你。”这时的张骞,再也受不住了。他激动得像个孩子,一下扑进她的怀里,抱住她的双腿跪下了。经过两个人的密谋,终于在一个风雨交加的夜晚。她冒着风险把张骞送走了。张骞和甘父逃出匈奴,翻过葱岭,完成了出使大宛、大月氏和大夏的使命之后。在回汉途中,又一次被匈奴人抓住。几经周折,他的妻子又向单于以自己的性命作保,要回张骞。使他们夫妻再次团聚。不久,经过密谋,他们再一次一起潜逃。刚跑出不远,就被匈奴人发现。他的妻子为了掩护张骞,作了自我牺牲,使张骞脱离险境。在汉武帝元朔三年(公元前126年)张骞和甘父回到长安,封为博望侯,名垂青史。而为他付出生命的匈奴妻子,却像一棵无人知道的小草,连个姓名也没有留下。
再说苏武,东汉天汉元年(公元前100年)出使匈奴被扣,经受威逼利诱,牧羊北海(今贝加尔湖)19年,始终不屈。到始元六年(公元前81年)才又归汉,拜为典属国。班固老先生在为他写的《苏武传》里,也许由于苏武未经明媒正娶,而是他自己自由恋爱找的那个匈奴妻子,感到有伤大雅。因而他只对苏武本人推崇备至,极力赞扬他的气节,对他在匈奴的那位恩爱妻子却只字不提。就是以后在李陵给苏武的信中,也只是说他的儿子很好。至于妻子,怕是“下落不明”。其实苏武在匈奴被扣留之后,他那坚贞不屈的崇高气节,和他那潇洒的儒者风度,博得了一位在单于身边的匈奴姑娘的爱慕之情。当匈奴单于置苏武于菜窖中,绝其饮食时,就是这位姑娘,偷偷地送去饭食,让苏武活下来。以后,匈奴单于又将苏武逐放北海牧羊。又是这位姑娘毅然放弃在单于身边的优越条件,敢于面对杀身之祸,自愿去北海和苏武幸福结合在一起,还为他生了一个男孩子。在荒无人烟的北海边,对苏武的生活起居关怀备至。初到北海时,由于没有吃的,而苏武还不习惯牧区生活。喝不了有羶味的牛奶。好几次在牧羊中饿晕了,就是这位妻子把他背回帐房,用自己的乳汁,救活了苏武。就这样,他们同甘共苦,恩恩爱爱生活了十几年。然而苏武回汉时,却抛妻弃子,只身回到中原,名垂千古。而他这位贤惠的匈奴妻子,就这样“埋没随百草”了,仅在野史中有一鳞半爪的记载。
到东汉时期,我国又出现了一位名镇西域,威慑四邻的人物,这就是班超。他在投笔从戎之前,在长安已有一位结发妻子,还为他生了两个儿子。他在出任疏勒镇守使期间娶了一位妻子,历史上叫她为疏勒夫人。她与班超的结合,也包含着许多政治色彩。她本是疏勒王室的名门望族,自幼受过良好的家教,是当时的疏勒王为了依靠汉室朝廷,巩固自己的王位所进行的一场政治交易。可是他们两人的结合,不仅是郎才女貌的美满夫妻,也是志同道合的绝世知音。他们互教互学,共同提高。而班超的官运也因此一直亨通。不久,班超升任西域都护。这时他手下有个名叫李邑的人。心怀鬼胎,背后向汉朝廷上表,诬告班超,荒废军务。幸而当时的朝廷对班超还是比较信任的。经调查证实,纯属诬告。当即驳回,并指令交班超处理。这时的都护府上下,都认为李邑诬告都护,必死无疑,而班超自己也很生气,正在考虑如何处理时,回到后堂。疏勒夫人竟劝说班超:“臣妾认为你们汉人的传统作法是,作为将帅,用人之道,应宽宏大量。‘宰相肚里好撑船,何况李邑也是一时之错,只要能认错,就应该网开一面,既往不咎。”班超接受夫人建议,对李邑既往不咎,并委以重任。以后李邑在班超部下几十年,忠心耿耿,做了不少好事。班超和疏勒夫人所生的儿子,一年一年长大,名叫班勇。疏勒夫人为了让儿子接受锻炼,向班超提出:让她带出去,游历西域各国。一方面增长见识和才干;另一方面也磨炼他的意志。班超接受了她的建议,让她带领儿子周游西域五十五国。根据游历见闻,回来之后,班勇写了一部《西域风土记》。在以后班超所著《汉书》中的西域部分,主要取材于他儿子班勇的这本书。经过三年的锻炼,使班勇在各方面都有所长进,培养成了一位像他父亲一样的英雄人物。
班超在西域供职三十一年,已经年近七旬了。因此上表朝廷,请求告老还乡。回到家乡不久,第二年便与世长辞了。这时匈奴得知班超去世,新任都护是个平庸之辈,便乘虚而入。汉安帝元初六年(公元119年)匈奴疯狂入侵西域。各路告急文书,纷纷传人汉廷。在御前会议上,许多老臣,束手无策,只知:“闭玉关,弃西域。”这时的班勇,应召列席会议,只有他力排众议,主张抗击。当时汉安帝年幼,由邓太后临朝听政。一听说是班超的儿子,当即委以重任。任命班勇为西域最高军事长官——守兵长史,率军屯田柳牛(今吐鲁番地区鲁克沁)见机行事。这时的疏勒夫人,也是将近六十的老人了。一听说自己的儿子身负重任,为不辱君命,同时也为了班勇能更好地接好班超的班,与儿子一起共赴疆场。母子二人率队出塞,电兵柳牛。匈奴一打听班超的儿子班勇,母子二人,共镇西域,也就不敢轻举妄动了。柳牛这地方经过班勇母子二人五年的屯垦积粮,养兵操练,变得丰饶强盛。除此之外,他母子二人又分头游说西域诸国,经过几番穿梭的外交活动,终于说服了龟兹、鄯善等国,同意联兵抗击匈奴。建安三年(公元124年)班勇母子二人集结诸国兵力,统率数万大军,一举击溃匈奴在西域的主力呼衍王部众,迫使匈奴势力退出天山南北,使班勇母子威镇西域,也使第一位西域妇女,载入华夏史册。
(责任编辑/杨剑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