纶音嗣
所谓“三巨头”,即美国总统罗斯福、英国首相丘吉尔、苏联部长会议主席斯大林。这三位首脑人物聚会原本不易,给相聚的这三位首脑拍照就更难了。而美国《生活》杂志摄影记者约翰·菲利普斯却独享此福,为“三巨头”拍照,在世界历史的转折时刻留住了关键的一瞬。
1943年11月28日至12月1日,“三巨头”聚会在伊朗首都德黑兰,举行了著名的“德里兰会议”,会议的中心议题是开辟欧洲的“第二战场”,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盟军进入全面反攻的决定和战略方案在这次会上诞生了。菲利普斯被允准为这次会议的三位首脑拍摄合影。拍摄的场地是在苏联大使馆的前廊,拍摄的时间是会议的第二天,即11月29日,星期一。
菲利普斯是提前两天乘车进入英国使馆的,英国使馆与苏联使馆相距不远,隔街相望。而美国使馆则距离太远,以至于斯大林突然进发好客之情,把苏联大使馆的主楼让给美国总统住,自己则搬到院内另一头的一幢小楼,以免罗斯福来回乘车奔波。这样做,一举三得,还有利安全,又便于三巨头在非正式的气氛中多多接触。
会议非常保密,电台停播,火车站停止发车,行人不许走出市区范围,连伊朗国王也是在一批与会者的飞机在他的首都机场着陆以后,才得知即将召开“德黑兰会议”。不知道内情的人们在猜测眼前的状态,市民们流言说丘吉尔、罗斯福和斯大林要来瓜分伊朗。极少数知道内情的人激动不已,反法西斯战争已经进入了全面反击决战阶段,开辟第二战场的计划将从这里诞生,战后的和平将从这里打下基础。
29日这天,斯大林的侍卫长阿尔卡季耶夫上将驱车来到英国使馆接菲利普斯。菲利普斯进入苏联大使馆后,发现已有一群没有见过斯大林的与会官员在等候这位红色巨头。
斯大林十分谦逊地从一道侧门走了出来,菲利普斯也是第一次见到斯大林,“个子不高,动作呆板,几乎到了笨拙的地步。他那有着麻子的脸庞像是粗糙的花岗石。他的手是工人的手,那条萎缩的左胳膊只有几个手指头从宽大的袖口露出来。身上是紧绷绷的灰褐色制服。”斯大林的胸前只挂了一枚列宁勋章,而他手下的那些元帅们却个个勋章满胸,金光耀眼。这是一个很强烈的反差。然而,再多的战功勋章也不如一枚列宁勋章,列宁勋章是苏联最高级的勋章。
斯大林很随便地走进了人群中间,似乎对人们的好奇并不在乎,那种神态,“像是一个东欧的老农星期天漫步于一个市场,步伐缓慢而又目光机灵。”
丘吉尔出来了,他穿着一身英国皇家空军准将的制服,手里拿着手杖,偶尔点一点地,登上了前廊。人们用微笑欢迎他,他却像一个不懂事的男孩,东看看,西瞧瞧,似乎在招呼着人们,但又不知在和谁打招呼。
罗斯福是最后出来的。出场之前,白宫侍卫长迈克·赖利对记者们交待道:“在我发话以后,才准给总统照相。”
总统被两名侍卫官抬到前廊来。人们都知道罗斯福总统的身体不好,近来衰弱得厉害。到这时,大家悬着的心才落实了。罗斯福正叨着一根长香烟嘴,笑容可掬,逍遥自在。侍卫们把他扶到椅子上坐着,又把他的右腿架在左腿上。架上去的右腿却不停地摆动,侍卫们把它扶住,直到它稳定下来。当侍卫们退下去后,赖利才发话允许拍照。罗斯福神情轻松,右手捏着夹鼻眼镜,满面笑容地跟丘吉尔交谈,架起的右腿由于裤脚悬起,踝骨节上的钢支架清晰可见。人们向这位几乎完全残废却又一次成为世界闻名的坚强领导人的巨头送去惊愕和崇敬的目光。
我们现在可以从这帧具有历史意义的照片上发现这三位巨人的历史地位:罗斯福坐在中间,斯大林在他的右侧,左侧是丘吉尔。三位首脑的坐椅不同,又反映出他们不同的人生观:斯大林坐的是一把硬木做的办公椅,硬邦邦的,看上去很不舒服;丘吉尔则是一把有厚坐垫的扶手椅;罗斯福的坐椅介乎前二者之中,有坐垫,但靠背却是硬木的,这比斯大林的舒适;但不如丘吉尔。于是三个人的坐姿也就不同,斯大林右臂倚椅,身体略斜,两眼注视前方,表情淡然,却又高深莫测;罗斯福显得有些疲倦,却依然挺直腰背,略有所思,又不失和蔼可亲;丘吉尔则始终像一个坏脾气的胖娃娃,那根手杖也一直被他斜插在两腿之间,双臂放在椅子的两边扶手上,身子后倚,胖乎乎的脸庞和下巴构成了一副气嘟嘟的神态,透出几分可爱,从大盖帽檐阴影下露出的目光向旁边射去,不知他此时正在注视着什么,思考着什么。
菲利普斯按动快门,正拍照时,那位白宫侍卫长赖利却来到罗斯福旁边,俯身悄悄耳语。按下了快门的菲利普斯当时很不高兴,不知道是什么重大的事情,偏偏在这一历史性的时刻插了进来,或者说,来了这么一段小插曲。
正式的照片,又多了几个人,他们是霍普金斯、莫洛托夫、哈里曼、克尔爵士、艾登、马歇尔将军。
也许,这几个人的加入,正是赖利对罗斯福耳语的内容。
(责任编辑/陈东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