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岩基 马家利
今年3月份,我们在采访中央军委副主席、国务委员兼国防部长迟浩田时,他告诉我们:在八届人大五次会议的解放军代表团讨论时,南京军区政治部主任李继松少将有一个吸收更多大学毕业生参军的建议。一方面,它面向21世纪,有利于加强我军质量建设和走精兵之路;另一方面,也有利于大学毕业生人尽其才,才尽其用,报效祖国。
“八一”前夕,记者专赴南京,就这个问题采访了李继松少将。
记者:您是缘于什么样的背景提出这个建议的?
李继松:这个问题的提出,是我们学习江泽民主席指示的结果。近几年,江主席反复强调:一定要把优秀青年送到部队去。去年底,在军委扩大会议上,江主席又指出:军队“没有一大批高素质的人才,就无法掌握新的武器装备,无法创造和运用新的战法,也就不可能赢得未来战争的胜利。”从世界范围看,现今许多
国家都很重视提高军队素质、官兵知识构成,以实现人与武器的有效结合,提高部队战斗力。如美军除正常的军校培训外,陆海空三军都建立了军官候补学校,招收地方大学毕业生和军队中的大学生士兵,经过3至4个月培训后授予少尉军衔。美军军官中受过高等教育的比例,远比一般企业经理阶层高得多。参加海湾战争的美军军官,大学生占98%以上。德国军队中士兵95%是高中毕业生,其中一半还懂一门外语。我国台湾省军队,军官99%大专及大专以上毕业;士兵35%是大专毕业,48%是高中毕业。
相比之下,我军官兵知识构成偏低。80年代以来,我军十分重视提高官兵文化素质,部队的现代化建设有了很大发展。但是,目前作战部队基层干部具有大专及大专以上学历的仍嫌不足。军校每年培养的学员也不能完全满足部队基层干部补充的需要。士兵中具有高中学历的数量偏少。这种状况,影响和制约部队的现代化建设。这就是我们提出吸收更多的大学生参军的理由。面对世界军事发展的挑战,我军一定要千方百计把人的素质搞上去,才能以崭新的面貌进入21世纪。
近年,南京军区实际批准大学生入伍人数,只相当于报名应征总数的6%左右。这是近几年最高的,但远远不能满足部队建设的实际需要,也影响了部分大学生的积极性。现行的制度还不能适应这项工作的开展,比如兵役法规定入伍的年龄是18至22周岁,大学本科毕业一般都在22周岁以上,已参加工作的毕业生年龄还要大一些,征多了是否合适?大学生入伍后,是当干部还是当战士?或者是当几年战士再择优当干部,并且授衔?这些问题尚不明确,征兵部门难以放开多征。
记者:能不能谈一谈您在人大会议分组讨论时所提建议的具体内容?
李继松:我的建议可以归纳为以下几点:
一、修改《兵役法》。放宽大学生参军年龄,以避免法规与大学生毕业年龄的冲突,以适应吸收大学生参军的需要。
二、明确入伍的大学生是我军干部的重要来源。据我们了解,上海45所高校,每年有4000多名应届毕业生因找不到合适工作而待业。而我军基层干部来源不足,缺编较多,军队院校培训的学员难以满足部队干部的补充需求。对于入伍的大学生,我们可根据不同情况,采取两种不同的提干方式:一是参军后,先到部队初级指挥院校培训一年,再当兵实习半年,然后提干。二是当兵后直接服士兵役,满一年半或两年后,经考察适合长期在部队工作的,直接提干。
三、缩短大学生的服役年限。考虑到大学生在校经历过3—4年的学习,如果按照《兵役法》服役3—4年的规定执行,他们在部队提干,以后发展将因年龄偏大受限制;退伍回地方参加工作,与大学毕业后直接安排工作的同学相比,职级上会“吃亏”。建议大学生士兵的服役年限原则上为一年半至两年。服役期满后,适合在部队干的,可直接提干;不适合在部队干的或者自己要求退伍的,回到地方安排工作。
四、作为配套措施,对入伍几年后未能提干或本人自愿要求退伍的大学生,应当制定相应政策促进地方妥善安排,积极搞好开发使用。
记者:吸收大学毕业生参军的现实意义有哪些呢?
李继松:大学生参军的意义可以归纳为三条。
一、有利于部队的政治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一般说,部队良好风气的形成,与官兵文化素质的高低有着直接关系。文化素质较低的干部、战士,相对地法制观念、纪律观念也较淡薄。大学生受过良好的教育,一般思想素质和修养比较好。他们参军,如当干部、班长,比较容易做到知识带兵,文明带兵,以自身的模范行动影响带动战士,搞好连队建设。如我区树立、宣传的“南京路上好八连”班长、大学毕业生公举东,不仅自身军事政治过硬,而且所带出的班及一大批战士,个个军事政治过硬。
二、事实证明,大学生在熟练掌握新型武器装备方面有明显的优势。比如使用新型雷达,高中生一般需要经过一年的培训才能上机操作,大学生只要经过半年甚至更短的时间培训,就能上机。我军基层干部如能有更多的大学生担任,必将在提高训练质量和部队战斗力,加速军队现代化、正规化建设方面发挥重大作用。
三、大学生参军,还有利于为地方输送大批合格的人才。军队是培养人锻炼人的大学校。尤其是在政治教育,作风纪律训练方面,具有独特优势。大学生经过部队锻炼,将来转业,退伍后,能够比未经过部队锻炼的大学生及其同龄人,具有更多的素质方面的优势和长处。
说到这里,李继松十分欣喜地告诉记者:我们曾用几个月的时间,到部队和华东五省一市的大学做过调查,了解到现在地方相当一部分大学毕业生(包括已经参加工作的毕业生),有到部队奉献才华、报效祖国的愿望。去年年底,华东五省一市有近万名大学生积极报名参军。这种景象是多年来从来没有过的。复旦大学应届毕业生厉展飞刚分配到一家计算机公司工作,就放弃优厚的待遇积极报名参了军。南京教育学院留校毕业生、英语教学骨干潘临秋,经多次努力,做通领导工作后报名参了军。许多大学生认为,当兵是一个青年的光荣义务,部队是大学生可以大有作为的天地。一个人有了当兵的历史,是终身难得的财富和荣誉。当代大学生的这种追求和风范,令我们许多做部队工作的同志感奋。
李继松兴奋地告诉我们:我们的建议已经引起有关部门的关注与研究,不久就会有结果的。
“加强国防现代化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其中一个关键的问题,是必须提高官兵的科学文化素质”,李继松站起来,坚定地说:“我们一定要从党的事业和部队建设的需要出发,鼓励和选拔更多的政治、身体素质合格具有较高文化素质的优秀青年到部队里来。”
本栏责编:耿海亮